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为什么能乱华?

五胡为什么能乱华?

五胡为什么能乱华?

汉人,并不是文弱的民族,至少在三国以前不是。

从先秦到汉代,再到三国,中原王朝大多时候都能够压制北方游牧民族,到了西晋,这种势头戛然而止。

西晋统一三国没多久,便发生了五胡乱华。内附的匈奴、羯、氐、羌和鲜卑等先后叛晋,短短十几年时间,就将晋廷彻底打败。汉人完全不能抵御胡人的进攻,或投降,或远逃,再也没有封狼居胥的勇武和气魄。

五胡为什么能乱华?

五胡乱华

跟普通人想象的不同,五胡并不是一股脑地蜂拥而出,乱拳打败了晋人。初期与晋人作战并灭亡西晋的是早就内迁的匈奴和羯人,其中裹挟的还有部分氐人和羌人。

刘渊本部的并州匈奴人口不超过35万,羯人就更少,参与叛乱的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不容易估计,但应该不会超过作为主力的匈奴人。

当时北方汉人的人口数量历来众说纷纭,但肯定不低于1千万,参与叛乱的胡人相对北方汉人来说仍是一个很小的比例。五胡的另一主力鲜卑人,在五胡乱华的早期一直和晋人站在一起,甚至直接出兵对抗匈奴人。

五胡为什么能乱华?

即便如此,晋人仍然失去了北方领土,衣冠南渡,依靠长江天险苟且偷生。西晋究竟发生了什么?汉人为何如此不经打?

边防形同虚设

边疆和北方胡人过多的问题由来已久。

早在汉武帝时期,汉军纵横草原,许多游牧部落归降臣服,此后数百年,草原上争霸的失意者,逃避饥荒的牧民,无路可走之后大都选择南下,请求中原政权予以安置。

五胡为什么能乱华?

汉骑兵

中原政权便让他们入关,在那些汉民不愿迁去的边疆土地上耕地戍边,并接受汉人的教化。随着时间推移,内迁的游牧民众越来越多,加上不断繁衍生息,居住在关内的胡人甚至比草原上还要多。

从曹魏时期开始,他们的安置地越来越靠近腹地。西晋之前,在中原腹地安置的胡人还不算多,但到了后期,他们已经遍布幽冀并秦雍凉等北方各州,甚至与洛阳距离不到一百公里的荥阳都有大量胡人在居住。

他们要想攻击中原政权,根本不用像先前匈奴人以及后来突厥人那样辛苦叩关,边防已经毫无意义。

可以说,西晋之前中原政权面临的胡人问题,不是从草原上发动的劫掠,就是内迁胡人在边疆发起的叛乱,这些问题大多都在边关就解决了。

西晋永嘉之乱中,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匈奴人从并州中部起兵,他们的大本营甚至比州府晋阳还要更靠近中原,匈奴人很容易地就占领了河东,渡过黄河,直接攻击洛阳。

同一时期,在蜀地建立政权的氐人也是如此,他们大量散居在巴蜀盆地内,四川的天险根本没发挥作用。

尚武之风渐失

胡人内迁带来的一个副产品是中原王朝的军队中胡人数量越来越多,汉人越来越少。太平日子越久,人民就越厌恶参军打仗,将保家卫国的任务都推给外族人,这与日耳曼蛮族加入罗马帝国军队异曲同工。

早在汉武帝时期,汉军就招募了不少胡人,大破匈奴的霍去病军团里面就有匈奴人。不过当时的胡人在军队中只起辅助作用,到了东汉,他们已经起主导作用了。

五胡为什么能乱华?

霍去病

东汉大将窦宪大破北匈奴,迫使匈奴人举族西迁,战绩比卫青霍去病还要辉煌。可窦宪的军队几乎基本由胡人和南匈奴组成,汉人士兵贡献很少。

中原王朝能方便地招募到彪悍的胡人,越用越顺手,习惯了之后,征召内地民众就缺乏动力。

内地的民众、官僚和贵族都乐享太平,对去边疆建功立业兴趣寥寥,传自战国时期的尚武之风就慢慢失去了踪影。

五胡为什么能乱华?

卫青

等到中原王朝想用汉人军队去征战平叛时,却为时已晚,汉人士兵早已不堪一用,肯到塞外打仗的汉人只剩下囚徒和流民。这样的人即使打赢了,归来后也不受民众欢迎,军人职业得不到尊重,普通百姓就更不愿意参军,汉军对外作战能力越来越差,形成了恶性循环。

河西地区历来是羌人聚居地,时常反叛中央。汉廷以往设置一个两千石级别的护羌校尉,由他发动当地边军就能应付,旬月即平。但越到后期,当地官员越难应对。

西晋时期,河西先后爆发了秃发树机能的鲜卑叛乱和齐万年的氐乱,都从一个部落开始蔓延,边官迟迟不能平定,最终绵延十几年才告终。两次叛乱都曾攻杀刺史级别的封疆大吏,秃发之乱更被晋武帝称为“虽复吴蜀之寇,未尝至此”。

五胡为什么能乱华?

魏晋武士

从两汉到三国,再到西晋,中原王朝发动战争越来越依赖胡人,汉人士兵的战斗力持续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到西晋末年,汉人士兵已经远不如胡人。

八王之乱的消耗

为解决汉末军阀割据、皇室不振的问题,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大封宗王,以皇室宗亲的私军代替地方军队镇守国土。

司马炎去世后,留下一个傻儿子司马衷做皇帝,各地手握军权的宗王就彼此征讨,这场纷争史称八王之乱。

战争持续十几年,战场几乎都在中原繁华地区,破坏力极大。单记壮丁就减少了数十万,其他损失不可估量,西晋战争潜力严重下降。后来晋廷同胡人作战时兵力不足,经常以寡击众。

五胡为什么能乱华?

晋武帝司马炎

兵力紧张的锅不能只由司马氏王爷们背,罪魁祸首还是司马炎。他分封给诸王的领地大多是中原富庶地区,在偏远的边郡仍是实行郡县制。这些郡县配备的兵力很少,可大多又是胡人的聚居地。

刘渊刚在并州起事时,兵力不多,但附近的地方官员却没有没有足够兵力镇压,只能等待中央调兵,贻误了战机,星星之火终于燎原。

饥荒和流民

西晋立国以来,气候反常。西晋前两位皇帝在位时,《晋书》上记载的地震就有十九次之多,其他的旱灾、水灾和蝗灾不胜其数。

每次天灾连绵数州,经年不停,诸王又拉走许多壮丁去打仗,于是大片田地荒芜。几乎每个州郡都在闹饥荒,一批批饥民外出乞食,沦为流民。

五胡为什么能乱华?

朝廷无力赈济这么多灾民,其他地方的官员和民众也不欢迎外来饥民,强逼他们回乡。流民们想活下去,只得武力求生,强抢粮食,起义暴乱随之而来,比如益州流民起义,荆州张昌起义,青州刘伯根起义等等。

这些流民暴乱也多发生在繁华地区,影响极大,让本已糜烂的局势雪上加霜。晋廷处理灾情和流民暴动就已焦头烂额,不能全力应对胡人。

装备优势不再

西汉晚期名将陈汤曾比较汉匈士兵的战斗力,“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

五胡为什么能乱华?

西汉武士

陈汤的话当然有吹嘘的成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马匹以外的兵器装备上,汉人远胜匈奴等胡人,但这一优势到西晋荡然无存。

内迁的匈奴等胡人,相当程度上接受了汉人的生活习俗,并积极学习汉人的弓弩制作、铁器冶炼、攻城器械制造、城堡修建等技术。经历上百年的发展,他们的武器装备并不逊于晋人。

在战马的数量上,晋人就处于绝对的劣势。胡人军队一般都配备大量战马,机动性和野战能力要远强于晋人。

五胡为什么能乱华?

在宁平城一战,晋军主帅司马越突然病逝,晋军慌忙后撤。石勒带着几万骑兵轻松追上,十几万步兵和满朝公卿被一网打尽。这一战, 晋军最后的野战力量消耗殆尽,战马太少无疑是重要原因。

由上述分析可见,东汉以来,胡汉双方实力此消彼长,到了乱世作死的西晋,“五胡乱华”似乎也就在所难免。

好在汉末三国时期江南地区就已得到开发,为南渡的汉人提供了避难休养之所,中华文明才能于两百多年后复兴。

五胡为什么能乱华?

格上财富: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十年深度研究,甄选阳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财产品,为您的资产增值保驾护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