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与王猛,都说他们君臣,可比玄德遇孔明,不知真否

前面讲过了,公元354年,东晋大佬桓温开始了第一次北伐,目的地是关中长安。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桓温对于这次北伐,那是信心满满,全军上下也众志成城,水陆两军先行出发,更安排了一路奇兵,出子午谷,直逼长安城。

北伐军战果颇丰,经过数次血战,连败秦军,成功进入关中。天下震动,相当一部分人已经认为桓温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攻破长安,消灭前秦,隐居关中的王猛也不例外,于是来到东晋军中,面见桓温。王猛毕竟是汉人,如今复见官军,心中自然高兴。

惺惺相惜

这当世的两大英雄一见面,可谓惺惺相惜。王猛着麻衣短布,扪虱而谈,旁若无人,桓温则心中暗奇,不禁向往。

当时北伐军已然驻扎灞上,离长安可谓咫尺,但屯兵月余,并无一人来投,桓温于是问王猛,“我封天子之命,率十万精兵前来讨逆,为百姓铲除残贼,为何关中豪杰没有一人来我军中?”

王猛听后,直言不讳,“明公不远万里来此,如今长安城近在咫尺,阁下却不肯渡过灞水把它拿下来,人们猜不透你的想法,谁敢前来?”

苻坚与王猛,都说他们君臣,可比玄德遇孔明,不知真否

扪虱而谈

这番话让桓温十分尴尬,此次北伐,他确实有些小想法:即便收复关中,自己只能得到一个虚职,还消耗了实力,而关中大片土地却归国家所有,失去控制朝廷的优势,与其这样,还不如留敌自重,这样朝廷必然离不开我。

桓温知王猛已经堪破自己心思,沉默许久,无言以对,只能嘿嘿一笑,说了句“先生大才,江东无一人能比得上。”

之后力邀王猛南下,王猛十分犹豫,东晋是当时的汉家正宗,自己身为汉人,应该南下,但江东朝廷士族盘踞,自己一介布衣,怕是很难有所作为,之好回家问师傅,这老师傅一语道破:“卿与桓温岂并世哉!在此自可富贵,何为远乎!”

王猛于是决定继续隐居,静等贤君。

公元357年,苻坚为杀苻生,于是向尚书吕婆楼请教。这位吕尚书自知能力有限,于是推荐了王猛。君臣二人一见面,便引为平生知交,谈及兴废大事,那是句句投机,苻坚连连感慨,大呼自己得见王猛如刘玄德之遇诸葛孔明,真是如鱼得水一般。

自此,王猛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波澜壮阔的一生。

铲除豪强

公元357年,苻坚夺权,降号天王,称“大秦天王”,改年号永兴,实行大赦。这时候正值前燕大举扩张,刚从苻生手中接过烂摊子的苻坚,深知己方太弱,为壮大大秦,遂决定低调治国,发展经济,增加国力。

上面说了,苻坚见王猛,大呼是如鱼得水,他是如此说的,亦是如此做的。命王猛掌机密之事,对王猛言听计从。

苻坚与王猛,都说他们君臣,可比玄德遇孔明,不知真否

苻坚

始平县(治今陕西咸阳西北),是当时京城的西北门户,地位及其重要,但由于前秦连年战争又加上天灾不断,此地豪强横行,劫盗充斥。苻坚派了很多人去治理,效果都不咋的。不久王猛来到此地当县令,下车伊始,便明法严刑,雷厉风行。当时此地有位奸吏,背景颇大,王猛当街就把他鞭死,众人拍手称快。奸吏余党为报仇,于是起哄上告,王猛的上司无奈,就把他抓了起来,运到长安。苻坚亲来审问王猛,质问他为什么不兴德治。

王猛十分淡定,说了句“治安定之国可以用礼,理混乱之邦必须用法”,又一次把苻坚折服。

当时前秦国内氐族贵族豪强,个个是盛气凌人,每次上朝,苻坚都头疼,闹哄哄的,全然没有规矩,而且这些豪强位高权重,全是些贪赃枉法之徒,祸国殃民,苻坚有意除之,但苦于没有办法,这下王猛站出来了。

由于功绩很大,王猛连升五次官,称得上大权在握,那些个氐人贵族看见竟然是汉人执掌枢要,不由得又急又气,宛如疯了一般,咬牙切齿,恨不得啖其肉而喝其血。

苻坚与王猛,都说他们君臣,可比玄德遇孔明,不知真否

前期的前秦

头一个跳出来的是氐族豪帅出身的姑臧侯樊世,这位爷随苻健入关中,是为前秦立下汗马功劳的主儿。他当着群臣,大声辱骂王猛:“你算什么东西,我们与先帝开创基业,立有大功,还不曾得以参与机密要事,你无汗马之劳,也无寸土之功,凭什么总揽大权。你好意思么你?妈的,老子种庄稼,你来收粮食,这叫什么事!”

王猛冷笑一声,针锋相对:“你种我收怎么了?我愿意,老侯爷,别说种地了,我啊还要你到我家给我做饭当厨子呢!”

这番话一出,可把这氐人豪强气坏了,作为一方大佬,天王对咱都是毕恭毕敬,啥时候受过这气,在街上哇哇大叫,跺脚不止,拔出宝剑,对着远去的王猛大喊:“姓王的,你别得意,老子要是不把你的脑袋挂长安城上,老子一头撞死!”

要说这王猛头脑,实在是灵活的很,刚跟樊世吵完,转头就来到苻坚面前,详细的做了汇报,添油加料,把二十出头的苻坚气得浑身哆嗦,恨恨地说:“不杀此老氐,群臣不能整肃!”樊世不知道啊,还想跟苻坚告状。

不久苻坚召樊世,当然了,王猛早在身边,等樊世来了,这君臣二人便开始表演,这边苻坚说:“老王啊,我想让我家公主许配给杨璧怎么样?这小伙子看着不错,你觉得呢?”

那边王猛故意不说话,然后使劲看樊世,樊世听了,不禁咆哮道:“不行!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那杨璧早已与我家定了姻亲,陛下你不能这样!”

王猛一听,知道效果已经达到了,立刻批评这位侯爷:“你算什么东西,也敢和陛下抢女婿,在你眼里还有没有尊卑上下了!”樊世向来横行,此时更是怒火难压,当着苻坚的面,跳起来就要揍王猛,幸好左右侍从将他按住了,眼看打不了了,樊世催动三寸不烂之舌,把王猛前后五百年的亲人问候了好几遍,虽说苻坚是个仁慈之君,但此情此景也难以忍受,于是就命人把樊世给杀了。

一杀不要紧,但前秦是氐人立国啊,如今氐族大佬被杀,凶手还是汉人,剩下的大佬哪个肯干,如同马蜂一般,对王猛是群起而攻之,很是团结。明眼人都知道,王猛这一回怕是凶多吉少了,即便不死,卷铺盖走人也成定局。

要说苻坚,确实是够意思,纵然下面有很多他的叔叔伯伯,表兄堂兄的,他依然坚定不移的支持王猛。

苻坚与王猛,都说他们君臣,可比玄德遇孔明,不知真否

王猛王景略

只见那朝堂,上窜下跳,乌烟瘴气,苻坚看了一眼王猛,然后对着群臣是破口大骂,那些氐人豪强也不含糊,跟苻坚是针尖对麦芒,力求给樊世报仇。苻坚毕竟年轻,面对群臣,实在是说不过他们,于是拿出鞭子,一边骂,一边打。。。。。。完全不是上朝,好似过年大集。

大臣权翼实在看不下去了,只好提醒苻坚,“陛下,注意身份啊,您应该去驾驭他们,有些不严肃的话,还是别说了。”苻坚也有点尴尬,连连摆手,“我错了我错了。”

错归错,樊世已经死了,王猛见苻坚这么仗义,自己也不能对不起他,立刻把目光投向了强德。这位强德那可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皇太后的亲弟弟。王猛早知此人酗酒行凶,欺男霸女,胡作非为,立刻拷了他,不等奏报,直接砍了。等到苻坚因太后之故派人持赦书飞马赶到时,身体已经凉了。王猛马不停蹄,数十日间,便处死了二十多位横行不法的权贵豪强,一时之间,百僚震肃,豪右屏气,路不拾遗,令行禁止。

皇亲国戚,功勋权贵,对王猛,那是见面矮三分,不服不行啊。

苻坚连连感慨:“我现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天子之尊啊!”

主持朝政

自此,王猛开始正式主持朝政,直做到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后来,王猛升至三公之位,苻坚还觉得不够,甚至还想加给他位居三公之上的录尚书事,王猛对此殊宠辞而不受。

在苻坚与王猛的通力合作下,当时的前秦境内安定清平,家给人足。有歌谣唱道:

“长安大街,杨槐葱茏;下驰华车,上栖鸾凤;英才云集,诲我百姓。”

“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猛之力也。”

王猛执政号称“公平”。

有河北人麻思请假回故里葬母,王猛说:“先生您现在可以马上收拾行李,今天我通知沿途郡县。”待到麻思刚出潼关,就发现沿途官府均已接到通知,并照章验看其路照,安排食宿。可见王猛执政时的效率。

王猛执政时,力求“有罪必罚,有才必任”,挑选得力官员巡察四方及戎夷地区,详细查询地方官刑罚是否得当,有无虐害百姓等劣行,整顿各级吏治。

对于人才,他自己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于是在举荐有才之人时,也会像当初苻坚保护自己一样,全力保护各个人才,比如苻融,此人聪辩明慧,文武出众,善断疑狱,但却因微过而十分不安,王猛赦而不问,信任如初。不久,更是帮助苻坚创立了荐举赏罚制度和官吏考核新标准,力求寻觅更多人才为国家效力。

此时的苻坚,对王猛给予了极大或者说超常的信任,一切军国内外之事皆由王猛裁决,而他自己端坐于朝堂之上,一点也不担心。

看着国力蒸蒸日上,苻坚由衷感激,动情地对王猛说:“爱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我得到爱卿,就像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可以无忧终老了。”

王猛十分不好意思:“想不到陛下这样赞誉老臣,我哪里比得上古人!”

“据我看来,您比姜太公可强多了。”

苻坚经常嘱咐太子及众皇家子弟,“汝事王公,如事我也!”

在苻坚与王猛的通力配合下,短短十年(366-376年),前秦就统一了整个北方,十分天下,秦居其七。

苻坚与王猛,都说他们君臣,可比玄德遇孔明,不知真否

统一北方的前秦

在此期间,王猛表现出了“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惊人才能,国家治理的好,打起仗来也是战必胜,攻必克,谁说人无完人,这王猛简直就是完人!天下也许只有谢家安石能够与他相匹敌了。

关中相国资王猛,海内苍生望谢安。当王猛为了前秦呕心沥血之时,同为豪杰的谢安,此时正在干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