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厚甜谈魏碑:魏碑≠民间书风

书友问题解答

请问洪老师,当接触到新的一个范本时,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解读?最好的切入点是从哪里开始?

答:

当我们接触一个新的范本的时候,实际上有很多种情况,只要是我们选择的学习对象的时候,它是一个逻辑链的,可能是这个时候我们是作为结构的分析学习研究来选它,也可能是点画线条和点画形态塑造的这个角度来选它,还有的是章法的学习来选它,你根据自己情况不一样,你自己学习的阶段不一样,是没有一定之规的。

但是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我们选择学习范本的时候,一定不能盲目,有的是感受型学习,有的是技术型学习,还有的是风格的塑造方面的学习,这首先要看你的目的是什么,再决定你在选择它的时候,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手段和方法,所以我说一定是这样的,目的最重要,你选择的学习目的是什么?

当然,如果我们是从对线和对线的形态塑造这个角度,肯定核心就是起、行、收线条本身、线条本身技术的关注,它是用的哪一类线形?摩擦大还是摩擦小?起笔细腻还是粗犷?这个你都要根据它是帖的还是碑的,你都要有所区别,结构上是开放的还是收的,要分类的,它整个相互之间是以收里边的放的关系,还是放里边的收的关系?它怎么来营造一个精神的亮点和精神的突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它是如何调动手段的?这些都是你应该思考的。

洪厚甜谈魏碑:魏碑≠民间书风

洪厚甜谈魏碑:魏碑≠民间书风

洪厚甜

褚遂良的书法晚年形成那么流美的风格,实际上就是深刻的受到了王羲之他们南边整个书风的影响。南边的发展比北边的快,因为北方是少数民族,整个体系里面有彪悍、雄强,但是没有南边文人的这种韵致和雅致。在书法史上,南边楷书的成熟,我们说的成熟就是彻底摆脱了隶书外在痕迹和体势,南边比北边早一百年。

也就是说北方的书风过来到了中原以后开始这种融化,比钟繇、王羲之他们这个楷书达到的成熟晚了将近一百年时间,而且在北方的书法里面没有孕育出成熟的行书书写体系,行草书的技术体系是在南边形成的,就是“二王”这一块,他们这些士大夫的族群里面成熟的。他们在同一个时代,但是这个落差很大,北魏的魏不是三国那个魏,它是跟王羲之同时代的魏,这个一定要区分开。中国书法的主线是这一块,但是真正要让这个主线里面再开出奇花,只能在北魏这一块再下功夫。

洪厚甜谈魏碑:魏碑≠民间书风

《画禅室随笔》节录之三 纸本 30cm×15cm 2018年 洪厚甜书

洪厚甜谈魏碑:魏碑≠民间书风

石门铭

以前我们把它做成不是这个体系里面的东西,实际上现在我们看得出来,它有很多很多北方文化的智慧在里面。你说《石门铭》,那个姿势、纵逸和用笔上的圆润,那个智慧可以说跟东晋士大夫的书法完全媲美的,王羲之这一批士大夫的书法做的是细节上的东西,做的是技术上的纯化、熟化,但是你要知道在北魏以《石门铭》为代表的这一块,包括我们看到郑道昭的云峰山刻石的这些东西,它是以大的格局和气象取胜,而且还不乏技术上的细腻周到。我以前觉得《石门铭》这么粗犷,肯定是直接铛铛铛剔出来的,但是当我到了汉中,到汉中博物馆一看,那个石头特别好,很细腻,刻的非常精细,对字的细节处理大出我的所料,就好像新的一样那么细致、细腻,处理的那么肯定。

洪厚甜谈魏碑:魏碑≠民间书风

张猛龙碑

洪厚甜谈魏碑:魏碑≠民间书风

张玄墓志

洪厚甜谈魏碑:魏碑≠民间书风

《爨宝子碑》

洪厚甜谈魏碑:魏碑≠民间书风

《郑长猷造像记》

所以我们大家不要以一种概念,你比如说沙孟海先生在说魏碑的这一块,他就说有很多魏碑是写得好刻的不好,有的是写的好刻的又好,比如说《张猛龙碑》、《张玄墓志》这些就是写的好又刻的好,他又说有些是写的差又刻的差,《爨宝子碑》这些就是写的不好刻的也不好,但是真正现在看来,包括龙门二十品的《郑长猷造像记》,真正去看的时候是既写的好又刻的好。我觉得这种简单的分类都未必科学,当我们深入进行这块的研究和探索之后,《郑长猷造像记》不是驾控不了结构的人能够做好的,《爨宝子碑》也不是驾驭不了结构的人能够写的,反而是真正吃透了汉字的空间构造和汉字与汉字之间的空间关系来做的一个真正有原创意义的艺术实践。太成熟了,它哪里是一个山野村夫能够干的事情呢?

洪厚甜谈魏碑:魏碑≠民间书风

书法缘深八言联 纸本 60cm×12cm×2 2018年 洪厚甜书

洪厚甜谈魏碑:魏碑≠民间书风

魏元氏故兰夫人墓志铭

洪厚甜谈魏碑:魏碑≠民间书风

元倪墓志

所以说简单的把北魏这些优秀的碑帖归于民间书风我是不赞成的。我赞成的说法是这里面既有官方和优秀大师的参与,还有大量的民间工匠和基层的民间书手参与的一个整体的结合,而且这里面名家和官方占了主体。元氏墓志,就是北魏墓志的这个板块,为什么我们从墓志开始?墓志的这一板块,只要元氏墓志都是皇家,皇室的,这一块墓志它怎么可能让三流的书写手来给他写呢?怎么可能让末流的刻工来给他刻呢?不可能的。

洪厚甜谈魏碑:魏碑≠民间书风

洪厚甜谈魏碑:魏碑≠民间书风

《石婉墓志》

你看《石婉墓志》的成熟度,没有一流的书写技术和一流的刻工,怎么能把它搞得出来?这些会是浅层的普通工匠所为吗?我们学的这一块,它被书法史几百年的忽略是因为我们整个汉民族的文化主线,是以东晋士大夫的这一个技术体系为主脉来发展,你说到了唐末,到了五代杨凝式他们全是写“二王”,到了宋代哪一个不写“二王”?元代赵孟頫就不说了,明清哪一个不是写“二王”?到了清代中后期碑学才开始兴盛。所以我们要把这一段脉络一定要搞清楚再来做它,才知道它的意义之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