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幻想天天喝骨頭湯能給孩子補鈣的媽媽們,你們醒醒吧!

廣東人愛煲湯,作為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廣東媽媽,煲湯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家庭地位。

而且,很多廣東媽媽都知道一些藥性,寒熱溫涼,補氣補血、祛溼化痰的中藥材,基本都懂,黃芪、黨參、桂圓、紅棗自不在話下,還有什麼祛溼的雞骨草,補氣的五指毛桃,消疳積的疳積草等等,一個月能夠不重樣的煲給寶寶喝。

所以,天天給孩子煲湯,是每天的必修課。

其中,最經典也是最便捷的莫過於骨頭湯,幾乎天天煲!

為甚?

美其名曰:補鈣!

那些幻想天天喝骨頭湯能給孩子補鈣的媽媽們,你們醒醒吧!

真的是這樣嗎?

很多人天真的認為,用骨頭熬湯可以將其中的鈣質熬進湯中,進而喝湯補鈣。

但實際上,可溶入骨頭湯中的鈣量其實微乎其微,因為骨頭中的鈣主要以羥磷灰石的結晶存在,很難溶於水。

因此,20斤排骨所熬製豬骨湯的含鈣量還不足150毫克。

那麼要想用骨頭湯補充成人每日所需的鈣,保守估計一天要喝300-400碗骨頭湯才夠。

那加醋行不行呢?醋酸可以與鈣結合生成醋酸鈣,使鈣溶入湯中。

有研究證實,在不放水純用醋煮的情況下,可以提高骨頭湯中的鈣濃度。

但純醋的骨頭湯,你家孩子願意喝?

接下來就盤點一下喝湯的七大誤區,別再和我說:寶寶不喝湯,哪有營養啊?!

誤區一:湯的顏色越白越滋補

很多家長都有喝濃湯的習慣,覺得湯越濃越滋補,湯裡面的營養價值一定超過食材本身,其實並不是。

豬蹄湯、骨頭湯熬得越白,說明裡面的脂肪含量越高,對於三高人群以及痰多的寶寶來說,這類湯最好不要喝。

誤區二:只喝湯不吃渣

“渣”就是湯裡面的肉塊,熬煮時間太長的肉,吃起來口感可能有點柴,但裡面的氨基酸含量豐富,對人體極有好處。

有實驗證明,絕大多數的湯,最主要的成分是鹽、油,85%的蛋白質仍然在肉裡面,只喝湯不吃渣可不行,肉就這麼扔掉好可惜。

誤區三:喝骨頭湯可以補鈣

喝骨頭湯並不補鈣,喝多了還會長胖。

骨頭裡面的鈣質很難溶解到湯裡面,就算啃骨頭也補不了鈣。和大多數湯水一樣,骨頭湯以鹽、脂肪、嘌呤為主,對於三高人群、肥胖人群來說,喝骨頭湯會導致鹽超標。

要補鈣的話,還不如豆製品、水果、綠葉菜、奶製品,它們才是補鈣好選擇。

誤區四:葷湯比素湯更有營養

不能只喝湯不吃菜、不吃肉,其實兩種湯的營養差不了多少,都是鹽、油、水等。

記住:喝湯的時候吃掉裡面的蔬菜和肉,才能吸收更多的營養成分。

那些幻想天天喝骨頭湯能給孩子補鈣的媽媽們,你們醒醒吧!

誤區五:喜歡喝獨味湯

只放肉或蔬菜的湯我們稱為“獨味”湯,用單一的食材煲出來的湯味道可能會更純,但營養很單一。

最好適當搭配具體你們比我應該更會搭配。

誤區六:湯水泡飯

湯水泡飯吃太多會傷胃。

人體在消化食物的時候,會咀嚼比較長的時間,唾液的分泌量也會增加,方便我們吞嚥食物。

如果把飯和湯水混在一起吃,飯沒有經過咀嚼就被湯水帶入腸胃中。湯水會稀釋胃酸,飯不能及時得到消化吸收,很容易刺激腸胃,時間長了會導致胃動力不足,引發胃病。

那些幻想天天喝骨頭湯能給孩子補鈣的媽媽們,你們醒醒吧!

誤區七:煲湯越久營養越豐富

照理說,湯煲得越久,受熱越充分,裡面的營養會更豐富,可實際上並沒有。

肉裡面的蛋白質、氨基酸只能被水溶解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湯熬得再久,都不如直接吃肉划算。

最後再次奉勸那些幻想通過喝骨頭湯補鈣的家長

你們不是傻,就是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