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一門技術,技術有方法

我們從小到大一直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有的孩子看似平常不怎麼學習,但是高考的時候就是考的好。為什麼?有的人說那是運氣。大家知道鄧亞萍打乒乓球非常厲害,靠的是運氣嗎?當然不是,她靠的是專業水平,因為受過專業的訓練。那我們孩子的學習是否受過專業的訓練呢?我們能否幫助孩子找到一種適合他自己的方法,讓他掌握高效學習的密碼,把他培養成超級學霸呢?在知道高效學習的密碼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孩子現在的學習為什麼低效?

01低效學習三大根源

1、學習動力缺乏“給我寫作業去”;老師說:“要是不給我考好,看我.......”,這個時候這些話給到孩子的感覺就是:我的學習就是為了給你們學。有的孩子催一催寫一寫,管一管寫一寫,甚至父母一不在跟前,馬上進入遊戲環節,就是我們沒有留意怎麼教孩子,孩子總說:“下次,等會,明天......”,結果可能一次不如一次。2、學習方法不對

1)不觀察不記憶——小聰明找竅門。圖片多看幾遍就能看懂,題目多讀幾遍就會做,但是就是不讀、不看。在小學低段的時候耍小聰明是可以的,因為回到家裡還有父母教,但是到了高段和初中就不行了,聰明反被聰明誤,所以孩子該記的、該背的還是要去做,不然時間長了就會跟不上。

2)不思考不理解——學不會問父母。“負責任”了,為孩子包辦地太多了。所以不要剝奪孩子思考的能力。3)不努力不自信——僥倖心碰運氣。如果你的孩子忽高忽低,成績不穩定,會做也不想做,就是不努力的結果;如果您的孩子拖拉,坐在那兒一看這個就不會,這就是不自信。

3、學習品質沒有

1)作業只管寫完,不管寫對“好”的呢?作業是寫完了,其他習慣的培養也會被忽視。

2)考試只管成績,不看品質60分,作為父母您會怎麼和孩子交流呢?鼓勵孩子還是劈頭蓋臉一頓臭罵呢?動手是蠻幹,這時候你會發現平時作業品質好的孩子考試一般也不差。所以對待考試就像對待作業一樣,培養好的學習品質。

3)父母只管眼前,不管未來。孩子從出生就開始了學習,當有一天孩子出現了問題的時候不是去怪孩子,而是從現在開始找到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習品質。

02高效學習=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行為。大部分父母總是抓孩子的行為,但是忽視了背後的態度和能力。而態度和能力會在行為中顯現出來,所以我們要重視對孩子態度和能力的培養並且落實到行為上。

1、學習態度有沒有。

學習是一門技術,技術有方法

圖片源自3A學習品質圖譜

2.學習能力夠不夠

學習是一門技術,技術有方法

圖片源自3A學習品質圖譜

3.學習行為對不對

學習是一門技術,技術有方法

圖片源自3A學習品質圖譜

03高效學習六大步驟

1、課前準備

1)充分的課前準備是決定高效課堂的重要因素。處理好個人私務、適當休息,遠眺保護視力和調節自己的精神狀態,讓自己在心情非常愉快的狀態下學習。

2)課前知識的準備:過去知識的掌握程度,如果掌握不紮實,就要做好鞏固複習,為新知做準備。

3)課前物品的準備:課本、練習本和文具是否已經充分準備好,不因這些事情導致上課分神。

2、課前預習

1)預習是聽課的準備,學會預習是學會學習的開始。預習可以激發孩子的求知慾,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2)老師講授新知之前瞭解下一階段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主動發現自己的疑難和問題,掌握聽課的主動權。

3)自學式預習:不僅細緻閱讀和研究,並且能根據課後練習來驗證自己掌握水平和程度。當然在預習過程中也要注意:預習應該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進行,如果學習狀況較差,比預習更重要的在作業外的時間彌補薄弱環節;防止過粗或者過細;防止預習代替上課。

3、課堂互動要求:眼睛看老師、黑板;耳朵聽老師講課;跟上老師思路、積極思考;學會提問。那要問些什麼呢?提問自己沒聽懂的地方;提問自己想到但老師沒講到的地方,如果在課堂上不敢問課後也可以問,總之每一節課都把要老師講課的知識點弄懂、學明白,回家做題才會高效。

4、課堂聽課和筆記

1)重點聽:自己預習的疑難點,老師反覆強調的重點難點。

2)重點記:老師講課的重點、難點、關鍵、典型例題、沒聽懂的問題等;

3)重方法:首先要有專門的筆記本,1/3留白,2/3記筆記;記筆記的時候可以按時間、順序、類別記,也可以用思維導圖等工具來記。

5、課後作業建議按照作業標準流程來做,其中每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不僅對孩子平時作業習慣有很大幫助,對孩子應試素質的訓練也非常有效。

學習是一門技術,技術有方法

圖片源自3A學習品質圖譜

6、課後複習

複習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鞏固,所以複習的時候如果能夠按照記憶規律來做會更好。但是最簡單的莫過於重複,天才就是重複次數最多的人。所以要經常性的去看,才不會忘得快。

當然,學習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們知道這些知識之後更重要的是去做,做到才是真的有效,做好才是真的高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