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屈原或与端午节没啥关系,甚至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都不一定

屈原,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认识,因为他与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有关,那就是中国重要的节日——端午节。据说当年屈原忧国忧民,于悲愤中跳江殉国,而这一天,正好是端午节,所以大家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这位为国为民的好官——屈原,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

野史:屈原或与端午节没啥关系,甚至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都不一定

战国时期,七国各自为政,楚国正是屈原的祖国,屈是楚国的大姓,屈原也是楚国的官家后人,他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虽然屈家到他这一代比较没落了,但是屈原还是受到楚怀王的重用,曾经官至左徒和三闾大夫,屈原经常被楚国的小人坑,而屈原的献策总不被楚怀王使用,时间长了,楚怀王一直在秦国受挫,心里憋屈,再听屈原的谏言,加上小人的谗言,屈原就被流放了。

楚国衰落很快,楚怀王的死更是加剧了楚国的衰败,后来屈原看见自己的祖国首都被秦国攻占,他也就投江自杀了。然而这一天正好是端午节。这里有很多人有一个错误的认知,会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才产生的,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因为在屈原死之前很久很久,早就有端午节这个节日了,是百姓为了祛除病痛的节日,有的地方以赛龙舟纪念端午节,端午节也叫端阳节。

野史:屈原或与端午节没啥关系,甚至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都不一定

端午节有一个习俗,就是吃粽子,而粽子这个名词最早文字记载出自许慎的《说文解字》,这个词出现比屈原早了400多年。况且屈原自杀殉国的时候,中国还没有统一,他的祖国是楚国,他殉国也是殉的楚国,那么其他六国的百姓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那就太扯了,毕竟屈原投河和他们的关系不大,楚国百姓说是纪念屈原还勉强吧。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最早起源于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但是这位仁兄的说法是在屈原死后700多年才提出的,所以这种说法可信度非常值得探究,而屈原最伟大的成就也并非是为官,他更伟大的功绩是文学,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学体裁,最著名的作品是《离骚》,可谓是家喻户晓。

野史:屈原或与端午节没啥关系,甚至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都不一定

甚至还有人怀疑屈原这个人是否真实存在,因为记录屈原的史料只有《史记》,之前再无史料记载了,而屈原这样一位伟大诗人和杰出的政治家,只有一本史书记载,让人匪夷所思,不过不管怎么样,屈原的事迹和为人,都是值得后人纪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