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游野泳了,又有两名初中生溺水身亡,这个急救措施家长学起来

夏天带孩子去水里玩耍避暑降温几乎是每个家长必做的事情,而才刚进入夏季没多久,网络上因孩子溺水的新闻就不曾间断。就在今年的7月2日,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宝翔路一河道内两名15、6岁左右的孩子因下水游泳而不幸溺水身亡。

别再游野泳了,又有两名初中生溺水身亡,这个急救措施家长学起来

如何让孩子在水里畅游这个夏季,一旦发生意外后如何进行急救,除了泳池、河道等还有哪些地方容易导致孩子溺水是我们今天来好好聊聊的3个话题。

别再游野泳了,又有两名初中生溺水身亡,这个急救措施家长学起来

孩子如何畅游夏季

带孩子去游泳虽能增强其心肌功能、增加抵抗力,强健体魄、开发智力等好处,但家长也需注意以下6点:

选择游泳场地

在决定带孩子下水游玩前可先在网上查询游泳的场所,例如:场馆开放时间、卫生设备、游玩的人口密集度,尽量选择人流量较少的时候段带宝宝去游玩,不但可以让宝宝玩的尽兴,也能更好的注意宝宝的安全问题。

确保孩子身体健康

带孩子去游泳前,宝宝若没有接种过疫苗,没有任何皮肤受损,身体没有任何疾病等各种健康问题的情况下方可带宝宝去游泳。

游泳前的准备工作

为孩子准备游泳装备并进行安全检查,例如:宝宝的泳衣是否有破损,防水护眼镜、游泳圈等是否忘记带或者是否完好无损等。设备检查后,若是新生儿游泳前需先做被动操,较大的孩子父母可以带着一起做热身运动,动动脚、腰和脖子等关节处。待这些前期工作完成后等宝宝适应下水温便可以带宝宝畅游水世界啦。

游泳过程中的监护

每年夏天孩子因游泳戏水导致溺亡事件发生的概率不低。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溺水报告》显示:全球每小时有40多人溺水死亡,每年共有约37.2万人溺水死亡。《中国儿童意外溺水调查报告》中显示41%的儿童溺水者为重度伤害,因溺水死亡的儿童占比高达36%,而这些数据背后所揭示的大部分原因可能是家长的疏忽,游泳师的不专业、急救措施的不及时而导致的。因此在孩子游泳期间,家长的注意力应集中在宝宝的身上,和宝宝的监护距离不可过远,以免因宝宝溺水而不能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注意游泳的时长

所有运动都会有一个时间的极限,而孩子平时的运动量较少,若一次的游泳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孩子在运动中虚脱。一般首次游泳可让孩子尝试10分钟左右较为合适,但若孩子已经1岁以上了,家长可适当将游泳的时间延长到30分钟左右,最长不要超过30分钟。也可根据宝宝的身体情况听取专业护理人员的意见来给宝宝调整运动时长。

别再游野泳了,又有两名初中生溺水身亡,这个急救措施家长学起来

游泳后的清洗护理

带宝宝游完泳后一定记得为宝宝清洗身体。原因有三:其一,泳池中的氯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以免因化学物质对宝宝的皮肤造成伤害。其二,泳池来往的人员较多,若有人在泳池中排泄尿液,可能会因为水的流动而让宝宝接触到尿液。其三,泳池中还含有很多细菌、大肠杆菌等,若不将孩子的身体清洗干净,很可能因孩子的抵抗力不如成人而引起孩子腹泻、喉咙疼痛、发烧的症状。

游泳时发生意外如何急救

若孩子在游泳过程中不慎溺水,首先家长的情绪需要稳定,不能着急忙慌,稳定自己的情绪后迅速为孩子采取如下的急救措施。

迅速带孩子远离泳池

若孩子在泳池中溺水,家长应立即从孩子的背部托起,使孩子的面部露出睡眠,并且将其抱上岸。

清理口鼻中的堵塞物

待孩子上岸后,将孩子的头部朝下,撬开其口腔,用手指将口鼻中的异物清除,之后用手拍打其背部,使其呼吸道通畅。

帮孩子排出呼吸道内积水

将溺水的儿童俯卧于自己的大腿上,让孩子的头足下垂,然后压迫其背部,促使呼吸道内的积水排出。

若孩子发生溺水并出现呼吸和心跳停止,呼之不应的情况时,需立即进行

心肺复苏术(胸外按压),并且让其附近的人员拨打120急救电话。由于心肺复苏术较为专业,建议家长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多次练习心肺复苏术,以免因操作不当而使孩子的胸骨骨折、肝破裂等情况的发生。胸外按压30次的同时需配合着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在人工呼吸前必须先为患者开放气道,有两种方法可以开放气道提供人工呼吸:仰头抬颏法和推举下颌法。后者仅在怀疑头部或颈部损伤时使用,此法可以减少颈部和脊椎的移动。

别再游野泳了,又有两名初中生溺水身亡,这个急救措施家长学起来

开放气道:遵循以下步骤实施仰头抬颏,将一只手置于患儿的前额,然后用手掌推动,使其头部后仰,将另一只手的手指置于颏骨附近的下颌下方,提起下颌,使颏骨上抬。注意在开放气道同时应该用手指挖出患儿口中异物或呕吐物,有假牙者应取出假牙。

别再游野泳了,又有两名初中生溺水身亡,这个急救措施家长学起来

人工呼吸:给予人工呼吸前,正常吸气即可,无需深吸气,所有人工呼吸(无论是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该持续吹气1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起伏。若第一次人工呼吸未能使胸廓起伏,可再次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给予第二次通气。切记不可过度通气,多次吹气或吹入气量过大可能有害。对婴儿及年幼儿童心肺复苏,可将婴儿的头部稍后仰,把口唇封住患儿的嘴和鼻子,轻微吹气入患儿肺部。

易出现溺水的场所

不仅仅是泳池容易引发孩子溺水事件,以下这些场所也需要宝爸宝妈们纳入监护的范围。

1. 外出游玩地:泳池、户外喷泉、海边、戏水区、公园游湖等。

2. 家庭内外地:小区内水塘、喷泉、浴缸、浴盆、水桶、洗衣机等。

3. 野外游玩地:河水溪边、池塘、水库以及较深的积水坑等。

家长也需教会孩子若同伴遭遇溺水切不可因自己擅长下水而进行施救,正确的做法是向附近的大人进行求助,同时找寻身边的设备投放给溺水同伴进行施救,例如:救生圈、竹竿、木头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