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善橋:中國人樂善好施的標本,雲遊道姑花了多少年修建它

京南190公里,京德古御道與滹沱河故道交匯處,古河間國樂壽之地,一橋飛架南北。

據傳,橋為單姓人家所建,故名單橋。因村內有五女於兵亂中同死於橋下,曾稱五節橋。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碑記中又稱“樂善橋”。

樂善橋:中國人樂善好施的標本,雲遊道姑花了多少年修建它

單橋

單橋最早的記載見於元朝至正年間。修建於明崇禎2年(1629)至清順治2年(1646),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一座跨朝代石橋建築。

單橋建橋會主要組織者包括河間府知府王逢元、獻縣知事李粹白(以及繼任知事)、賦閒官吏耿橘、張九敘、雲遊道姑裴道(裴秀)、裴道義子募化者王金、建築師劉尚用、第一捐助者冉耽、櫃頭(現金出納)秦堡、臨街茶攤化緣史文試、庫房楊起鳳等義士。

曾在全國建立成千上萬的分會組織募捐善款,主要工作都是在總會和各地建橋會進行。

民間傳說,修這座橋,沒有用官府一分錢,全部是民間資本修築。雲遊道姑裴道(裴秀)是這座橋的實際負責人,她在太行山買了一個山頭,在山下又買了一塊地,在山頭開發出石塊後,在山下加工出橋的用石,裝上船隻,順滹沱河而下,運到獻縣。據說,這完全是義舉,不收費用的。還有傳說說,船上裝了建橋石,就會一帆風順。有的橋欄板上有記載,***善人捐銀3兩字樣,並有善人名錄。善人不只今河北省內的,揚州、杭州也有善人捐款。

單橋在南單橋村和北單橋村之間,古滹沱河自西北而來,在兩村中間拐了個彎後,向東北而去,像英文字母“V”一樣。古滹沱河自西北而來,直接衝擊橋的南部,為了減少水流對橋的衝擊,橋的南部的三個拱大,而北部的拱較小。

先人在修築單橋時,在“V”的內部,即河北岸挖了導流渠,我想,橋的北部應該是在豐水期修建而成,橋的南部是在枯水期修建而成,這樣也減少了修橋期間的麻煩。

單橋全長69米,寬9.6米,青石結構,現存五孔四拱共九孔,取吉祥、至尊、至高之意。實測數據顯示,整座石橋橋面、橋墩南高北低;橋面橋坡南坡陡北坡緩,橋孔南大北小。南北橋頭高差1.785米,呈現南北不對稱形態。2012年3月,世界紀錄協會認定單橋為世界最長不對稱石拱橋。

橋面青石鋪砌,兩側橋欄由64根望柱和68塊石欄組成,望柱上雕刻著獅、猴、神獸,形態各異,欄板上的浮雕十分精美,有火獅、雲龍、飛鳳、麒麟和神仙故事,其內容主要傾向於道教。橋兩端各有一雙騎獅的男女善人石像,像高2米,善人年齡五十左右,慈眉善目,為修橋捐資人的代表形象。9個大小拱券上方雕刻著18個俯視河面的螭頭,全橋上下有270處雕刻,為明代藝術風格,是研究佛道兩家和明代藝術的寶貴資料。

樂善橋:中國人樂善好施的標本,雲遊道姑花了多少年修建它

單橋欄板

樂善橋:中國人樂善好施的標本,雲遊道姑花了多少年修建它

單橋欄板

單橋修建概算20萬兩白銀,而明崇禎年間國庫歲入1700萬兩黃金,由官府修一架橋應該是綽綽有餘的,為什麼獻縣知事、河間知府都沒有能夠上疎朝廷請求皇帝由國家投資修建這樣一條南北通衢國道上的一座石橋,而是自掏腰包由民間的一位女道姑募化10多年而建橋?這些都是歷史之謎。

據傳,李自成進北京時,就從這座橋上走過。清時,乾隆下江南,也曾三次邁過這座橋。

樂善橋:中國人樂善好施的標本,雲遊道姑花了多少年修建它

曾經的輝煌

單橋橋面留有20公分深的車轍,可見石橋當年的繁華。自明代以後,單橋歷代都設有重兵把守。日寇侵佔華北時,對京德古御路採取避村過野,裁彎取直的辦法,向西移1公里修建新橋。興盛了幾百年的單橋冷落蕭條下來,而石橋也得已完好地保存。

《中國科學技術史·橋樑卷》稱讚單橋為“中國多孔敞肩石拱橋的代表”。中國橋樑之父茅以升稱讚單橋是人類橋樑建築藝術的璀璨明珠。2005年5月,國務院公佈單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00年間,單橋給人滄桑的感覺,橋面上深深的車轍,橋欄板上纖繩磨出的溝槽兒,讓人想起它曾經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