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改一周年,更多患者从大医院走向社区,未来就医还会有4个新变化

北京医改一周年,更多患者从大医院走向社区,未来就医还会有4个新变化

2020年

北京市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一名儿科医生

每万人口将拥有3名社区全科医生

将有更多慢性病种可开长处方

...

这些目标,都在今日(4月20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市卫生计生委、市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召开的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公布。

2017年4月8日零时,酝酿多年的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正式实施。全市3700多家医疗机构参与医改。

此次医改的核心内容有三项:

1. 取消原有15%的药品(不含中药饮片)加成,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设立医事服务费,取消挂号费和诊疗费。

2. 对435个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实行“有升有降”的调整。

3. 实施药品阳光采购,降低药品采购价格。

这一年多来,你是不是也切身感觉到了医改带来的变化?医改一年究竟成效如何?快跟着健康北京一起来看看吧!

分级诊疗成效明显

此次医改通过对医事服务费的分层定价和差异化医保报销政策以及医联体建设,极大促进了分级诊疗。

北京医改一周年,更多患者从大医院走向社区,未来就医还会有4个新变化

医疗收入整体平移

医疗机构依赖60多年的药品加成补偿机制消失

北京医改一周年,更多患者从大医院走向社区,未来就医还会有4个新变化

新设立的医事服务费在改革启动后的第四周即可置换原来的挂号费、诊疗费、药品加成收入。医疗机构收入在总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结构得以优化,含金量提高。与改革前相比,医疗机构可支配收入总体趋势良好。新的补偿机制有效支持了医疗机构平稳运行,公立医疗机构对药品收入依赖了60多年的旧补偿机制在首都已不复存在。

药品阳光采购成效明显

药价整体下降8.8%

改革以来,全市医药费用仅增长5%左右,为2000年以来费用增幅的最低年份,已累计节省医药费用60多亿元。

北京医改一周年,更多患者从大医院走向社区,未来就医还会有4个新变化

医保患者负担平稳,困难群众救助力度加大

医保基金增加专项支出22.8亿元,减少个人负担近6千万元

北京医改一周年,更多患者从大医院走向社区,未来就医还会有4个新变化

同时,北京市还将社会救助对象的门诊救助和住院救助比例从70%调整到80%,门诊救助全年救助封顶线从4000元调整到6000元,住院救助全年救助封顶线从4万元调整到6万元;重大疾病救助比例从75%调整到85%,全年救助封顶线从8万元调整到12万元。社会救助对象门诊、住院和重大疾病救助政策范围内人均负担均减少了30%左右,有效缓解困难群众就医负担。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巡视员徐仁忠

介绍,北京市针对一些大病和重病患者也采取了措施。

比如,精神病患者实施按项目费用报销,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费用按照项目计价,最后按比例报销。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北京市把精神病患者住院报销的政策从过去的按比例报销调整为按定额报销。仅这一项去年一年医保基金增加支出2987万,但如果从个人负担的比例来看,改革这一年来和改革前一年比较,精神病患者住院患者负担下降了54%。

医疗服务改善明显

超九成患者支持医药分开综合改革

医改后,各医疗机构改进预约就诊服务,加强院内层级就诊转诊,增加知名专家团队服务,目前已达到 113个。

北京医改一周年,更多患者从大医院走向社区,未来就医还会有4个新变化

另外,全市26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了“先诊疗、后结算”服务方式,对60岁以上老年人减免医事服务费2665万人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可使用105种常用药品,开出2个月药品长处方4万余张,减少了患者往返医疗机构的次数,节约了患者的成本。

公众对于此次医改带来的这一系列变化反馈如何?

北京医改一周年,更多患者从大医院走向社区,未来就医还会有4个新变化

北京市统计局对全市10个区4200户低收入农户进行入户调查显示,96.4%的低保户对调整救助标准表示满意;对1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调查显示,患者对改革的支持率、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服务总体满意度达到99.6%。

北京医改一周年,更多患者从大医院走向社区,未来就医还会有4个新变化

接下来,医改还将进一步深化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离百姓最近,百姓的常见病、慢性病、健康管理,都应该由基层医疗服务中心提供。所以,他们的服务能力特别重要,”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素芳表示。

今年北京市将继续加大人才医疗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全科的医生的培养。到2020年,实现每万人口拥有3名社区全科医生。同时,也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儿科诊疗服务,到2020年争取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一名能够开展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的医生。

优化基层医疗机构药事服务

“所以下一步,北京市要优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配置。例如朝阳、石景山已经对社区药房进行了管理方式的创新和探索,引入了第三方专业化的药品配送机构来提供服务,解决了社区药房面积有限无法储存大量药品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今后可以进一步探索和推进的路径和方向。”

同时,雷海潮透露,北京市正研究在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四类慢性病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慢性病的病种,打通两个月的长处方,将患者的用药需求留在基层,进一步巩固分级诊疗的局面。

雷海潮表示,目前15所转型的医疗机构当中还有3所需要进一步完善,今年要完成这个任务。对于第一批进行转型的还要进行功能方面的考核。另外,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将与人力社保局、发改委、食药局、财政一起保证这项政策的持续推进。

紧密型医联体、会诊中心建设,方便患者就医

雷海潮表示,今年每个区将至少建立一个紧密型的医联体,实现老百姓比较顺畅的上下转诊,包括社区康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