千雕萬鏤方成形——潮汕金漆木雕技藝傳承,以刀為筆以木為紙

千雕萬鏤方成形——潮汕金漆木雕技藝傳承,以刀為筆以木為紙

傳承父輩技藝將“絕活”發揚光大

踏進木雕坊,恍若置身於一個金碧輝煌的藝術寶庫,四壁掛滿各種各樣古色古香的木雕掛屏,地上及案頭上也擺放著一些工藝精湛的木雕擺件,少頃,一陣潮汕工夫茶特有的醇香從主人指間飄溢而出,和著些些若有若無的木香,讓人感覺幽遠而溫馨。

千雕萬鏤方成形——潮汕金漆木雕技藝傳承,以刀為筆以木為紙

隨著時代的發展,木雕作品也與時俱進,除了繼承傳統外,還積極適應現代裝修,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甚至製作歐式櫃櫥、鏡臺及現代家居裝飾擺件。使金漆木雕技藝得到傳承。

潮汕金漆木雕發源於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貞觀年間,主要採用香樟木鏤空雕刻,以突出空間感和層次感,由於香樟木盛產於華南五省,取材方便,而且它具有很好的柔韌性,很適合精雕細刻,再加上其本身具有藥用價值,能起到驅蟲防腐的作用,所以一件作品往往可以保存相當長的時間。由於它有極強的藝術性與地域特色,因此被廣泛收藏品鑑,也享譽全國,在東南亞一帶也廣受讚譽。

據介紹,潮汕金漆木雕選取優質樟木為原材料,全流程採用手工精雕細琢,然後在完整的作品上髹漆貼金簿(其黃金含量達96%以上);由於它用的是真材實料,故滿足了人們崇尚自然、返樸歸真的精神需求,且其藝術含量極高,非普通鑄造產品所能攀比,極具升值潛力和收藏價值;另一方面,潮汕金漆木雕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和濃郁的地域風情,為我國木雕主流的傑出代表,享譽海內外,特別備受華僑和外國友人的青睞;此外,其工藝精湛絕倫,表現形式豐富多彩,技法徑路多,作品層次感、立體感強烈,風格鮮明,是歷代民間藝人以勤勞、智慧所創造出的文化瑰寶,可極大地提高人民群眾的藝術鑑賞能力。陳志樺說,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技藝也應與時俱進,與時代同步,未來,他們將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製作出更多適應當今審美的藝術品。

正所謂“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每一類獨特的工藝都代表著一種積澱深厚的文化現象,潮汕金漆木雕是勤勞智慧的潮汕人民千百年來辛勤勞動共同創造出來的藝術瑰寶,是歷代潮汕木雕藝人豐富的技藝、經驗的結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越具傳統文化積澱的就越有生命力,植根於潮汕文化沃土的金漆木雕這雜奇葩,將在新的歷史時期煥發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千雕萬鏤方成形——潮汕金漆木雕技藝傳承,以刀為筆以木為紙

歷史

金漆木雕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據《潮陽縣誌》記載:"潮陽金漆木雕,始於唐,盛於宋。"至明清,邑內官宦、商賈及富有人家,崇尚雕樑畫棟,其藝精巧,富麗堂堂。清末,潮陽關埠下底人黃武賢,跟隨左宗棠平息新疆叛亂有功,被朝廷加封為雲南提督。黃武賢曾以潮陽金漆木雕《福祿壽三星圖》奉獻慈禧太后,慈禧愛不釋手,連稱"廣南人傑藝精",後當國寶收藏於故宮。建國後,潮陽金漆木雕有了新的發展。1959年,縣有關部門把一些木雕藝人組織起來,成立了潮陽縣工藝美術廠,是金漆木雕業發展的黃金時代,產品暢銷港澳和東南亞、歐美、日本等地區和國家。1976年,美術工藝師葉錫永設計雕刻的《白鷺戲蓮花》金漆木雕,被送往塞浦路斯國際博覽會展出並獲獎;1981年,潮陽金漆木雕獲國家輕工部四等獎;1984年,著名木雕老藝人李水棕雕刻的《龍蝦蟹籃》,獲中國工藝美術優秀創作設計二等獎。

沿革

金漆木雕是在木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建於唐代開元二十六年(738)的潮州開元寺中,留存有唐代木雕"木魚",以及宋代木雕"木龍"(銅鐘的懸樑)。明清兩代,潮州(今潮汕地區)官宦、商賈的住宅多尚雕樑畫棟,木雕普遍作為建築和用具上的裝飾,並使用髹漆、貼金的技法。明代李齡在《廣濟橋賦》中描述道,"五丈一樓,十丈一閣,華彤橑,雕榜金角,曲欄斜檻,丹漆塗堊",可見當年的情景。開元寺內的掛筒"仙姬送子"、大殿龕桌和"金千佛塔"等,也都是明代金漆木雕的作品,其中萬曆年間(1573~1619)雕刻的龕桌已運用鏤雕技法。清代乾隆以後,金漆木雕成為顯耀華貴的工藝品,並廣泛用於廳堂、居室中的門、窗、屏風、几案、掛屏、橫匾、床榻、櫥櫃、睡枕以及神龕、神像、神牌、饌盒、香爐罩、燭臺等。這個時期的金漆木雕,題材廣泛,構圖複雜,使用浮雕、圓雕、鏤雕等各種技法,特別是運用多層次的鏤雕技法,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潮州安濟聖王廟廳堂橫樑上雕刻的"蟹簍"就運用多層次鏤雕的技法表現了螃蟹在竹簍內的生動姿態。清代光緒年間(1875~1908)建成的潮州"已略黃公祠",其中堂橫樑的金漆木雕,選用古典戲曲題材,構圖複雜,多層次的鏤雕極為精細,是清末的代表作品。

千雕萬鏤方成形——潮汕金漆木雕技藝傳承,以刀為筆以木為紙

特色

金漆木雕主要用於建築裝飾和傢俱裝飾。內容有人物、動物、山水以及佛像等。其中以揭陽生產的"獅子",品種多樣,線條圓潤,具有濃厚的南國地方特色。

工藝傳承

金漆木雕,是宋時就是很興盛之傳統工藝。它以樟木為料,雕刻人物景物,飛禽走獸,花鳥蟲魚。作品多層鏤空,富立體感,玲瓏剔透,外表貼金,典雅富麗。昔時多作為廟宇、祠堂、豪宅、華廳之建築裝飾,而今除仿古建築仍用以裝飾外,多用以作為藝術陳設。

清朝中期,名匠開賢雕刻木雕《蟹籃》,蔑眼籃紋纖巧精細,大小海蟹二十餘隻俯仰籃中,千姿百態,為此中傳世珍品。當代名匠郭映騰、林應足雕制佳作《梅花喜鵲》,工精藝巧,富麗堂皇,現懸掛於人民大會堂廣東廳。由多位藝人合制巨型金漆木雕《賈元春省親》,以大觀樓為主體,分四個層次幽深壯闊展現大觀園全景,亭臺軒館、假山曲徑、金窗玉檻、瑞木魚花中,活躍著賈府五十八個性格、神情、姿態各異之人物,可稱揭陽金漆木雕代表作,現懸掛於九龍"好世界"酒家。揭陽金漆木雕的另一代表作《雙鳳朝牡丹》,現懸掛於中國駐日本大使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