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花儿故乡的调查

来自花儿故乡的调查

艺术之花香四溢

——来自花儿故乡的调查(上)

从历史中一路走来的花儿,如今已成为甘肃、青海、宁夏等多省区人民群众最热衷的民间歌曲,独特的中国古典音乐艺术,传承着悠久的历史文明。甘肃临夏,是花儿的故乡,中国花儿从这里发迹,并走遍四方。

来自花儿故乡的调查

花儿对唱

花儿的故乡在哪里?

“春风吹开了水红花, 自来水引进我家。黄元帅苹果树上挂,尕票子扎成了疙瘩。高高山上的灵芝草,它治了百人的病了。农村政策落实得好,百姓们高兴地笑了……”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这天,一年一度的和政县松鸣岩花儿会如期举行,这场别开生面的花儿会,游客最多时可达到10万人以上。

“甘肃洮州(今临潭县)、临夏一带就是中国花儿的原始发祥地,临夏州就是中国花儿的故乡。”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作曲家赵小钧认为,花儿是古代羌族和汉族文化融合形成的产物,随着民族的迁徙和环境的变化,花儿逐渐延伸到了陕西、四川、西藏、新疆、青海、宁夏等大部分区域,成为多民族民间演唱艺术,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从花儿音调的保留、早期唱词等方面分析,河州花儿在秦、南北朝时期因羌、汉民歌融合而具雏形。汉唐以来,随着文化的兴起和多民族文化大繁荣,花儿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得到了完善和发展。”赵小钧表示,明代以后,花儿作为西北民族共有的民间音乐,在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族等民族之间极为兴盛,各民族之间都涌现出了民间花儿歌手,保持了花儿最初的原始形态,使其成为独特的西北民歌传播发扬。

在甘肃,花儿可分为河州花儿和洮州花儿两大片区,“就河州花儿和洮州花儿而言,两者的唱词有细微的区别,例如河州花儿可以对唱,也可以独唱,但一般偏重于独唱,而洮州花儿则更偏重于对唱。”赵小钧说。

和政县是河州花儿的南乡大本营,是河州花儿的发祥地。为什么将这种历史流传下来的民间歌曲称之为花儿?因为花儿流行曲最先用当地方言将歌词中的青年女子比喻为“花儿”而得名。

无论花儿传播到了哪里,都要使用汉语和河州一带的地方语言发音,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花儿的独特韵味。作为中国花儿的发祥地, 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岷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花儿之乡”称号,康乐县和和政县被命名为“中国花儿保护基地”和“中国花儿传承基地”,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和永靖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民歌考察采录地”。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甘肃花儿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来自花儿故乡的调查

每年春夏两季,临夏各地都会举办大型花儿会。

万人狂欢大舞台

花儿产生在西北高原。它在西北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中,以高亢、奔放、热烈、舒畅的风格,表现了悲欢离合的内容,具有缠绵婉转忧伤和苍凉的韵味。

农历4月中旬,国家4A级森林景区和政县松鸣岩鲜花灿烂,山青树高,林茂草绿。花儿会期间,来自青海、宁夏、四川及省内各地的花儿爱好者和花儿歌手如约而来,往日静寂的景区,顿时人声鼎沸,歌声荡漾。

松鸣岩,是西北高原上的一道壮丽景观,因为风起松涛如雷似鼓而得名。境内有美丽的自然生态和适宜的气候,是花儿演唱的最佳环境。由于和政县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地带,境内山多川少,森林覆盖率29%,植被覆盖率80%以上,被誉为“陇上绿色明珠”。

“花儿会是民间的万众狂欢节!”今年40出头的马君雯是省级花儿传承人,他认为,花儿会不但是朋友聚会的好时机,也是各民族花儿歌手交流、学习的大舞台。

花儿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民歌,但是这类歌曲与一般流行歌曲具有本质的不同,它的演唱需要独特的地理环境,一般都要在高山上、森林里、小溪边等自然风景优胜之地演唱,这与花儿高亢、悠扬的演唱声调有直接关系,因为这样更能充分发挥花儿演唱的艺术效果。除此之外,花儿原本就是情歌,最早是用来歌颂男女爱情故事的民间歌曲,所以很多人认为花儿演唱需要特殊环境,既不能在家里演唱,也不能在村里演唱。

“在大山、森林里唱花儿才能唱出感觉,因为大山里空旷,空气清新,回音阵阵,能给听者留下优美的听觉享受,同时花儿歌手也能充分发挥各种唱法技巧。” 马君雯说,在甘肃,花儿在全省各地都有传播,尤其以临夏、甘南、定西、陇南等地十分流行,因为其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取材于大自然,使花儿的唱词和词令日益丰富,表达的意义更加广泛。

触景生情,借物言志,花儿一般前两句是借物,后两句则表达真实意愿。作为花儿职业歌手,马君雯认为花儿的演唱很直白,是一种心理状态的直接反应。“你心里怎么想,就用花儿怎么唱。用歌唱的方式表达人的喜、怒、哀、乐。”马君雯说,花儿是一种具有上千年历史的民间歌曲,花儿的内容主要用来歌颂生产劳动、生活和人间爱情。

艺术之花处处开

“言之不足,故咏歌之。”花儿作为一种民歌,以感于心而发于口的方式传达情感,是一种流传千古的民间艺术。

事实上,花儿取材于广阔的社会生活,词令创作构思绝妙,可以论古比今,歌颂人间爱情故事,也可以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例如《薛仁贵征东》段:“张士贵做的是督总官,薛仁贵的功劳不算;揽功的狗婿何宗宪,亏坏了打仗的好汉。” 这类以历史题材为曲令的花儿,只用几句高度精炼的歌词,便将历史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

“太阳上来者麻麻儿亮,尕驴的鞍子备上;背斗背上者粪拾上,2018年的生产搞上。”随着时代的变迁,花儿唱词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花儿作者结合生活实践编写花儿歌词,唱的是新时代的新主题。

花儿的歌唱中,反映着西北区域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蕴含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虽然流经千古,但花儿的表现手法仍然遵循了传统模式,在唱词和唱法上几乎传承了古老花儿的艺术技巧,运用隐喻、联想和双关等表现手法表达内心所想所感,简约紧凑而生动传神。

赵小钧认为,河州花儿的唱词不但生动朴素,而且比较含蓄,用简单的歌词勾勒出真实的生活画面,表现出感人的艺术形象。“目前,流行音乐占据了人们的视听,在音乐元素膨胀之时,更应该挖掘传统音乐文化艺术魅力,让古老的民族之花处处开。”赵小钧说。

目前,花儿在歌词方面也在不断创新,整个唱词一般用诗句的形式表现出来,诗句中大量运用了衬词和虚词,加入了一些独特的地方方言,使花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更能突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松鸣岩花儿具有意境美和语言美的艺术特色,使情与景相统一,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花儿演唱者对天上地下,古往今来以及自己熟知的事物,包括经典故事、民间传说、花鸟树木等信手拈来融入花儿之中,唱出自己的感觉。”马君雯认为,花儿借物抒情的意图十分明显,表现出花儿民歌独特的生活气息。

芬芳花儿待传承

——来自花儿故乡的调查(下)

音乐是流动的元素,随着音乐文化多元化、全方位加速传播,传统音乐受到很多冲击。花儿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由于其中包含的强大艺术魅力,一些民间艺术家仍然选择坚守花儿艺术的传承。

面对流行音乐的冲击,花儿歌曲也在寻求转型之路。在民间花儿艺术家的坚守下,花儿在保持古老曲令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创新发展,弘扬社会正能量。

艺术需要执着坚守

来自花儿故乡和政县的马君雯,13岁开始学唱花儿,如今成为一名花儿专业老师和职业歌手。“记得小时候松鸣岩就有花儿会,当时随同大人们来到松鸣岩唱花儿,那时候只注意把花儿唱好,但不理解歌词中表达的意思,只是对花儿艺术觉得好奇、唱起来动听,所以坚持跟随当地的花儿歌手唱花儿。”马君雯说,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花儿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

上高中时,马君雯选择了学声乐,目的就是为了长大后唱好花儿。2001年,他以音乐特长生考进当时的甘肃省教育学院音乐系,大学期间,他在学习声乐的同时,利用大量时间来训练花儿演唱,通过专业老师指导,提升了他演唱的技术水平,为他后来成为花儿歌手打下了基础。

“正规大学课堂上没有花儿这门课程,由于花儿歌曲本身就是情歌,将其引进课堂也不现实,所以只能以教育培训的方式来培养花儿传承人,以这种方式,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继承发扬下去。”马君雯说,他目前带了十几个学生,其中包括在校大学生,也有农民。除了教学,就是利用闲暇时间来整理花儿史料。

今年24岁的罗杰是马君雯的学生,他是花儿演唱的职业歌手。“我唱花儿已经十多年了,记得小时候,我就喜欢唱花儿。” 罗杰说,他现在真正理解了花儿艺术的吸引力,因为花儿唱的都是心里话,无论唱词和唱法,都很执着。

花儿发迹于甘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先民们,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花儿艺术。随着历史沧桑巨变,劳动人民继承和发扬了花儿艺术,并在不同的历史环境里,花儿的曲令和意境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但大多数花儿词令都是歌唱生活往事,唱出来的都是生活感受,也是活的历史记录。

据马君雯介绍,不同的花儿歌曲表达的意思也不相同,有的歌词歌颂对爱情的追求,歌词热烈欢快,有的歌词表达思念之情,唱词幽怨痛悔,唱腔苍凉悲壮。

花儿强大的艺术魅力,除了悦耳动听的歌声,它的歌词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花儿歌词的文学艺术与《诗经》有些相似,赋比兴的手法在花儿歌词中表现得很到位,例如,‘上去个高山望平川,平川里长的是牡丹,望去是容易摘去是难,摘不到手是枉然’。”兰州城市学院副教授、作曲家赵小钧说,这是河州花儿曲子中的经典之作,把心目中的女孩子比作“牡丹”,同时对“牡丹”的形象进行了表达,这就是赋比兴手法。

然而,松鸣岩作为河州花儿聚集地之一,这里的花儿唱词具有描写、抒情与叙事高度融合的特点,往往抓住事物的突出特征,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神态,表现出一瞬间的心理状态变化。

马君雯认为,花儿歌手在演唱过程中,往往将花儿独特的曲令风格表达得十分到位,表现出婉转、忧伤、苍凉的韵味,或者加上演唱者的倚音、连音和颤音,并以衬词和衬句的方式表现出来,增添了花儿的独特韵味。

独特的花儿词令

作为西北传统民歌,花儿唱法有严格要求。“甘肃一带的花儿有很多种唱法,唱的腔调各不相同,青海、新疆的花儿唱法腔调比较一致,基本上坚持一个格调。”赵小钧表示,花儿有300多种曲令,通常民间唱的有100多令。

全国各地的花儿有不同的曲调,形成了不同的花儿“令”。目前就甘肃、青海、宁夏等地而言,主要有“河州令”、“湟源令”、“川口令”、“循化令”、“互助令”、“西宁令”等。

据赵小钧介绍,按照花儿的民族唱法,可将花儿歌曲划分为“东乡令”、“撒拉令”、“土族令”和“保安令”等种类。除此之外,花儿还可以按照衬词来划分为白牡丹令、红牡丹令、二牡丹令、尕马儿令、水红花令等种类。

“无论词令怎么变化,但都绕不开大的曲令。传统的中国音乐有五声调(1、2、3、5、6),但花儿不一样,用的是四声调(5、6、1、2)。”赵小钧说,花儿的唱法也是很讲究的,例如苍音唱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满口腔唱法),对气息的运用比较自由,只要掌握好气息换气,就可以唱出感人的音调。还有一种是尖苍音结合的唱法。这种唱法在高音区用假声,中低音区中用真声,使演唱音域扩展。

赵小钧认为,花儿词令应该时代化。作为一个“比兴”型音乐艺术,时代化是花儿歌曲的特点之一。在保证花儿词令不变的基础上,花儿可以用来尽情歌颂人间真善美,这也许就是花儿文化推陈出新的最佳表现。

事实上,花儿歌曲与流行歌曲有很大的区别,从唱法上来说,演唱花儿歌曲需要很高的技巧,有时候需要一口气唱完很长的一段曲调,掌握了技巧的花儿歌手一般在高音时采取假声,使得腔调格外开阔清晰,尖利、明亮,但是男歌手在唱好尖音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低音的变化。

“ 花儿演唱过程中,男歌手一般多使用尖音,女歌手一般使用真声,因为女歌手一般发音都比较高,男歌手只能用尖音,才能和女歌手进行对唱,效果更加明显。” 在研究花儿歌曲的过程中,赵小钧发现,花儿有各种各样的曲令,有的以地方命名,有的以实物命名。

“上去着高山望平了川,望平了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看起来容易摘起来难,摘起来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这是花儿的《河州大令》,该令是由原来的《河州令》区分出来的花儿主要曲令之一。

曲令是花儿继承发扬的主要形式,早在1953年,著名演唱家朱仲禄等人,将花儿曲令定名为《河州大令》、《河州二令》和《河州三令》。《河州大令》曲调高亢,音域开阔,旋律起伏跌宕,流行范围和影响很大,被誉为花儿曲令之王。《河州二令》是河州花儿最基本的曲调之一,属于长调性令,其曲调与《河州大令》较为接近,旋律细腻抒情,在临夏和政、广河、康乐等县较为流行,习惯上成为“南乡花儿”。而《河州三令》是一种由民间哭腔演化而来的古老的花儿曲令,也是河州花儿最基本的曲令,曲调平直,接近口语,音域不宽。

传承危机

“甘肃作为花儿的原产地,临夏一带的花儿保持了历史以来的原汁原味,虽然也有一些新的曲令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赵小钧说,作为一种民族优秀文化,应该传承发扬下去,而目前花儿歌手数量不多,研究花儿的学者也岌岌可危,花儿的传承和发扬面临危机。

“不唱花儿就觉得空虚,毕竟唱了10多年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一边给学生讲解花儿理论,一边现场作曲演唱,这样才觉得更加充实。”马君雯说。他觉得,作为花儿的传承人是一种社会责任。

“要传承和发展好花儿文化,必须要打造更多的专业歌手,这样才能形成花儿演唱的引领作用。”赵小钧表示,目前很多地方都缺少花儿专业歌手,老一辈花儿专业歌手由于年老体弱,无法演唱花儿,而农村年轻人多半外出打工,或者崇拜流行歌曲,根本不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演唱花儿。

作为音乐研究者和作曲家,赵小钧对花儿情有独钟,他从花儿的音律、词句的演变、花儿传承范围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令他不理解的是,花儿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有了传承保护经费,但传承保护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因为花儿本身是情歌,但歌颂的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激发出来的真善美,所以花儿的主题思想是积极的向上的,唱出人间真爱永恒这个话题。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花儿都可以结合时代发展特征进行推陈出新。”赵小钧说。

提起花儿艺术传承发扬,马君雯表示很担忧,因为从目前状况来看,花儿传承人比较少,有可能会出现断档、无人继承的局面。

主办:甘肃经济网

监制:李成侠 总编审:贾治堂

编审:吴正楠

甘肃经济日报社新媒体矩阵

往期精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