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豫川健:让法律土壤上的格桑花幸福盛开

人物|刘豫川健:让法律土壤上的格桑花幸福盛开

西藏海拔最高的城市那曲市,海拔4500余米,是西藏气候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之一。高寒缺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多大风天气,年平均气温为-2.1℃,最冷时可达零下三、四十度。那曲城区无法长出一颗树木,放眼望去,全是戈壁和草原,连很多拉萨的藏族同胞到那曲,都会面临着高反。

人物|刘豫川健:让法律土壤上的格桑花幸福盛开

那曲地区地广人稀,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当地的法律资源也严重匮乏。在民风淳朴坦诚的同时,也面临群众法律意识不足的问题,很多人遇到纠纷还停留在原始的社会风俗或者宗教信仰求助于活佛的情况。专业法律人才也严重不足,全地区一共只有两名公职律师,两名公职律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和少量的社会纠纷案件。

人物|刘豫川健:让法律土壤上的格桑花幸福盛开

2016年7月,一位成都律师,主动来到这里,用自己的专业与热忱,为当地人提供法律援助,格桑之花在法律的土壤上幸福盛开,他就是刘豫川健。

人物|刘豫川健:让法律土壤上的格桑花幸福盛开

31岁的刘豫川健,是四川川蓉律师事务所的青年律师。2016年7月,通过司法部选拔,他成为了“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一名志愿者。作为成都律师行业的代表,他来到西藏那曲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工作。

刘豫川健是瞒着家人悄悄报的名,直到快发通知书了以后,他才告诉家人。家人起初并不赞同他去边疆高原参加志愿者活动,主要担心高原地区对身体的影响,后来经过刘豫川健向家人的谈心交流,父母也由最开始的不赞成转变为了理解和支持。

人物|刘豫川健:让法律土壤上的格桑花幸福盛开

初到那曲的时候,严重的高原反应让刘豫川健非常不适应,晚上仅能睡着三四个小时,氧气缺乏,胸口像被大石头压住一样的呼吸困难。持续20多天的高原反应刚刚适应,他又遇到了更大的障碍:语言不通,大部分藏民不会说汉语,所以给法律咨询和法治宣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刘豫川健只能依靠司法所的同事进行翻译。

人物|刘豫川健:让法律土壤上的格桑花幸福盛开

刘豫川健在当地主要负责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法治宣传、为当地政府的一些决策提供法律建议、为政府部门进行法治培训讲座、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等。在那曲的一年,刘豫川健总共办结完法律援助案件7件(民事案件1件,刑事案件6件),接待法律咨询约570人次,书写法律文书约95件,参与法治宣传活动约8次。

人物|刘豫川健:让法律土壤上的格桑花幸福盛开人物|刘豫川健:让法律土壤上的格桑花幸福盛开

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中,刘豫川健深刻的体会到藏族群众的淳朴。他们很多案件,有时候主观恶意并不深,有时候往往一个案件自己是否犯法,他都不知道,结果被抓了以后,他们才认识到了犯法,然后就非常的惭愧后悔。

人物|刘豫川健:让法律土壤上的格桑花幸福盛开

在办理一个未成年人毁坏公私财物的过程中,刘豫川健见到看到了犯罪嫌疑人,大大的眼睛流露出纯真和淳朴。通过同事翻译了解到,这个从小就放牧的未成年人当初跟几个朋友觉得好玩,然后把财物给毁坏了,并没有想到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事后被公安机关抓获以后,犯罪嫌疑人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后悔不已,也非常的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案件。

人物|刘豫川健:让法律土壤上的格桑花幸福盛开

2016年10月,刘豫川健正在地区司法处办公室写材料,一位年迈的当地老人找到了他。看着老人几近绝望的眼神,刘豫川健赶紧找来了同事。通过翻译,刘豫川健了解到,老人是为自己儿子普布(化名)来求助,普布是一名驻村干部,妻子无业,母亲身患癌症让家里雪上加霜,孝心加上一时冲动,普布挪用驻村经费为母亲治病,虽然被查处后普布及时归还了全部款项,但依旧触犯了法律。

得知情况后,刘豫川健当即答应老人为其儿子提供法律援助。当时离开庭只有几天时间,刘豫川健立即进行会见、阅卷、准备资料等。普布一案的检察院起诉书上以挪用公款罪建议法院量刑6年。经过刘豫川健的努力,法院最终采纳了他的部分意见,判处普布有期徒刑2年。判处结果出来后,得知儿子刑期减少的老人哭着对刘豫川健连连道谢。

人物|刘豫川健:让法律土壤上的格桑花幸福盛开人物|刘豫川健:让法律土壤上的格桑花幸福盛开

如今,刘豫川健的援藏工作已经结束了,回想到在边疆地区从事法律援助志愿工作的时光,想到西藏的蓝天白云,以及在那曲所共事的同事,至今都让人念念不忘。

提起那曲,刘豫川健还是滔滔不绝:“我的这一年非常有意义!作为一名律师,履行公益,帮助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老百姓懂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虽然做志愿者律师的补贴非常低,但是当地人对法律的崇敬,会让我们法律人内心充满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任何物质和金钱都不能比拟的。一旦当你对从事法律援助产生了感情,就会上瘾的。”

主管:成都市司法局

总编:傅泽涛 主编:张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