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真要被斬殺了

週一,地產股再度全線暴跌,延續了約一週的跌勢。7月2日,A股收盤下跌2.52%,申萬房地產指數下跌4.68%。

“炒房”真要被斬殺了

從上週一國開行回收棚改戶貨幣化權限後,地產股就開啟了一輪政策跌勢。即使上週同時傳出央行定向降準的寬鬆貨幣政策消息後,地產股的頹勢依舊沒有改變。

禍不單行,6月28日(週四),住建部、中宣部、公安部、司法部、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7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在部分城市先行開展打擊侵害群眾利益違法違規行為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的通知》,決定於2018年7月初至12月底,在北京、上海等30個城市先行開展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隨著這條消息的發佈,地產股再遭血洗,而且持續發酵。

被7部委點名的30大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南京、蘇州、無錫、杭州、合肥、福州、廈門、濟南、鄭州、武漢、成都、長沙、重慶、西安、昆明、佛山、徐州、太原、海口、寧波、宜昌、哈爾濱、長春、蘭州、貴陽。

其中,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包含在內自然不用多說,15座新一線城市中,除了瀋陽、青島、東莞三市外,其他12城全部“榜上有名”。

炒房現象在國內房地產市場中依舊十分猖獗。

為什麼不敢動房地產?

一直以來,政府對於房地產泡沫問題都表現出一種較為柔和的態度,究其原因是因為房地產行業產業鏈太長,牽一髮而動全身,同時,在過去中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房地產是重要支柱。一旦整治房地產行業亂象,必然會引發產業鏈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經濟下行。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對此曾發出警告,“房地產綁架了中國經濟。”

2003年,國務院下發《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簡稱“18號文件”),正式明確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而在隨後召開的全國房地產工作會議上,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更是強調,房地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自此之後,房地產行業步入了十幾年的泡沫式野蠻生長階段。這也是現今不少房地產業內人士所懷念的房地產行業昔日“黃金十年”。

正是這十幾年的發展,房地產行業已成為多個行業的催化劑。如水泥、鋼鐵、物流、電力、電器、傢俱等,其中最核心的是房地產與金融行業的捆綁關係,這也是當前政府進行房地產調控時最大的顧慮所在。

在過去那段泡沫發展期內,金融機構其實是房地產行業的幫兇。據平安證券測算,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我國商業銀行涉房貸款總規模約43.3萬億元,佔各項貸款餘額37.8%,佔銀行總資產25.5%。

房地產與金融捆綁過於緊密導致房地產大而不能倒,即使明明知道房地產泡沫嚴重也不能輕易刺破泡沫。因為金融行業是維持整個經濟體系運作的心臟,金融行業發生問題則必定導致系統性風險爆發。而如果房地產泡沫破滅的話,金融體系又無法獨善其身。鐵索連環之下,房地產找到了金融這頂保護傘。

目前,銀行對於涉房業務依賴度過高;基金與信託雖然叫停了直接向房地產輸血,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通道業務;以P2P為代表的影子銀行是中國金融系統的陰霾,沒人知道影子銀行包含了多少來自房地產行業的風險;一些地方政府長期依靠土地財政維持運作,房地產泡沫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溫床(2013年,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團隊研究結論顯示,地方政府對於土地財政的廣義依賴度就高達71.7%。)。所以,政府不敢、也不能隨意刺破房地產泡沫。

另一方面,房地產一直都是拉抬GDP的重要工具。正如2003年那時的定位那樣,房地產成為了撬動GDP增長的工具。時至今日,房地產依然是中國經濟的一大支柱。2017年3月份,中房智庫獨家發佈了全國30個重點城市對房地產投資依賴程度的數據報告數據如下:

“炒房”真要被斬殺了

上述數據僅僅是地產投資佔GDP比重,並未考慮房地產行業對於其他行業的聯動作用。而從數據看,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泡沫破滅,隨之而來的行業衰退自然會導致經濟衰退,尤其是部分對於房地產依賴過大的地區,經濟甚至會因此面臨局部性的崩塌。

2008年金融危機前,中國兩位數的GDP增長中有房地產的一份功勞。金融危機後,中國經濟能夠保持高增長也是依靠房地產泡沫支撐。想要對房地產動手術還真需要壯士斷腕的決心。

釜底抽薪準備開刀

不過,政府高層已經看到了房地產泡沫無以為繼的未來,也明白房地產所夾帶的風險。2016年國慶之後,政府其實已經悄悄佈局,開始研磨那把“殺豬刀”了。

2017年,央行下發《做好信貸政策工作的意見》,要求對商業銀行進行窗口指導;中基協發佈4號文,全面切斷私募基金行業向房地產行業的輸血;銀監會發布55號文,禁止銀行通過信託將資金投向房地產。

此外,2017年開始實施的房地產企業去槓桿及今年發佈的資管新規都是把槍口對準了房地產與金融的捆綁關係。今年,銀行部門中涉及到房地產的抵押資產風險也正在清理。

切斷房地產行業與金融的捆綁關係是進行擠壓房地產泡沫的第一步。房地產與金融之間的捆綁不解,房地產永遠大而不能倒。只有切斷兩者關聯,才能沒有後顧之憂的對房地產行業進行整治。

在十九大報告中,政府所提出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口號已經多次出現在重要文件、官媒評論報道中。“房住不炒”已經成為房地產宏觀調控的核心精神。

在具體施政過程中也的確如此,今年上半年,住建部就不止一次的約談地方政府要求嚴格執行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棚改戶本意是去庫存,消化三四線高庫存所堆積的存量風險。在執行過程中,寬鬆調控政策再度遭遇投機者政策套利,可這種現象沒有持續多久就立即遭到一刀切整治,這也充分彰顯了政府調控決心。

當前的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相較以往看似沒什麼大的區別,依舊以限購、限售為主,但是,其背後所醞釀的“殺招”絕不是開玩笑的。

以往,不少房地產投機炒作者依靠捂盤、囤積庫存,寄希望於熬過這段調控緊張期。在這些人的理念中,“房地產調控不是第一次,這種事只是短期現象,最終政府還是會為了經濟做出妥協。”

可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長期被擱置的“房產稅”已經被搬上臺面,香港甚至已經試點了“空置稅”。無論是“房產稅”還是“空置稅”都是針對炒房者的嚴厲制裁工具。(注:如果炒房者想要專家稅收成本的話,其結果必然是推高價格,但目前價格水平已經遭到政府狙擊,價格繼續走高將遭到政府更為嚴厲制裁,進而進入惡性循環。由於國內的特殊環境,凡是和政府作對的基本都不可能活下去)

房地產與金融解除捆綁繼而建立防火牆之後,就是國內房地產行業調控開刀動手術之時。這個時間不會長遠,也許是一年後,也許是兩年後。既然最高層把2020年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限,如果屆時還有很多人連房子都住不起,這還能算小康社會嗎?而這目標無法完成的責任又由誰擔呢?在中國,只要是最高層定下的指標,基本都能按時完成,有些還能超額完成,因為這就是中國特色。

從經濟角度考慮,依靠房地產支撐經濟是一種不可持續的模式。中國的人口增長率正在走低,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根據聯合國的預測,2030年將是中國人口拐點到來之際。人都沒了,房子留給誰住呢?

而且,國內不少企業與個人用腳投票向房地產泡沫發出怒吼。華為搬離深圳、富士康遠走高飛,企業被迫撤離;高房價城市人口流出,年輕人失落回鄉;房地產泡沫吸乾了企業利潤、撕碎了中國夢想。這種現象肯定不是小康社會該有的。

以前,政府談及房地產調控也許是一陣風。但是,這次調控明顯不一樣了。狼來了的故事中,前幾回的確是虛晃一槍可以當做玩笑,但最後那次真來了,卻是要命的。現在的狀況是沒人知道到底那次是致命的最後一次,而有些人還在博傻認為自己不會接最後一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