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來啦!「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桑拿天該如何避暑?

小暑來啦!“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桑拿天該如何避暑?

今日是24節氣中的小暑日,每年7月7日,太陽到達黃經105。時即為小暑。這時正是人體陽氣最旺盛之際,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勞累,更應注重養生。小暑,重在理解“暑”字。這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熱,而是炎熱。三伏天是一年中熱度最高、溼度最大的日子,故有“熱在三伏”之說,而頭伏正在小暑節氣,這一時節如何避暑又養生?

小暑來啦!“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桑拿天該如何避暑?

1.此節氣特別要預防心臟疾病,飲食注重清心降火

進入小暑時節,不但天氣炎熱,而且空氣溼度增大,人體容易受“溼邪”的影響,易患口舌生瘡,中醫認為五臟六腑中,心與小腸有一定的聯繫,小暑溼熱,容易增加心臟負荷,心火重,小腸積熱等,有心臟病、冠心病的人要注意要保養,少吃辛熱食物,如白酒、羊等。多吃蓮藕、黃瓜、綠豆等。可以將淡竹葉、麥冬、金銀花泡水飲用,清心除煩。

黃鱔生於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後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而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溼,強筋骨等作用。黃鱔還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防治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小暑來啦!“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桑拿天該如何避暑?

2.高溫需避暑

小暑、大暑節氣“炎熱日”增多,人們易動“肝火”,不但會產生心煩意亂、無打採等情緒中暑的表現,同時還可以出現全身乏力、頭昏、噁心等中暑症。當發生中暑時,應立即將患者移至風處休息,及時給患者喝些淡鹽開水、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高溫作者或易中暑人群,高溫那幾天也可以當喝點藿香正氣水,以防中暑。

小暑來啦!“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桑拿天該如何避暑?

3.補水宜喝粥

在大暑節氣養生,首要是補水,此最宜喝粥。李時珍曾言, “每日起食粥一大,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度暑粥”常選用粳米、綠豆、薏米、赤小豆、南瓜等健脾養胃的谷為主料,輔以百合、蓮藕、黃瓜、冬、西瓜、豆芽、冬菇、紫菜、番茄等涼清熱蔬果,加以雞肉、鴨肉、瘦豬肉、鴿肉等平涼益氣、滋陰補血的肉制煮熬而成。

4.冬病多夏治

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如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性洩瀉、關節冷痛、怕冷、體虛易感等纏綿難愈的疾病,此時是最佳的治療時機。“冬病夏治”使用最多的是敷貼療。它是利用夏季“三伏天”陽氣最盛節氣特點,採用穴位敷貼的方法,疏通經調節臟腑,從而驅除體內沉積的溼寒氣,溫陽補益的一種特色療法。

最後,值得提醒的是,目前全民運動盛行,跑步、散步、健身、瑜伽、廣場舞各種鍛鍊的,需要在小暑時節注意:運動剛結束時,人體仍處於代謝旺盛、皮膚血管擴張的狀態。這時如果立即洗澡,皮膚受到刺激,通過神經反射引起皮膚血管收縮,引起血壓升高。因此運動後應適當休息飲水,過一會兒再洗澡,洗澡時最好選用溫水,不要用涼水。

我是方健,中山大學藥理學碩士,三甲醫院副主任臨床藥師。

歡迎關注:藥師方健,分享藥物與健康的乾貨知識。

如果內容對您有幫助,敬請轉發,非常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