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秋戰國的歷史來看,中國是不是「兵法之國」?

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戰爭一直都在持續,也可以說古代的社會中,戰爭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當然戰爭也是阻礙社會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戰爭最開始的形式是意見不同,然後升級為衝突,最後升級為大規模衝突,當上升到國家、民族的層面上時,戰爭就形成了。在不停的你爭我奪過程中,欺詐、隱瞞、離間、分化等等手段都在戰爭中運用開來,也就形成了專門用作戰爭的特殊方法--兵法!在我們熟知的兵法形成的春秋戰國時期,兵法如雲,這樣說起來,那個時候的中國就是名副其實的兵法之國。

春秋戰國時期最為知名的兵法當數《孫子兵法》,這是一部齊國人孫武寫的兵法。春秋末年,齊國人孫武到吳國居住,機緣交合之下認識了當時在吳國的楚國人伍子胥,經過伍子胥的推薦,孫武見到了吳王闔閭,並向其呈上了自己的十三篇兵法。吳王闔閭驚歎孫武的才能,重用孫武,用其訓練軍隊,從而成就了一隻無往不利的吳軍,在與楚國的征戰中,與越國的征戰中,這隻軍隊成為吳王闔閭的大殺器。《孫子兵法》也漸漸被人重視,直到現在已經擴散到了很多國家,也擴散到了如商場等諸多領域。

從春秋戰國的歷史來看,中國是不是“兵法之國”?

《吳子兵法》是衛國人吳起所著。得益於實踐出來的效果,《吳子兵法》在吳起為魏國訓練的軍隊“魏武卒”身上得到了最有利的證明。戰國時期,有幾大兵種,相當於那個時候的特種兵,排在首位的就是“魏武卒”,接下來是“秦銳士”、“趙邊騎”、“齊技擊士”,吳起用自己的方法訓練出來的“魏武卒”所向披靡,為魏國鎮守西方的同時,開疆擴土,將魏國的地盤向西擴張,侵蝕秦國土地,讓其不得東進。

從春秋戰國的歷史來看,中國是不是“兵法之國”?

《尉繚子》是由戰國末年的尉繚子所成的兵法著作,尉繚子此人在歷史上有一些爭議,分不清此人是魏國隱士尉繚子還是秦國的尉繚子,可這也並不能掩蓋《尉繚子》的光芒色彩。《尉繚子》一書一直影響著後世的戰爭進程,在經國治軍方面具有獨到的特點,當然這也與尉繚子曾經協助過秦始皇統一六國有著重要的關係。

從春秋戰國的歷史來看,中國是不是“兵法之國”?

《司馬法》,這是一部非常獨特的軍事著作,與其說這本書是兵法,還不如說這本書更像是後來的國防部作戰條令。《司馬法》有兩種解釋,一種是齊國人司馬穰苴的《司馬法》,一種是太公所著的《司馬法》,這兩種解釋中都關注了一個問題:戰爭中的士兵佈置與軍法體現等等,所以這算是一部國防作戰條令。

還有一部兵法--《鬼谷子》,鬼谷子本人並沒有在各國的戰爭中出現過,但是其弟子們卻出現了幾位軍事大家,一位是龐涓,一位是孫臏。龐涓帶領魏國的士兵打了許多勝仗,這些軍事知識都是鬼谷子所教導,孫臏的兵法除了得到鬼谷子的傳授之外,還得益於祖上的《孫子兵法》,所以孫臏能夠更勝一籌。

春秋戰國時期的兵法很多,有純兵法類的,也有諸如《鬼谷子》這樣加入了其他思想的非純兵法類,這些兵法是從無數的實踐中得來,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因為這些兵書,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也被稱之為“兵法之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