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哭穷”的妈妈,养大的孩子多半没出息,现在改还来得及

虽说已经2020年了,依然有好多家长出于多种原因,习惯奉行“哭穷式”

的教育理念。“哭穷”可能真的是那些能力有限的家长抱怨,也可能是想让孩子节俭的父母。

但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穷的观念一旦定型,就是一辈子的烙印。在这个“钱能买到一切的社会”,父母这种“哭穷式”的教育不但不能奏效,还会给孩子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爱“哭穷”的妈妈,养大的孩子多半没出息,现在改还来得及

爱“哭穷”的妈,养大的孩子后来怎样了,

闺蜜和她老公估计就是传说中的隐形贫困人口,每人月均收入5000元。奈何家里的水电费,孩子的学费,所有的吃穿用度加起来两口子几乎剩不下什么钱。

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但是出于上班的缘故,闺蜜的衣服包包也都价格不菲。

“妈妈我想要小猪佩奇的玩偶,班里好多小朋友都有,只有我没有,妈妈给我买一个吧,买一个吧。”孩子不断央求着闺蜜。

“你上幼儿园不要钱吗?午托每月500,滑冰班1500,奥数班1000,新买的图书500大洋,学画画买的水彩,画板,700,之后还打算给你报个演讲班,这都不是钱吗?哪还有闲钱给你买玩具”。闺蜜扯着嗓子在超市就开始和孩子掰扯起来了

爱“哭穷”的妈妈,养大的孩子多半没出息,现在改还来得及

超市里所有人都看向闺蜜和孩子,孩子觉得脸面上受不了,哇的一声哭着跑出了超市,闺蜜却还在后头喋喋不休。

其实闺蜜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和孩子说家里的开支情况了,“不要乱花钱,父母没有多余的钱给你造,记住咱家的情况不比有钱人家,不要没出息的看到东西你就要。”

孩子刚5岁就在心里种下家里穷的种子,恐怕长大以后也只能守着“穷”的理念过一生吧。

爱“哭穷”的妈妈,养大的孩子多半没出息,现在改还来得及

孩子的一辈子千万别让“哭穷”给毁了

父母在孩子总是有意无意地抱怨家里穷,作为他们的孩子却遭了殃。

1)不敢争取自己的利益

小时候对孩子输入贫穷的概念,其实孩子内心形成的并不是节俭,总会产生一种家里穷,不敢维护自己的利益的想法。认为比自己有钱的孩子可以这样做,即使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也只会忍气吞声。

2)会对金钱极度渴望,走歪路

一些孩子会因为父母的哭穷产生极端的心理,父母越是没给到的孩子却越想要。尤其是和同龄人的比较,孩子不能满足自己的内心就会采取极端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还可能走上歪路。

爱“哭穷”的妈妈,养大的孩子多半没出息,现在改还来得及

3)怀疑自己,没主见

因为这些孩子没有足够的格局和眼界,思想里只有家里穷,对于自己没有明确的规划。对于一些事情总是怀疑自己,犹犹豫豫,没有自己的想法,他人的意见就是自己的指令。

4)内心自卑,不合群

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给孩子到来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内心的自卑会认为自己没有任何有点长处和他人媲美。久而久之,就会不愿意和他人交流,造成孤僻的性格,融入不了集体。

爱“哭穷”的妈妈,养大的孩子多半没出息,现在改还来得及

孩子的出息不是妈妈“哭穷”哭出来的,而是这样培养出来

1)教育孩子合理使用金钱

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千万也不要觉金钱就是一切。尤其对于孩子来说,金钱方面的教育必不可少。正确的消费观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像平时给孩子的零花钱,要告诉她可以怎么分配,哪些花费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必要的。

2)适当让孩子体验赚钱的经历

花钱是一件容易事,但是赚钱可是一件难事,尤其对于一些低收入的家庭。但是这些父母也不要一味的哭穷,可以让孩子体验赚钱的辛苦,孩子自然也就不会浪费钱,还会在哲哲过程中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胆量。

爱“哭穷”的妈妈,养大的孩子多半没出息,现在改还来得及

3)和孩子正面讨论金钱,引导孩子的观念

一些父母会觉得孩子还小不懂这些,导致孩子对金钱没有概念,孩子也不知道父母赚多少钱,能给予孩子的条件是怎样的标准。孩子在下次也会正确对待自己的消费水平,并且也能和父母愉快的交流。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这样的教育方式,欢迎交流分享。

ps: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