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一脸懵逼的喝茶?这些问题先弄明白

“茶,怎么买?”

这,是很多人内心长久以来一直有的困惑。茶叶那么多,满地都是坑,就想买个茶喝喝,进店一脸懵逼……

“我是谁?在哪儿?要买什么?”

光口袋里揣着钞票是没用的,买买买也是要动脑子的:买什么茶?去哪里买?什么时候买?买多少?买回家怎么保存?

还一脸懵逼的喝茶?这些问题先弄明白

喝茶能减肥吗?

如果你想着,反正我天天喝茶就能刮油三斤,放纵自己大吃特喝,那,你应该只能越喝越胖了呢。

喝茶的所谓减肥作用,主要是因为茶里含有茶多酚、茶碱、儿茶素类这些物质会帮助净化肠道,促进消化……但是!真要减肥,你不仅要每天喝到一定量,还得天天坚持,才能有,效,果。

(先扪心自问下,减肥的各位,你们每天能喝几杯!)

所谓“减肥刮油”茶,不管是绿茶还是红茶,还是黑茶或乌龙,效果至多是帮助消化。是不是能完全减脂呢?抱歉,目前还没有真正的科学依据可以证明。

还一脸懵逼的喝茶?这些问题先弄明白

绿茶越嫩越好,要喝就喝明前茶?

很多人对“明前茶”(清明前采的茶)三个字,执念特别深。(摊手)

先来说说明前茶的好:头采的绿茶,经过一整个冬天的积累,内含物质的确要好过其他时候,风味也就更盛,芽头细嫩,泡出来模样可人。

但“越嫩越好”这个说法就见仁见智了。

首先,茶好不好喝,涉及风土、品种、制法等,不光只是“嫩”一件事说了算;反过来,嫩度也有一定风险:太嫩的鲜叶对制茶师傅而言,是一种考验,一旦做得不好,很容易就会发生过爆、烧焦。最后,如果口味比较重,明前茶对你来说可能太淡了。

其实,比起细嫩的明前茶,雨前茶(谷雨前后的茶)更为浓墨重彩,滋味别有一番,也许能为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还一脸懵逼的喝茶?这些问题先弄明白

陈年是什么意思?哪些茶越陈越好喝?

在茶叶广告里,常常会看到“陈年普洱”,“陈年乌龙”一类的噱头。陈年,主要是追求茶的自然熟成过程中,因为接触少量空气氧化所产生的新风味。很多茶都有陈年的可能性,甚至包括绿茶。

不过,红茶和熟普这种全发酵茶,熟成的空间不会太大,也就是说,陈年了也不会有太大区别。

白茶、乌龙和生普洱则更适合陈年,时间会带来有趣的变化,随着自然发酵过程中氧化的推进,新的滋味和气味都有可能会出现。所以这些茶买回家来,可以先不急着喝,适当开发下陈年的潜力。

陈几年比较好呢?

白茶和乌龙在一到两年内,都有可能发生正向转化,白茶甚至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但这并不意味着,陈年越久越好:放久了会有药味嗞出来,最好每年都试饮,才能看出其中变化是否为正向。如果香气和味道开始走下坡路,那就不适合继续陈放了。

至于生普洱,由于原料多为晒青毛茶,青味比较重,需要在氧化中慢慢达到平衡。所以,它的陈年过程可能会非常漫长,而且饮用最佳时间没有唯一,每一块生普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包括所有黑茶类,买回家放个几十年(做传家宝)也是有可能。

还一脸懵逼的喝茶?这些问题先弄明白

每到清明,就有许多人组团去西湖找茶。

那么,去了茶的原产地,就一定能买到正宗的茶吗?

当然不一定。

很多人都会选择在产茶季去当地购买,认为眼见为实的东西更靠谱。而事实上,选茶这件事,很难讲。

究其原因,最大的问题在于散茶很难通过肉眼来判断品质,而且买茶会涉及到很多经验以外的东西,你懂。

和大闸蟹去阳澄湖洗洗澡一样,龙井、碧螺春这两个早产又声名在外的品种,都难逃“外地鲜叶本地做”的陷阱。被坑的概率,真的很高。就算真的是本地茶叶,从采摘时间、天气、风土、制茶到后期的拼配,都有千差万别。别看外貌区别不大、价格叶差不多,但究竟哪个才是好茶,恐怕还得多积累知识(比如看卢正浩茶业呀),才能慢慢有自己的判断力。

还一脸懵逼的喝茶?这些问题先弄明白

一次买多少量比较合适呢?

很多人买多了怕浪费,买少了又不甘心。一般来说,当年喝的茶(比如绿茶、白茶乃至乌龙),建议分批购买,尤其绿茶氧化得特!别!快!一个月内喝完的量,比较安全。如果商家仓储条件比较稳定,那么每次都喝到最新鲜的茶叶也是有可能。

独立包装并且有密封的西式茶包,或者真空铁观音茶袋,就比较少有保存问题。但是茶叶制作完成后,仍然会进入氧化和醇化期,想要喝最新鲜的风味,还是建议在生产日期半年内尽快喝完。所以,对于这种茶,可以预估半年消费的量进行购买。

还一脸懵逼的喝茶?这些问题先弄明白

拿着这篇小文去买茶,就不会被坑了?

No...(就是这么实诚)

说到底,能否买到好茶与平时对茶了解程度有很大关系,当然多关注正浩茶人说是累计辨识的方法之一啦,如有生活中的与茶有关的小疑问欢迎大家踊跃提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