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来说,“哭穷”比贫穷更悲哀!

对于孩子来说,“哭穷”比贫穷更悲哀!

以前人常说: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现在这句话也只能停留在记忆中了~~

现在的父母认为,无论男孩女孩都要富养,自己输了一代,不能让自己的孩子也输在起跑线上。只要是父母都是拼尽所有给孩子最好的。

但行为上是一方面,语言表达上又是另一方面,很多父母,一边富养孩子,一边又拼命跟孩子哭穷,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中国式穷人思维是什么?

挣钱不容易,必须省,变态省,攒钱防身,变态攒。

有的父母为了孩子买了成百上千万的学期放,但当孩子喜欢能买了200多块钱的玩具的时候。

“不行!你知不知道爸爸挣钱多辛苦,就为了你能上好学校,我们每个月要交几万块房贷。”

孩子挑食不吃饭。

“宝宝别挑食,这个银鳕鱼很贵的,妈妈都舍不得吃呢。”

对于孩子来说,“哭穷”比贫穷更悲哀!

孩子考试没考好。

“我和你爸挣钱多不容易,你还这么不争气,对得起我们每天累死累活吗?”

“我们家没钱”“爸妈每天累死累活”“这个我们买不起”……总是这样向孩子哭穷,以为这样就能让孩子懂得:父母不容易、不能浪费、要勤俭节约。

哭穷的背后涌现了一批中国式“穷”思维

哭穷的父母没有意识到,他们会哭穷,是因为他们骨子里有一种中国式穷人思维。

中国式穷思维会给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很多父母喜欢当着孩子的面哭穷,“我们家里没钱”“我们很穷”。他们以为,多跟孩子讲讲父母的不容易,孩子就会懂事,体恤父母,毕竟“穷人的父母早当家”嘛。

却不知,恰恰相反,父母哭穷,在孩子看来,就是我们家真的很穷。不仅如此,孩子会因为父母的哭穷,而产生更负面的影响:

自卑、压抑、没安全感

每个女孩子都有一个公主,曾经我问过我们单位的一名女同胞,你的公主梦是不是穿美美的裙子,水晶鞋子啊!“不是,我小时候最想的是,家里有钱的话,每天都能带同学回家吃饭,不用每次跟爸妈一提,他们又要反对:‘天天请同学吃饭,不要花钱的吗……’”

其实,请同学吃好吃坏,都很开心。让人揪心的是,你的父母总是向你传递一个信息:我们穷得交不起朋友。

父母的每一声哭穷都在告诉她:乖孩子不能提要求。久而久之,她有什么需求,都本能地压抑着。因为一提,又成了“不懂事”。

父母哭穷,孩子会觉得我们穷人做什么都不配。

父母哭穷,孩子会觉得我不能向父母提要求的。

父母哭穷,孩子会觉得我不能成为父母的拖累

对于孩子来说,“哭穷”比贫穷更悲哀!

父母哭穷,孩子长大会怎样?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像春天埋下一颗种子,是好是坏,要秋后算账。父母哭穷,孩子小时候可能怕穷,长大以后,更可怕的是,十有八九逃不出心穷。

所谓心穷,即使自己有钱,还是习惯性认为自己配不上好东西。

真如心理学家李雪说的:“若父母没有觉知,把匮乏感和愧疚感传递给孩子,那么孩子未来跟金钱的关系也将沉重而艰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