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上为何要把对方灌倒,中国酒文化

酒桌上为何要把对方灌倒,中国酒文化

在中国,酒的历史几乎与人的历史一样久远。早在汉字成熟之前,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很多典籍中都有关于酒和饮酒文化的记载,酒文化深入中国人的血脉深处,影响深远。《诗经》中有20多处提到酒,酒被赋予了礼仪、社交、休闲等含义,体现了特定的宗法秩序以及人伦关系。还有很多典籍专门讲酒,如西周的《酒诰》,西汉的《酒赋》《酒箴》,东晋的《酒诫》和初唐的《酒经》《酒谱》等等。可见,酒很早就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酒桌上为何要把对方灌倒,中国酒文化

与酒文化一样久远的是劝酒文化。中国古代的餐饮担负着极为重要的社交功能,所以延宕的时间较长。唐代的宴会一般从上午开始,一直持续到黄昏,算来不下七八个小时。清朝时期,很多公家买单的宴会甚至持续三五天,这些既是社交活动,也是政治活动。贯穿宴饮活动的,除了丝竹歌舞外,就是酒。中国早期的劝酒风气源自各种持续时间很长的宴会。一顿饭吃这么长时间,话题必然枯竭,干喝也无趣,于是便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劝酒技巧。

乱世喝酒,盛世喝茶。

酒桌上为何要把对方灌倒,中国酒文化

中国古代经常处于战乱年代,人们长期惶惶不可终日,为了对付长期的心理高压,人们用结拜与喝酒的方式壮胆,于是酒渐渐与人际关系联系到了一起,慢慢变成了人们口中所谓的交情,开始的时候酒桌上是豪迈,是摧城拔寨前的不惧生死,延续到了和平年代就渐渐变得畸形了,于是后来喝酒好办事的观念深入人心,很多人都错误地把一起喝酒和交情划上了等号,不喝就是不仗义,这也是酒桌文化最遭人反感的一点,而且很多文化层次不高的成年人的坚信不喝酒在中国就办不了事,所以给他们的子女灌输了同样的思想,这一点更可悲。事实却是,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在任何场合都能从容应对,而那些拥护酒桌文化的人,很大一部分把自身思维局限性导致的个人发展上的困难误以为不能喝酒社交导致的困难,这是思维严重的局限性,是不谙社会运行规律的表现。

酒桌上为何要把对方灌倒,中国酒文化

当代劝酒文化是传统社会酒文化的变体,是强制性的政治行为内化到普通大众心中的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这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或曰一种政治。只要酒的“政治液体”身份还在,酒桌的“权力场”还未消除,敬酒劝酒的习俗也会一直持续下去。

酒桌上为何要把对方灌倒,中国酒文化

酒桌上为何要把对方灌倒,中国酒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