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出妙计,买完敌国的鹿,最后不战而胜

《孙子兵法》曾有言:不战而屈人兵,乃为上上策。就是说啊,如果要是能够不用打仗就可以取得胜利,那自然是顶好顶好的了。可在当时,诸侯之间相互攻伐如同家常便饭。不战而屈人之兵谈何容易!你还别说,真有这样的例子。

宰相出妙计,买完敌国的鹿,最后不战而胜

齐桓公在称霸之前,有一个最大的对手就是楚国。为了击败这个强国,齐桓公可谓是煞费苦心。但是没有办法,楚国的国力跟兵力在那儿放着呢,想来想去依然无计可施。这个时候,作为齐桓公的相国,管仲给齐桓公献出了一条妙计。

这条妙计就是花重金收购楚国的鹿。

宰相出妙计,买完敌国的鹿,最后不战而胜

秦桓公还听从管仲的意见,在齐楚交界的地方设置了专门收购活鹿的小城,还派大臣带着重金去楚国大肆收购,活鹿的价格一度炒到了八万钱一头。楚王知道了这件事情后非常高兴,认为齐国人都是傻冒,居然用大价钱买楚国不需要的禽兽。于是鼓励大家去捕捉活鹿换齐国的钱。

在重金的吸引下,又有了官方鼓励。楚国上下全都轰动了,来了一场全民“炒鹿”的热潮。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全都去抓鹿。因为齐国买鹿的价钱远远高于种庄稼的收入,即便是交了楚国的国税,依然能够挣很多。所以都不种地了,全去抓鹿。

宰相出妙计,买完敌国的鹿,最后不战而胜

而齐国在重金购买活鹿的同时,也在悄悄购买楚国周边的粮食。购鹿热潮的结果就是,楚国囤积了比往常多五倍的钱,齐国囤积了比往常多五倍的粮食。

这时候,齐国突然发兵攻打楚国。楚国当然不会怕的,很快就派兵迎战。可是奇怪的是齐国却只守不攻。原来齐国此时拥有足够多的粮食,很知道楚国国内的粮食肯定不够。所以铁了心跟楚国打消耗战。

宰相出妙计,买完敌国的鹿,最后不战而胜

两军对峙后,楚国国内的粮食疯狂涨价。楚王下令四处买粮食,却被齐军早就切断了出路。发兵攻打齐军又不应战。导致楚国出现了大量难民,纷纷逃亡齐国。

经过了三年的消耗,楚国人口十分之四,都离开了楚国去往齐国。楚国元气大伤,从此在无力和齐国争霸。于是向齐国投降。

宰相出妙计,买完敌国的鹿,最后不战而胜

管仲不愧是名相,治国有方外交谋略也是一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