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欣赏:清水出芙蓉 崔如琢《盛世荷风》

名画欣赏:清水出芙蓉 崔如琢《盛世荷风》

崔如琢 盛世荷风 设色纸本 成交价1.01亿元

【作品赏析】

崔如琢所画的荷花,融会了八大山人、斋白石、潘天寿、李苦禅诸家之长,又济以现代人的审美感受,蕴藉如诗词,畅达如散文,直从画里延伸到画外,充满历史、文化、艺术的深度。他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驾驭和布置大幅绘画的能力,因为他意识到,绝大多数的国画家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都只能称为“小品画家”,而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鸿篇巨制,所以他总是尽力使用大尺幅的宣纸以表现整片荷塘的气魄与丰姿多彩之处。

名画欣赏:清水出芙蓉 崔如琢《盛世荷风》

崔如琢的荷花,用笔、意蕴,都传递着强烈的中国写意画的笔墨精神与美学意趣。因为他画荷,既照顾到了荷花的客观真实性,如对花、叶、茎的关系交代得极其清楚,也根据画面的需要,依据自己的审美追求,趋向于构成,甚至半抽象化,将池塘裹盛开的荷花升华为对生命的观照。崔如琢笔下的荷,既是随意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谨慎的,又是放松的;既是写生的,又是写意的;既是现实的,又是理想的。我们从中甚至可以读出周敦颐《爱莲说》的美学意蕴。通过变幻多端的荷花,他也注入了思想的力量—水墨氤氲间,意趣无究。

名画欣赏:清水出芙蓉 崔如琢《盛世荷风》

在中国传统绘画批评标准中,“气韵生动”之外的第二个标准就是“骨法用笔”。我所以欣赏崔如琢的绘画,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他与许多花鸟画家拉开了距离:有的画家是以柔、淡取胜,他则是以刚、厚取胜;有的画家是以轻、散取胜,他则是以重、聚取胜。言一点除了是他的气质使然,还要得力于他在书法上的修为,比如他对汉隶和北碑的深入研习。最为推崇北碑的康有为,曾经认为魏碑具备了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无疑,这种种意象,都可以在崔如琢笔下的画中得到印证。无论浓墨重墨,无论粗线幼线,其刚劲彷佛饱含生命的力量,即使是细致勾画,也是笔力挺拔。可以说,崔如琢是继八大山人、吴昌石、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之后擅长画荷的又一高手!

全画展开,或一两枝傲然出尘,或三四枝顾盼着,如语如诉;或恣肆如瀑布式的倾泻于丽日朗照之下;或轻盈地飘摇在清风中,其墨叶,浓的蓊然沉郁,淡的洒然飘逸,浓浓淡淡间,纯粹得恍若天地鸿蒙。中锋粗壮而不涩滞,侧锋空灵而不枯扁,亭亭的荷茎和荷芰生机勃勃地滋长蔓延着,支撑生命的绚烂绽放。

崔如琢创作这件作品,其虚实处理,看似恣肆和随意,然而却是他积数十年之功力的深刻思考而来。阔大的笔墨间,有着让观者砰然心动的细节局部,整体造型上大片的留白,正是将无限的遐想空间留给他人感怀、驰思。

在《盛世荷风》这一作品中,已经不单纯是普通意义上的花鸟画,而是被人格化了、山水化了,从右面向左看起,画家是理性的,如同交响乐平缓的开篇,偶尔有几个音符跳出,然后又沉下去,等着这个水墨交响的高潮的到来。而沿着画面底部所展开的淡墨,则像云朵,像晨露,像烟霞,像和风。它是诗性、书法中能够感受而又润泽的写意。

名画欣赏:清水出芙蓉 崔如琢《盛世荷风》

考察崔如琢的创作,这应该放到21世纪的今天来看。全球化的进程发展到今天,中西相融固然已经无法避免,但是在中西相融之间更能确立中国画的魅力,创作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无疑是最重要的。中华民族终于在经过近两百年的探索过程中找回了自尊,曾经被破坏殆尽的传统文化也慢慢地被修复,在一个有着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的时代,这件旷世的大作品已经应运而生了。

这幅作品,纵横开合,高低错落,生机勃发,安然绽放。雄健的笔墨,传递着、延伸着中华文明的生命力,它既映照着“出淤泥而不染”的个人情怀,也表达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性格。(刘墨)

崔如琢,书画家、鉴藏家、静清苑主。1944年生于北京,1981年定居美国,此前曾执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于1984年荣获美国纽约杜威大学荣誉艺术博士学位。1996年回国,定居北京,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早年取法石涛、八大山人、吴昌硕、傅抱石等历代大师,后拜入国画大师李苦禅门下,书法则师承书法家郑诵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历代艺术大师的书画精品,藏品囊括从宋、元、明、清到近现代大师的书画精品,数量颇丰。近年出版的著作有《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崔如琢》、《世界名画家全集•崔如琢》、《崔如琢大写意花鸟集》、《崔如琢山水画集》、《荷风盛世创作纪实》、《崔如琢谈艺录》《崔如琢大观》等。

2011-11-29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2011年秋季拍卖会,崔如琢 《盛世荷风》 设色纸本 247×123cm×8 成交价1.01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