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安排好时间?

手机用户13246078

首先,得看你属于什么样的父母,其次,要看是安排什么事情;最后,孩子是什么态度?

在心理学上,家庭教育中父母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专制型 2、放纵型 3、溺爱型 4、权威型

专制型父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让孩子不能做这,不能做那,他们以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说话,要孩子顺从自己,接受自己的一切,不允许孩子解释。专制型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缺乏自信,没有自己的主见,缺乏自身对于外界事物的标准,这种孩子比较可怜。自尊心比较脆弱。也可能恪守本分,学习,生活也循规蹈矩。

放纵型的父母通俗点来说,就是对孩子采取放养的模式,对孩子的行为不加以管束,任由其发展,他们缺席孩子的成长,在物质上也是,孩子想要什么给什么。放纵型教养方式往往会:任性执拗、骄横野蛮、没有规矩、不讲礼貌、自由散漫、强势凌弱、不思进取、好吃懒做、好逸恶劳、违法乱纪,胡搅蛮缠,最后导致反社会行为。放纵型教养方式也可能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创造性能力强。

溺爱型

溺爱型的父母常常和孩子做朋友,他们能够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对孩子的行为规范没有设定界限,没有任何限制和规则,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特别是物质上无限制满足孩子,这种育儿方式在祖父母身上尤其明显。由于他们纵容孩子,导致孩子开始认为发脾气或者无理取闹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好方法,溺爱养育的结果是,女孩容易缺乏自尊心,付出太多,而男孩会变得过度活跃、缺乏信心和纪律。

权威型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松弛有度,他们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同时会对孩子的行为加以管制,他们会与孩子商量,接纳孩子好的建议,摒弃孩子无理的取闹。权威型家长在约束性和自主性之间掌握了一种合理的平衡,在给孩子发展自理自立能力机会的同时,也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所需的标准、必要的限制和指导性原则。孩子易于形成友善、真诚、合作、自立的品质,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社会适应良好,能愉快而自信地学习。

——

因此,权威型的家庭教育氛围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在考虑如何帮孩子安排时间之前,先要给自己的教育方式做个定位。

第二点,安排什么事情。

孩子虽小,但假设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形成,那么就要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思想的个体看待,事情要分轻重,一些简单的事情,可以由孩子自主安排。一些重大决策,需要肩负起看护人责任时,可以与孩子进行沟通,将自己的想法和孩子的想法摆出来,做个民主的决策。

第三点,孩子的态度

说到孩子的态度,结合第二点来说,但凡我们选择为孩子安排时间时,要尊重孩子自身的态度,当然,这种态度是有理有据的,而非无理取闹的要求。如果孩子在某件合理的事情上闹脾气,这时,作为父母就要学会跟孩子进行沟通,让他明白,胡乱发脾气不能解决问题,同时,父母也尊重孩子的决定。


关关戏语

我个人觉得在提这个问题的时候家长就已经先入为主的把自己安排在了孩子的对立面,但不得不承认

很多孩子的家长都会不由自主地有这种想法,包括我在内。

其实有时候我会思考一下,自己小的时候尤其是上小学时父母是怎样做的。那时还小,小孩子哪有不玩的天性,偶尔放学玩到昏天黑地回家后父母并没有过多的责罚,但父亲非常犀利地眼神看我的时候其实自己心里就凉凉地感觉做的不对了。该补的作业还是得补上,即使再晚那也是自己应受到的惩罚。之后自己放学会先完成作业,然后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时候对电子的东西简直是痴迷)。

多数孩子并不是没有时间观念,只是不懂得合理利用时间。少数学习好的孩子时间掌控的比较好,学习的效率就事半功倍。当然不是什么事情孩子天生就会,家长做的只能去引导孩子更合理地安排时间,计划由孩子根据自己情况制定,作为家长能让孩子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小目标,让孩子能看到希望,这能让他更有成就感。当然不要指望二三年级的孩子有太好的执行力,因势利导适当地督促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如果婆婆妈妈就会让孩子不胜其烦,心里产生抵触和消极心理,结果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就像栽种的果树,适当的施肥修剪压枝,才能让果树枝繁叶茂,座果率提高,而过度的管理只会让果树生长畸形。所以千篇一律教条式的方式不太可能将孩子培养成才。对孩子该放手时放手让他感觉到父母的信任,恰当的时候鞭策一下提高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也自然就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前提是孩子需要有一颗求知上进的心。不排除某些孩子天性顽劣,像驴一样不打不走,我认为跟孩子认真谈一谈,适当的奖赏或许能促使他有所改变。

这个时代的诱惑实在太多,连大人都经受不住就别说孩子了,手机、电脑、电视该用的时候用,不该用的时候不用。强调一次,孩子的家庭环境和学习氛围非常重要,大人的习惯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习惯养成。

非教育专家,只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总结的一家之言而已。


HenryTinux

这个问题,要看情况,看什么事情,什么方面?这样,才下定结论,家长是否能安排,可不可以安排,要不要安排孩子的时间。只要清楚自己孩子的,情况,才能,采取措施。孩子有孩子的童年时期,如果家长要强制的,控制孩子的童年时期的生活改变。让孩子生活得更好,更开心,难道这是,一定的必然的吗?那么家长这样的思想是错的。为什么?因为孩子人都有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 ,爱动爱蹦蹦跳跳。每当孩子,要走这边或者走那边。爱动那个动这个。这是我们做家长的,就会马上去阻止他。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这样的话,孩子的开发能力,思维能力,都会被影响了发展。所以我们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要去安排,但可以适当的给点提醒给点建议。

曾经有位教育家做了一个现实的调查,证明了孩了成长过程家长启蒙的提醒很重要,但安排只会影响成长效果。

当时教育家观察了,中国,美国,日本三个国家的家长与小孩散步的一件事情。中国家长和小孩散步,突然小孩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哭了起来,家长马上跑过去抱起小孩,心疼的问长问短,担心摔坏了。而美国家长和小孩散步,突然小孩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哭了起来,家长看到并没有跑过去抱起小孩。家长会对小孩说:自己站起来,从那里跌倒就从那里爬起来……Good boy!然而日本家长和小孩散步,突然小孩摔倒在地上哭了起来,家长看到也没有马上跑过去抱起小孩,而是家长走到孩子身边严谨的对小孩说:站起来,并告诉小孩下次遇到有障碍物这情况,你可以绕道而行……这才是一级棒。

好了教育家现实的例子讲完了……由此可知,小事情大智慧。所以日本小国能短时间突飞猛进的发展……可以看出日本家长和小孩的思想教育非同一般。

作为家长的各位现在应该大概也清楚孩子的时间如何处理吧……


艺术166065002

为什么是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安排好时间?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对。

孩子的学习,孩子自己的时间,应该是由他自己做主去安排,自己应该学会管理时间。如果是因为自己时间管理不好,作业没有完成,第二天就该挨批评。

所以亲爱的家长啊,千万不要事无巨细的包办孩子,应该让孩子独立。

如果连时间安排这样子的事情都需要家长安排的话,孩子自己还能有什么主见?孩子自己还能做什么事情?再者,家长安排的时间,孩子就一定能够按照你的要求来做好?

对于时间安排,家长最多可以参考一下,最多可以督促一下,最终的学习习惯和时间的管理,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好规划。


方老师数学课堂

我是引导小孩让她自己学会如何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开始时与小孩一起沟通,讨论需要完成什么事情,什么时间完成,先制定简单的流水计划;等一个阶段以后,让小孩清楚什么是重要事情及必须完成的时间,其他事情由小孩自由调节制定计划;逐步过渡到关注时间安排的科学性与有效率;最重要的是督促小孩计划执行是否到位。



成长关爱

首先就是上学的时间了。放学应该有个课后班写作业补课。大礼拜两天 学一学英语 数学之类重要课。也可以选一个校外科目练一练。比如舞蹈。跳舞。武术。朗读。音乐之类孩子比较喜欢的。不过不要太占用孩子的休息时间。毕竟要给孩子玩的时间。现在太多家长这个补那个补。忙来忙去孩子啥都补。最后全都没消化。还起了反作用。所以还是要给孩子们时间去接触娱乐的时间。也就是说。(小学是要靠家长来帮助安排时间、中学大学孩子自己就知道该补什么学什么最重要了)


老左文玩

我还没有当父母,倒是当过孩子,可以从孩子的角度帮忙分析一下。以我自己为例子。

孩子的天性一般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经常会玩到天黑忘记回家,忘记写作业等等。也会突然间对某个事物感兴趣而几天之后就潦草收场,我妈管我这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时候成绩也还不错,我的那些一起玩的小伙伴就差强人意,我妈就不太想我和他们一块玩,但我总是偷偷的跑出去和他们一块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在课业之余有个兴趣是非常好的事情,不必苛求非要是钢琴奥数小提琴,将时间花在对成长有益的方面就好。

家长总是担心你现在不爱学习,现在不这样以后可怎么办啊,其实完全不会,孩子长大一点懂事了就完全不用担心。父母要做的是引导孩子走正确的路,花该花的时间,融入他的兴趣,保证他健康快乐的成长即可。


庐山烟雨浙江潮9

虽然我还不是家长,也没给孩子安排过时间,但是我有一朋友,他对孩子安排就挺合理。

现在他的孩子小学三年级,头几天在他爷爷那边玩儿,前天还一起去接了小孩。他的性格也是比较果断,比如这天晚上一起吃饭,半天扭扭捏捏不想吃,眼睛一横,一句“你到底吃不起”一问,马上就乖乖吃饭了。假期安排是前面休息几天,然后接着是舞蹈班,外语班学习,什么都准备好了。

看似大人控制欲很强,什么都要按着自己想法走,实质上他给了孩子很大选择权。不严肃的时候,会跟孩子说各种甜甜的话哄孩子,报的兴趣班也是孩子感兴趣的。在科学合理的安排下,这个小孩情商和表达能力特别高,跟我们交流经常把我们逗乐。

其实对于小孩子,不要完全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上去。要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虽然大人在做决策,还是要征求一下小孩子的意见,小孩合理的想法我们就要认真考虑,不合理的想法可以否决。如果一直很强势的给小孩子做安排,他长大了怎么办,没有自主能力,唯唯诺诺,扭扭捏捏,以后生活工作都会有很大的问题。随着小孩年龄的增加,我们要更多的放权,以引导为主,让他学会自主,学会走正确的路。


可恶先森

很多家长在平时都有为孩子代劳的过程,什么都要给孩子安排,而不是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让孩子自己养成习惯,试问家长们能一直跟随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么?时间长了让孩子产生依赖性了,你不帮他他就不会自己安排,不知道该干什么,没有了自己的一点主观性,完全是被动的了,家长们是不是?中国很多家庭都是这样的,最后孩子没有了独立性,创造性,还谈什么未来?家长们醒醒吧!


wuyuewennum1

家长帮助孩子安排时间是不对的。

我认为孩子的时间有他自己来安排,家长只能给孩子一点建议,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如果家长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给孩子安排时间,这就是孩子失去的独立性,甚至会让孩子感觉是家长逼迫自己学习,失去学习的信心,所以说家长要考虑孩子的感觉,只能是督促和建议,觉不可替孩子安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