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侠隐》到《邪不压正》,姜文动了哪些刀?

从《侠隐》到《邪不压正》,姜文动了哪些刀?

作者 /嘉栖

早在十年前,拍完《太阳照常升起》那会儿,姜文第一次读到张北海的武侠小说《侠隐》。

他想拍。只不过没想好怎么拍。

“张北海写得特别有滋味,吃啊,喝啊,吃喝玩乐。但是故事上,如果要做成一个电影的话,需要重新解构。”

于是,暂时放下了这个故事的姜文,去拍了《让子弹飞》和《一步之遥》。

一晃已是2018年,《侠隐》摇身一变成了《邪不压正》,以“民国三部曲”终章的身份出现。

从《侠隐》到《邪不压正》,姜文动了哪些刀?

果然,如他当年所说,电影对小说进行了粉碎性的解构,姜文只提取了原著中的核心事件——复仇,除此之外,甚至连主要人物的身份背景、性格都有所改变,而这一切,只为服务于“复仇”这个核心矛盾。

那么,从小说到电影,究竟有多少改变?得先从人物说起。

从《侠隐》到《邪不压正》,姜文动了哪些刀?

五大主演:变了身份和性格,只为成就《邪不压正》

《侠隐》中的李天然,原名李大寒,是被“太行派”掌门人顾剑霜收养的孤儿。在成年之后,接受了师父传授的掌门之剑,成了新任掌门,而这也导致了“太行派”被火烧灭门的惨剧。

《邪不压正》中的李天然,则多了几分少年气,以及拥有美好的肉体。

从《侠隐》到《邪不压正》,姜文动了哪些刀?

只说他师门被灭,同样是从大火中逃生,被外国医生救起,并被送到美国生活了15年之后,才因为一个特殊任务得以回国。

在性格上,李天然从小说中的生性成稳变得更加冲动热血,但也迷茫甚至胆小,是经过历练才成长起来的大男孩。

蓝青峰—从民族企业家到八面玲珑的大boss

《侠隐》中的蓝青峰,曾经是冯玉祥身边的少校参谋,直到北伐成功之后,才退了下来,在天津开了“华北实业公司”,当了民族企业家。李天然任职的《燕京画报》就是他办的。

从《侠隐》到《邪不压正》,姜文动了哪些刀?

相比小说中的神龙见首不见尾,《邪不压正》中蓝青峰的身份更让人捉摸不透。他就像个八面玲珑的政客,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是亦正亦邪的代表,是李天然背后真正的大boss,但他的背后站着的却是美国人。

而他和李天然到底还有什么样的关系?当你听到李天然(彭于晏)一脸真诚地喊蓝青峰(姜文)时,可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

关巧红—从普通裁缝到烈士之后

《侠隐》中的关巧红,只是一个20出头的寡妇,人称关大娘,是实实在在的裁缝。不是江湖中人,也不管江湖以外的事。她是李天然的精神寄托,也是他的温柔乡。

从《侠隐》到《邪不压正》,姜文动了哪些刀?

而《邪不压正》中的关巧红,成了“京城第一裁缝”,同时也是一个背负着杀父之仇的人。正是由于她的存在,才激起了李天然的斗志,她帮着李天然复仇,也是为了帮助自己克服心理障碍。

关于她真正的身份,在电影中她提到了父亲曾经是军人,被军阀所害,而她蓄谋十年为父报仇。大概看过小说或者熟悉历史,熟悉姜文的人,都能猜到个几分吧。

朱潜龙——从背叛师门到心怀理想的大反派

《侠隐》中的朱潜龙,是李天然的大师兄,正是因为不满师父将掌门之位传给李天然,便勾结日本人大开杀戒。但小说中,他的出场并不多,他是李天然一直追寻的对象,直到最后的决战时刻才显露真身。

从《侠隐》到《邪不压正》,姜文动了哪些刀?

《邪不压正》中的朱潜龙,戏份大大增加,他灭师门的理由也变成了“想要师父卖地种鸦片而不成”。

他是和日本人勾结在一起的汉奸,同时心中还有一个伟大的理想。至于到底是什么?只提示一点,朱元璋画像这事儿,大家都有所耳闻吧。电影中的这场戏,姜文和廖凡贡献了不少笑点和看点,不得不佩服编剧们的脑洞。

唐凤仪—从北平之花到朱潜龙的情妇

《侠隐》中的唐凤仪,是北平之花、社交名媛,是北平豪门卓家少爷卓十一的未婚妻,一边斡旋于名利场做烟土生意,一边对李天然暗生情愫,想要跟他私奔。

从《侠隐》到《邪不压正》,姜文动了哪些刀?

《邪不压正》中的唐凤仪,依然是交际花,但变成了朱潜龙的情妇,一身旗袍,尽显妩媚风骚,但面对朱潜龙却也隐忍、悲凉。想要和李天然私奔这点倒是和小说中一样。

其实,不管是在小说里还是电影中,唐凤仪虽然是北平之花,却也只是乱世中想要安稳的小女子。所以,当朱潜龙被杀,李天然复仇成功,她知道无人可依之时,就选择了略显突兀的决绝的离开方式。

从《侠隐》到《邪不压正》,姜文动了哪些刀?

《侠隐》着墨北平烟火气息,《邪不压正》创造屋檐之上的新北平

明白了人物的身份转变,也就更能看透小说和电影的不同之处。

张北海的《侠隐》,虽是武侠小说,却对功夫描写甚少,着墨处多是北平的名俗风情。

在吃上,张北海就更加不吝笔墨了。李天然几乎是走哪儿吃哪儿:“他就这么走。饿了就找个小馆儿,叫上几十个羊肉饺子,要不就猪肉包子,韭菜盒子。馋了就再找个地儿来碗豆汁儿,牛骨髓油茶。碰见路摊儿上有卖脆枣儿、驴打滚儿、豌豆黄儿、半空儿的,也买来吃吃。都是几年没见着的好玩意儿。”

从《侠隐》到《邪不压正》,姜文动了哪些刀?

还有东来顺的涮肉,顺天府的“鸿门宴”,觥筹交错之间,才见刀光剑影。

而姜文,在电影中安排了李天然妇产科医生和”特工“的身份,所以,他才能接触到需要靠打美容针维持美貌的唐凤仪,接触到因放大脚而”瘸了“的裁缝关巧红。

李天然白天的生活也不再悠哉悠哉,吃喝玩乐。因而,《邪不压正》在吃吃喝喝上,并没有过多展开,唯一令人印象深刻的,可能就是蓝青峰和朱潜龙初次交手吃的那顿饺子。

相反,姜文在电影中对于老北京的还原则更写意和浪漫。除了借助CG特效之外,还在云南、西安、古北水镇等多地进行实景拍摄。

从《侠隐》到《邪不压正》,姜文动了哪些刀?

影片开场,李天然回国,京汉铁路,正阳门车站的火车踏雪而过,远处雾凇掩映之中,是宣武门城楼。除此之外,内城东南角楼、护城河、朝阳门、钟楼、东交民巷、南池子、内务部街等地,影片中一一展现。

除了这些“实景”,姜文还创造了另一个老北平——屋檐上的世界。李天然会飞檐走壁,所以屋檐之上就是他最好的栖身之所。同时,这也是他和巧红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倾诉、情愫暗生、直至分别的地方。

这是一个只有他们两个人的世界,是专属于他们的浪漫的北平。

从《侠隐》到《邪不压正》,姜文动了哪些刀?

侠的退隐,“姜”湖的确立

当然,除了老北平这个大环境背景之外,复仇依然是故事的主线。不管是在《侠隐》中,还是在《邪不压正》中。

只不过,张北海更多的是借此谈他心中“老北平的消失,侠之终结”的略带怀旧哀伤之情。

江湖是有规矩的,侠是讲道义的。就像太行派原掌门人顾剑霜,曾立下规矩:“万一师门发生巨变,师徒分散,失去音讯,则切记,圆明园西洋楼废墟,每逢夏历初一午夜,是本师门幸存者约会时地。”

李天然就是靠此规矩,联系到了师叔德玖(在原著中帮助李天然复仇的关键人物,电影中去掉了这个人物)。

从《侠隐》到《邪不压正》,姜文动了哪些刀?

李天然为师父报仇,在江湖中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可是,正如小说中蓝青峰所说:“我明白,报仇是你们的江湖规矩,可是在我们社会,这是法律的事。”

是的,当历史纪年来到了民国时期,各路侠客都隐身市井,江湖在哪儿?功夫抵得了子弹吗?

李天然纵使满身武功,但朱潜龙手握警枪。最后决战的时候,是拼功夫,还是拿真枪?这是武林消逝的表象。

不过,这些姜文可能都不太关心。曾说过不太喜欢“侠”的姜文,将《侠隐》改成《邪不压正》的姜文,大概都是为了和那个武侠世界相区别。

他将《侠隐》重新解构,提炼了复仇这个关键的主题,不见江湖道义,不讲江湖规矩,只说正邪是否两立,只关心讲究人的“体面”。

从《侠隐》到《邪不压正》,姜文动了哪些刀?

就像以往他的电影对于原著的改编一样,姜文只拍自己心中的“姜”湖,而那个“姜”湖里,有他的规矩和道义,有他的手起刀落,快意恩仇。

在他的电影中,1937年的北平,中、日、美各方势力交错,战争一触即发。北平看似平静,实则波涛暗涌。

飞檐走壁的李天然就是他们中间最“敞亮”的那个明面儿上的人,他是“正”;投靠日本人、杀害师父一家的朱潜龙,则是最大的邪;蓝青峰,则是斡旋于他们之间的亦正亦邪。

看似围绕着复仇,实则有国仇家恨。谁正谁邪,是正是邪,真那么简单?

布了二十年的局,到底是什么?

从《侠隐》到《邪不压正》,姜文动了哪些刀?

你看到的是李天然手刃仇人的畅快淋漓,是正战胜了邪,可也许并不停留在这层表象。毕竟,姜文的电影,总有个中深意。

这些或有隐喻,或是讽刺的桥段,成了《邪不压正》逗乐观众的笑料。

张北海,曾经说过:小说是我的,电影是姜文的。他敢冒险,我就放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