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敢直呼患者名字么?

根据护理的八项核心制度,要求做每一项操作都必须进行三查八对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每次操作前询问一次患者“您叫什么名字 ?”都会遭到相当一部分患者的不理解。他们要么不搭理,要么给脸色,要么怒怼,甚至还见过一患者骂护士没有礼貌,敢问她叫什么名字。

在一次次的屈辱后,部分护士把“您叫什么名字?”这句话改成了“您叫某某某吧?”但是妥协的背后却是风险的靠近。

你还敢直呼患者名字么?

案例一

午间护理的时候,一名肋骨骨折入院第五天的患者突然问护士,今天早上抽的血什么时候有结果?笔者心里一惊:不好,要坏事。理论上新入院的患者第二天早上会抽血,结果异常也会在第三日复查,又没有行手术怎么会第五日还抽血?是今早抽的血么?抽了几管?

抱着一丝侥幸反问道,当得到抽了5管血的答案后,笔者相当肯定地认为是早上夜班护士抽错了患者。「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四点以后会有结果。」一边回答患者,一边急忙回护士站。

查看医嘱后,发现该患者的确没有今早抽血化验的医嘱。询问夜班护士后得知走错了一间房,问患者叫某某某么?患者也答应了,所以抽错了。

你还敢直呼患者名字么?

案例二

为此化验室进行了自查,没有发现问题。于是询问病房护士有无抽错血,护士相当肯定地说绝对不会错,抽血的时候核对了名字的。最后不得已调监控,才发现是护士抽错了患者,两名患者的名字只差一个字,护士核对的时候只问了「您是某某某吗?」

在上述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两名护士都妥协地把“您叫什么名字?”这句话改成了“您叫某某某吧?”而且两名护士都没有核对患者手腕带,也没有进行三查八对,更别说双人核对,偷工减料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发生。

你还敢直呼患者名字么?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为了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患者身份确认制度。

1.凡门诊、急诊、住院的患者进行各种标本采集(包括病理标本)、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种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使用姓名、年龄、床号等两项身份识别方式核对患者身份,准确无误后方可从事诊疗活动。

2.禁止仅以房间号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3.门诊患者使用姓名、年龄(性别)两项核对患者的身份。

4.所有住院患者均必须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标识。

5.实行双向核对,病区医护人员除核对床头卡与腕带外还必须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作为患者身份的最后确认。询问患者姓名时,须有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您叫什么名字?)不能直呼患者的姓名;如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不能回答时,由家属代为回答确认。

7.严格执行腕带使用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