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美景:1+1大于2!乡村游兴起,绍兴农庄土菜馆一桌难求

有位学者曾说:“达到一个文化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肚子。”古语亦云,民以食为天。“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鲁迅先生如此将家乡的瓜果菜蔬写成一句老绍兴的“田园牧歌”。而这又何尝不是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绍兴人特有的舌尖记忆?

晚霞西山下炊烟袅袅,百家灶台上风味萦绕。近年来,绍兴乡土菜的文化内涵不断得到挖掘,更巧借节会之力起飞,美丽乡村让这抹色香味俱全的乡土气息愈发诱人,氤氲开来的“绍兴土味”,正处一年春好时。

美食+美景:1+1大于2!乡村游兴起,绍兴农庄土菜馆一桌难求

图片由君澜鉴湖大酒店提供

一桌难求 乡土菜越土越得人心

农家菜通常都淳朴,味道厚重;也不讲究刀功,块大肉多,装菜也不讲究,素来以健康饮食为本,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一到旺季,柯桥南部山区的一些农庄,生意好得不得了,常常需要提前预订,若是订晚了,常常一桌难求。

“来我们这吃饭的食客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生态下的用餐环境,和‘土掉渣’的食材与乡土风味。”稽东镇占岙村海拔658米的月华山山顶上,“养心谷”负责人王军民告诉记者,18只特色乡土菜,一个个都是食客们追逐的美味。“从瓜沥、杨汛桥赶来,只为这口记忆里的味道,”王军民说,土菜就土在“原生态材料、原汁原味的烧法。”所以,他从村里招来6个村民,一盘盘野鸭煲、甲鱼汤、清汤藕……在他们的勺下香飘四溢。“现在很多人赶来只为了吃酱爆螺蛳王,葱烧水库鱼,开年来就卖了3000条,非常火爆。”

平水金渔湾农庄总经理吴桥谊也深有感触,旺季来此就餐的人数达900人之多,桌桌爆满。农庄里做菜的厨师大多是农村办喜宴的土厨。“除了都是田间地头的野味外,烧法上都讲究返璞归真。”吴桥谊向记者介绍,比如人气颇高的茭白、鞭笋,都带壳清蒸,“一碗带壳菜,一碟母子酱油,把那些游客们香得哟!”

常去这里吃饭的食客都知道,拿手好菜是老板的老妈亲手烧的烤笋,“俗称‘老外婆’的味道,需9个小时,几个人晚上轮番值班管这个菜。”吴桥谊语气中颇带点得意。

深挖文化内涵 提升土菜品位

盘踞绍兴人心头的美味,莫过于“十碗头”了。

“十碗头”源起于绍兴民间喜庆、逢年过节宴席的一种形式,因其菜肴数量为十,并用碗盛菜,故名“十碗头”,采用八仙桌,八人一桌。据知名民俗学者、原市鲁迅纪念馆馆长裘士雄介绍,绍兴“十碗头”的寓意是“十全十美”的祥兆。“其有‘三扣’,即:扣鸡、扣鹅、扣肉,这是‘十碗头’中最重要的荤菜,也代表了绍兴烹饪技法中‘扣蒸’之特色。”裘士雄说,绍兴人讲究温良谦恭,烹制的美食也沾染了这一脾性。

越州诗社副秘书长陆纪生指出,南宋大诗人陆游也对家乡的杨梅赞不绝口,有诗赞曰:“绿阴翳翳连山市,丹实累累照路隅。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颔得骊珠(选自《六峰项里看采杨梅连日留山中》)。”六峰、项里都在今湖塘辖内,湖塘杨梅因色泽晶莹剔透,白里透红,形若水晶,酸甜可口而闻名,制成的“杨梅烧”更是香名远扬。

绍兴的酒业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最早的就有大禹杜酿、勾践“箪醪劳师”等传说和典故。绍兴人爱酒,于是土菜们不约而同地披上了一层“酒气”。鉴湖大酒店新推出的黄酒宴,将每一道菜都与黄酒结合,用黄酒做原材料,让人无酒欲醉。特别是“黄酒神仙鸡”,鸡肉酥烂美味,入口即化,黄酒的香气和风味被炖入其中。此外,醉蟹的美味配上黄酒,滋味无穷。

节会东风 助力土菜起飞

这一抹扎根味蕾的乡土气息,借着节会的东风,让村民们吃上了“生态旅游饭”。

去年10月,夏履镇举办了柯桥区中式(夏履菜单)职业技能竞赛,“土厨”们同台竞技,比比谁是“掌勺金手”。“推出的美食以绍兴菜和夏履特色菜为主,包括水波蛋、干菜肉、醋鱼、扎肉、麻油鸭等。我们还计划制作‘四季菜单’,结合‘土笋味儿’,让游客们一年四季都有土菜享受。”该镇副镇长张成炳表示,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夏履镇近年来餐饮快速发展,有农庄上百家,“吃在夏履”的品牌正在打响。

而在柯桥的另一边,正月里,丹家鸡、干菜扣肉、绍三鲜等一碗碗地道土菜一一上桌,喝着村民自酿的米酒和着传统十碗头,其乐融融。不一会儿,便是数名技艺精湛的庖丁杀年猪,游客可直接购买精壮的现宰猪肉,过一个土味年。“不仅让村里增收,还为农产品销售开拓了渠道。”丹家村村委主任孙位军介绍,丹家鸡蛋、年糕、高山茶叶等又有了新主顾。

每逢初春,王坛“香约梅海”文化旅游节早已成为当地的“招牌”,东村的舜江农家乐老板杜德海给记者算起经济账,半个月下来有四五万元的收入。而短短几周,数千游客闻香而至,带走了一波波的路边特产青梅酒、梅子干、梅子酱……成为推动村里土菜声名远扬的一大“引擎”。

提升农家乐美食 大有可为

根据绍兴“十碗头”的菜单,绍兴鉴湖大酒店于前年开发出了“柯桥十碗头”。“首先是食材改革,我们做绍兴菜的食材绝大部分取材于周边各镇,例如平水同康笋、兰亭青草鹅、安昌腊肠、王坛丹家鸡等。”正如酒店营销经理俞圆圆所说,旅游发展到今天,旅游者已经不满足于游山玩水。

“舌尖上的美味实践与美景体验一样具有魅力,越来越多的游客带着舌尖去旅游。”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旅游学院院长梁雪松教授将之概括为,“无美食,不出游。”

做好美食,本身就是做好旅游的重要环节,关键是怎么做。“西安袁家村就是一个乡村旅游的奇迹——一个小小的山村,仅凭乡村旅游就获得10亿元的全年收入,千万人次游客来此品美食。”梁雪松认为,第一,要土菜精做,迎合80、90后年轻人对美食的精致需求,要吃出健康安全,吃出“养生概念”,比如袁家村,家家户户门牌上贴着可追踪食源的二维码。第二,农家乐也要学会环境布局,在保留原生态的地道味道同时也要提供特色的用餐氛围。

柯桥的乡村美食大有可为,且潜力巨大。“让‘土味儿’乘上全域旅游的东风,让美景与美食相叠加,必能产生1+1>2的效应。”梁雪松如是说。

(全媒体记者 郦曼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