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這對母子火了,靠一手織補絕活名噪杭州

在杭州,武林路街頭,

50歲的王素珍坐在板凳上

正安心地給客戶織補衣服。

距離一站路之外

她28歲的兒子董懷利也在街頭

等待客戶送來要補的衣物

安徽這對母子火了,靠一手織補絕活名噪杭州

王素珍

王素珍老家在阜陽市潁州區九龍鎮五坑村

20年前

王素珍拖家帶口來到杭州

憑手上的一針一線,給人織補衣物

七八年前

兒子董懷利又加入這一行

母子倆的手藝精湛

在杭州城儼然成了一張名片

安徽這對母子火了,靠一手織補絕活名噪杭州

安徽這對母子火了,靠一手織補絕活名噪杭州

織補前後對比

【牛事】

乘飛機去青島修補300萬豪車敞篷

7月1日,王素珍和董懷利乘坐上午10點的飛機,從杭州飛往青島。這是他們第一次“出差”,是去修補一輛奔馳敞篷車。

慕名而來的奔馳車主韓先生,住在青島,今年43歲,他要補的車是奔馳G350 BlueTEC敞篷版,白車身、黑敞篷。韓先生愛好藏車,買這輛車加上改裝,前前後後花了300多萬。一位汽車4S店的經理看了韓先生的車後表示,常規的G350奔馳越野車價格一般是100多萬,而該款兩門敞篷版的G350非常罕見,市面上沒有該車的估算價格。

安徽這對母子火了,靠一手織補絕活名噪杭州

韓先生的敞篷車

在一次倒車中,車篷不慎被劃破3處,破洞很小,其中兩個在兩釐米見方,另一個在三四釐米見方。 4S店表示費用在四五十萬,如此高昂,韓先生不禁想到找人縫補一下,畢竟破損處很小。

韓先生找來裁縫,暫時用針線縫補了一下,但效果差強人意。到哪才能找到技藝精湛的針織高手呢?經四處打聽,功夫不負有心人,韓先生找到了早已在杭州成為網紅的王素珍和董懷利母子。

車主食宿全包一趟酬勞費1萬元

據介紹,王素珍母子倆平時織補的範圍廣泛,包括包包、沙發等各種面料。因為名聲在外,有人就來找他們織補名牌敞篷車。“之前,我和我媽修補不下5輛敞篷車,補過寶馬,也修過法拉利、賓利敞篷車。”董懷利說。

安徽這對母子火了,靠一手織補絕活名噪杭州

此前請別人修補的效果不太理想

董懷利說,修補敞篷車不等同於一般的縫補,難度非常大,因此織補敞篷車的起步價在5000元左右。敞篷車的帆布紋理細密,硬度大,而且敞篷不能拆下來,織補時一直要站著,平時用慣的工具都不能直接用,“織補是個細緻的活,哪怕補幾個小時,回去骨骨節節都疼,要好幾天才能緩過來。”

安徽這對母子火了,靠一手織補絕活名噪杭州

由於韓先生“求賢若渴”,誠意邀請母子倆北上,報銷一切食宿交通費用,並願意支付更高的報酬,最終打動了母子倆。“當時車主要我們報價,我們畢竟是做手藝的,不會漫天要價,最後約定7月1日去,7月2日給他修補車篷,費用在1萬塊。”董懷利說。

補敞篷是技術活,比《紅樓夢》裡“晴雯補裘”還難

7月2日上午,母子二人在韓先生家的車庫開始織補車篷。敞篷顏色灰黑色,破損處位於左側敞篷頂角。董懷利事先配好了三四種粗細不同的黑線,之後他仔細研究敞篷布料紋路,根據布料本來的經緯線,一根根來回補上去。

安徽這對母子火了,靠一手織補絕活名噪杭州

修補工具

在《紅樓夢》裡,有一段關於“晴雯病補雀金裘”的描述。書中記載:晴雯先將裡子拆開,用茶杯口大的一個竹弓釘牢在背面,再將破口四邊用金刀颳得散鬆鬆的,然後用針紉了兩條,分出經緯,亦如界線之法,先界出地子後,依本衣之紋來回織補。”

安徽這對母子火了,靠一手織補絕活名噪杭州

董懷利和母親的織補手法與此類似,所不同的是,“雀金裘”可以翻轉,但車篷是固定不能拆卸的,母子二人只能站在小板凳上趴在車上補。一針一線,顯得更為不易,由於車篷裡外隔絕,每走一次針線,董懷利都需要用指甲頂著針腳,時間一長,手指被戳出一個個針孔。

安徽這對母子火了,靠一手織補絕活名噪杭州

母子二人正在修補車篷

從下午1點到傍晚6點,才補成一半,連站了5小時,兩人都累得吃不消。 7月3日一早,兩人克服許多困難,終於將敞篷的破損處織補完工。“補好了車主真的很高興,因為織補後的結果,雖不能說和以前一模一樣,但看上去已能以假亂真,遠處看則根本看不出破綻。”董懷利說。

【講述】

憑手藝吃飯 他毅然選擇織補這一行

董懷利今年28歲,母親王素珍50歲,平時董懷利在杭州的延安路上做織補活,王素珍則在武林路靠近體育場路的十字路口,兩者相距只有一站路。

王素珍在街頭做織補活已有20年,兒子董懷利2011年才涉足這一行,轉眼也過去了七八個年頭。母子倆在杭州最繁華的兩條路上,幾乎每天從早坐到晚,儼然成了當地的一道名片。

安徽這對母子火了,靠一手織補絕活名噪杭州

安徽這對母子火了,靠一手織補絕活名噪杭州

織補前和織補後對比

而董懷利選擇跟隨母親做織補,背後還有很多故事。 2011年春節,董懷利回老家結婚,之後他有了孩子,這讓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壓力。“我之前在服裝廠做過學徒,在商場做過導購員,但卻始終沒有沉下心來。”董懷利說,直到孩子出生後,他才意識到自己作為父親的責任,首先是要學到手藝,足以養家。“

打小,我就看媽媽給人織補,自己也跟著學了不少。提到我要去給人縫補衣服,起初媽媽和老婆都不同意去,覺得一個大男人做這樣的事情很丟臉。”但董懷利卻不贊同,自己不偷不搶做生意,靠的是一針一線憑本事賺錢,心安理得。無奈之下,王素珍給他指路:延安路附近可能有適合織補的生意。於是,董懷利背上揹包,開始了織補生涯。

接下來的三個月,不管颳風下雨,他每天都準時出現在延安路上。從自己的第一單開始,董懷利也慢慢打開了自己的市場。

靠一針一線母子倆在杭州買房安家

現在,董懷利已經接下家裡一大半的織補活,房間裡堆的都是等待織補的衣物,從今年開始,他從沒在晚上12點前睡過覺,由於織補手藝精湛,每天客戶送來的衣物源源不斷,董懷利恨不得再多一雙手,將家裡積壓的活一下幹完。

如今,每天除了收街頭的織補,母子倆還有長期合作的裁縫店、乾洗店的織補訂單。從杭州本地到溫州、台州、嘉興甚至上海的洗衣店、裁縫店也慕名找過來。

安徽這對母子火了,靠一手織補絕活名噪杭州

安徽這對母子火了,靠一手織補絕活名噪杭州

織補前後對比

然而,在街頭做織補畢竟辛苦。夏天,冒著高溫坐在街頭,啥事不幹也會流汗。到了冬天,寒風料峭,穿再多衣服也覺得腿寒。“辛苦是辛苦,但每掙一分錢,我都覺得是自己一針一線掙來的,這錢不偷不搶,靠自己的本事吃飯,挺好的。”小董說,織補行業是一個很講究傳承的行業,他織補技術源於媽媽的傳授,其中的訣竅就是仔細加認真。

自打從安徽老家來到杭州打工,王素珍和兒子董懷利便一直夢想能在杭州買套房子,將家安在那兒。2016年,母子倆將辛苦積攢下來的錢拿出來付了首付,終於圓了住房夢。

關於未來,董懷利有自己的計劃,他打算和人合夥開一家洗衣店,同時兼做織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