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很穷”你的“哭穷”教育,正在毁掉孩子一生的格局

1


父母“哭穷”,是对孩子最深的伤害。

朋友小A那天突然和我说:我的妈妈很爱我,但是她习惯性的哭穷一直在困扰着我。

之前去趟旅游,发朋友圈忘记屏蔽她了,接着她的电话就来了:“你怎么又跑出去玩了,你很有钱吗?花钱大手大脚的,你出去玩的钱都够我生活多久了。”

她从不关心我是因为工作实在喘不过气而临时决定的放纵,她只在乎钱,她总说家里很穷的,就连我初中的朋友家里比较富裕就让我少和她来往,“不要跟别人玩,她们家什么条件我们家什么条件?”

别看我现在拿着不菲的薪水,但是面对想要的东西还是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再三斟酌,然后再找个理由让自己放弃。

这种潜意识的贫穷感,让我越来越自卑,我感觉多花一分钱在自己身上都有罪恶感。

我一如既往的过着”没钱”的生活,看到消费高一点的人就有意识的远离,因为深知自己融入不到她们的世界,我也因此错过很多的机会,我因为害怕、自卑,避免了一切开始,所以那些好的机会也从来不选择我。

我想我贫瘠的不是生活而是精神。

我无法去批判我的父母错与对,这或许是他们那一代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

但是用结果论来说,我确实因此受到了很坏的影响,我很自卑,贫穷感导致的自卑。

贫穷感就像黑暗中歹徒勒住脖子的绳索,时常让我喘不过气。

其实,小A 家庭经济条件还不错,有房有车有存款,但是她的母亲处处精打细算,每天都和小A哭穷,这买不起,那用不起,导致小A变成糟糕自卑的“守钱人”。

“我们家很穷”你的“哭穷”教育,正在毁掉孩子一生的格局


2


过度“哭穷”,贫穷不仅是物质,还有心理和精神的萎缩。

聪明的父母明白,物质穷也不能精神穷,物质的贫穷是需要自身的努力来改变的,不能把孩子拉入穷的深渊。

物质贫穷令人穷一时,心理贫穷令人穷一生。心理贫穷的人,斤斤计较,畏手畏脚,目光短浅,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得失,很难去考虑比现在更好的成效。

经常被父母哭穷的孩子,从小异常的懂事,只要与金钱沾边的事情都表现的畏手畏脚,抑制探索世界的求知欲。长期以往,孩子的精神、心理受到摧残,孩子在为人处事上也会变得内向、抠门等。

他们长大后对外界只敢说“好”、“可以”、“没关系”。他们经常讨好别人,认真完成任务,规规矩矩生活,却常常活不出自我。

别让心理和精神的萎缩,限制了孩子的生命的宽度。

“我们家很穷”你的“哭穷”教育,正在毁掉孩子一生的格局


3


物质的贫穷不是理由,只要用心,也能养出独立自主,自信阳光的孩子。

一些条件富裕的家庭常以哭穷的方式让孩子避免养成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使其深感家境贫寒和明白自身责任,从而不断的鞭策自己更加努力来摆脱这一困境,从而达到孩子自理自理自强的目的。

除了家庭条件确实拮据的特殊情况以外,不可否认的是父母的哭穷其实多是为了孩子拥有更加纯洁的心灵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培养一个独立自主,自信阳光的孩子,不太需要这样子的套路。

装穷和哭穷的教育方式从出发点来说是好的,但是有很多父母无法掌握尺度,过度地对孩子哭穷,不注意场合或者语气,这样反而会给孩子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与其“哭穷”,不如从你开始富足孩子的内心。

伊朗电影《小鞋子》里的教育方式:

爸爸利用周末的时间带着儿子进城做园丁,挣到了第一笔钱,他开始跟孩子描绘美好的生活,丝毫没有跟孩子抱怨贫穷,他说再难也要努力,爸爸总有办法的。

“我们家很穷”你的“哭穷”教育,正在毁掉孩子一生的格局

尽管家里很艰辛,但是却没有让孩子的心灵蒙上这层灰尘,而是同样让他们活在明亮晴朗里。

教育出一个内心丰盈的孩子,其实物质并不是决定因素。富有时,金钱只是工具,可以丰富精神追求,贫困时,不卑不亢,幸福坦然的过好每一天。 这样的孩子,也是能抗挫的,也是有韧性的。


4


一昧的哭穷,不如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过度的哭穷会给孩子的身心和思想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不管家境是富有还是贫穷,想要真正培养起孩子勤俭节约的意识,都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健康的金钱观。

孩子想买东西的时候,请不要再说“家里穷,买不起”,而是让孩子知道,钱是怎么得来的,得到这些钱需要付出怎样的辛苦劳动。买东西可以,但是要学会不大手大脚的乱花钱。

当教育孩子时,别再说“要懂事,别乱花钱”,而是要告诉孩子,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自己想要的美好的物质生活。

当和孩子谈心时,别再诉说自己“赚钱有多难,养家有多辛苦”,而是要告诉孩子,家庭是自己美好的负担,是自己努力工作的动力。

父母的言行里藏着孩子的未来,聪明的父母从来不会在孩子面前哭穷,只会在孩子面前展现自己积极向上的一面,让自己成为孩子最坚硬的铠甲,最坚实的后盾,让孩子在自信中快乐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