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野心的人,不適合今天的網際網路

在BAT陰影下太久的小巨頭和創業者們,或許會很樂意看到“沒有夢想”的騰訊。

沒有野心的人,不適合今天的互聯網

互聯網行業當下的格局,已經是阿里和騰訊兩強相爭的局面,雖然二者不說,但站隊的傳言總是在二者投資過的公司中如影隨形,最近一次的消息就是摩拜被美團全資收購的新聞裡,騰訊的意志成了這樁交易背後最合理的解釋:騰訊不會允許阿里包下共享單車的全部賽道,共享單車可以不發展其為主業務,但是不會允許自己在這個賽道上徹底出局的情況發生。

沒有野心的人,不適合今天的互聯網

如果說21世紀的前十年還是中國互聯網的探索期,BAT相安無事在各自的搜索引擎、電商和社交賽道上發展,其他人也專注於垂直領域深挖,那麼如今的中國互聯網已經更像資本的遊戲,一個風口出現,玩家們就發揮“all-in”的精神投入其中,而慘烈的廝殺之後,再由市場決定出有資格被巨頭注資輸血的勝者,從共享單車到社交電商呈現出整齊劃一的趨勢圖,甚至現在短視頻的百團大戰,預期也是大浪淘沙的局面,能留下來持續運營的產品不到兩成。

沒有野心的人,不適合今天的互聯網

被巨頭控制的市場不僅體現出贏者通吃的局面,還進一步激發了所有護城河還未足夠強大企業的求生欲:滴滴外賣和美團打車的亂戰,很難說他們是看到對方市場有多大的潛力,抖音和微視的互掐,也可以看成是老巨頭對新巨頭擴張地盤太過張揚的不滿。每個想要破局的企業,都在多線程、高併發的完成自我升級,最初的定位反而變得模糊不清。

沒有野心的人,不適合今天的互聯網

無論主動改變或被動接受,互聯網已經成為有野心的人才能存活的行業,如果沒有足夠快的迭代速度和更有力的融資策略,僅憑想做好一件事的心在堅持的人即使什麼也沒做錯,也會很快被請出局。正如正在危機邊緣的ofo或是剛被快手拯救的A站,偏安一隅、自己掌握自己命運的想法,並不適合如今快速的節奏了。

如果過20年再看今天的情形,會不會連當事人都覺得荒誕呢?每個公司都抱著in-all的想法在野蠻生長,但是真正能連接一切的又有幾個?在選擇野心的同時,或許他們就已經準備好接受黯然離場的結局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