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的真正内涵

好父母的真正内涵

在孩子的生命里我们有着极为重要的责任,承担着保护者、监护人的角色。

为人父母,我们究竟要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努力工作,为孩子营造丰富的物质生活,让孩子衣食无忧,要什么有什么。还是尽可能平衡工作与生活,给孩子更多的爱,付出和陪伴。抑或是循着我们与生俱来对孩子的奉献之心,不断地给予、奉献给孩子呢?

做为新时代的父母,我们生活地都很忙碌,这个时代对我们对孩子都提出了很多的要求。

我们常常把时间管理挂在嘴边,不停地催促孩子,忙着带孩子赶场。

我们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不惜花费大笔时间、精力与金钱,只为了孩子的学习。

匆忙生活之余,太多人未曾停下来认真想过,为人父母这四个字,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

好父母的真正内涵

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家庭教育专家江光丽博士曾用parent的6个字母来分别表达父母的真正内涵。

它们分别是:P-赞扬(Praise)

A-接纳(Accept)

R-尊重(Respect)

E-共情(Empathize)

N-培育(Nurture)

T-训练(Train)

我们逐条来看。

赞扬孩子,你是否真的学会了表扬鼓励孩子呢?

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就,你会如何赞扬他?

你真棒!真聪明,你在学习上真有天分; 你超过了同龄小朋友。

还是,你一定很为你自己感到自豪吧?通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学习,取得了特别大的进步。

你是否有经常性地赞扬,鼓励孩子。如果没有,请刻意地多多鼓励孩子。

也请记录下你常常鼓励孩子的话,看看是否可以更好地表达我们对孩子的欣赏,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成长得更自信,更富有能力。

接纳孩子,你是否发自内心地接纳孩子,无条件地相信他们?

每个孩子身上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 每个孩子的性格特质,学习风格也都各不相同。

有的孩子内向慢热,有的孩子外向吵闹。

有的孩子热爱读书,有的孩子对书籍不感兴趣。

有的孩子勤奋上进,有的孩子拖拉磨蹭。

有的孩子懂事听话,有的孩子处处跟大人对着干,很有主见。

每个孩子都可以比作一朵独一无而的花,发自内心地接纳他们,无条件地相信他们,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理性思考,戒除不必要的焦虑与紧张感,更具智慧地陪伴孩子成长。

你是否真正做到了尊重孩子?

尊重二字,知易行难,扪心自问,似乎自己也在很多方面直接代替孩子做决定,未曾问过他的意见、认真倾听过他的想法,思考过需要改进的地方 。

吉诺特博士说,我们需要把孩子当客人般来尊重。

我们不会反复催促客人,也不会不由分说地为客人安排各种事务,更不会频频指出客人做的不好的地方,绝不会对客人大动肝火,口气中满是不耐烦与气恼。

如果我们都能做到把孩子当客人般来尊重,哪怕只在一半的时间内做到,生活一定将会改变不少。

共情

共情人人都会说,真正深谙共情的方法;常常会使用共情这一技巧的父母却少之又少。

问题来时,我们常会试图帮孩子分析,提出建议和方案并指出孩子做的不对的地方 。

有时候,我们觉得举一个自己小时候类似的例子,就是和孩子一样感同身受了。

共情的真正含义远不止于些。

我们需要多次进行换位思考,按下心中那股对孩子的感受和行为指手画脚的冲动,学习真正行之有效的共情方法并督促自己不断努力练习才好。

培育

培育与培养这两个词,一字之差,意义上却有着不少差别。

老人常说,好好培养孩子长大成人,读个好大学,有份好工作,这就是成功了。

从把孩子培育成人的角度来看,却远不是这么简单。

我们需要在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培育他们,健康的身体,良好的智力与教育,高情商,美好的心灵;还有各种大能力的培养,以及价值观的传承等等都是培育工作里的重要环节。

谁说育儿是件简单的事呢?

训练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要为孩子考虑的事情越来越多,生活愈来愈忙碌,忙到无瑕去关注肯定孩子的每一点小成长与进步。

孩子在幼儿园跟小朋友相处愉快,孩子能够独立做很多事情了,孩子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出了特别棒的创意 ,孩子一次次地在向我们展示生活的智慧与真谛所在。

这一切,大人常常看不到,看到的都是孩子需要改进的“缺点”,太拖拉,太磨蹭,太不知道好好珍惜时间,应该快一点,再快一点......

呃,回想孩子年幼时,为了教会他们说话、走路、吃饭,我们曾给了他们多少耐心 ,时间,鼓励、赞扬与关注。

慢慢孩子大了,我们开始希望孩子无师自通,自己学会很多技能,什么时间管理了,不拖拉不磨蹭了,高效学习,高效作业,待人接物,严格自律等等,真是数也数不过来。

为什么孩子一长大,我们就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直接想跳过“培育与训练帮助孩子掌握技能”的阶段,而试图通过大人的唠叨、碎碎念甚至是批评,与其他孩子对比,期望孩子自然学会这些并不简单甚至是很多大人也没掌握的技能呢。

问题的答案就在“训练”二字上,请多给孩子和自己一些耐心和时间。相信孩子,也相信你自己。

以色列智慧之王所罗门曾说,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离。

我们知道,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力是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的,如何更好地为人父母,是我们需要反复思考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