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茶,紅茶小百科

簡介

紅茶,英文為Black tea。紅茶在加工過程中發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為中心的化學反應,鮮葉中的化學成分變化較大,茶多酚減少90%以上,產生了茶黃素、茶紅素等新成分。香氣物質比鮮葉明顯增加。所以紅茶具有紅茶、紅湯、紅葉和香甜味醇的特徵。我國紅茶品種以祁門紅茶、正山小種等最為著名,在六大茶類中紅茶為第二大茶類。

紅茶屬全發酵茶,是以適宜的茶樹新牙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切)、發酵、乾燥等一系列工藝過程精製而成的茶。萎凋是紅茶初制的重要工藝,紅茶在初制時稱為“烏茶”。紅茶因其幹茶沖泡後的茶湯和葉底色呈紅色而得名。中國紅茶品種主要有:日照紅茶、祁紅、昭平紅、霍紅、滇紅、越紅、泉城紅、泉城綠、蘇紅、川紅、英紅、東江楚雲仙紅茶等。

講茶,紅茶小百科

歷史

紅茶的鼻祖在中國,世界上最早的紅茶由中國明朝時期福建武夷山茶區的茶農發明,名為“正山小種”。武夷山市桐木村江氏家族是生產正山小種紅茶的茶葉世家,至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

正山小種紅茶於1610年流入歐洲。1662年,當葡萄牙凱瑟琳公主嫁給英皇查理二世時,她的嫁妝裡面有幾箱中國的正山小種紅茶。從此,紅茶被帶入英國宮廷,喝紅茶迅速成為英國皇室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早期的英國倫敦茶葉市場中,也只由出售正山小種紅茶,並且價格異常得昂貴,唯有豪門富室方能飲用。正山小種紅茶因其品質特徵,在英國上流社會逐漸流行,成為不可缺少的飲料。英國人摯愛紅茶,漸漸地把飲用紅茶演變成一種高尚華美的紅茶文化,並把它推廣到了全世界。

1689年,英國更在中國的福建省廈門市設置基地,大量收購中國茶葉。英國喝紅茶比喝綠茶多,且又發展出其獨特的紅茶文化,均與上述歷史事件有關。因為在廈門所收購的茶葉都是屬於紅茶類的半發酵茶——“武夷茶”,大量的武夷茶流入英國,取代了原有的綠茶市場,且很快成為西歐茶的主流。武夷茶色黑,故被稱為''Black tea''(直譯為黑茶)。後來茶學家根據茶的製作方法和茶的特點對其進行分類,武夷茶沖泡後紅湯紅葉,按其性質屬於''紅茶類''。但英國人的慣用稱呼''Black tea''卻一直沿襲下來,用以指代''紅茶''。

講茶,紅茶小百科

紅茶怎麼選:

(1)手抓

首先用手去感觸紅茶條索的輕重、鬆緊和粗細。優質紅茶的條索相對緊結,以重實者為佳,粗送、輕飄者為劣。用手觸摸茶葉的最主要目的還是在於瞭解紅茶幹茶的乾燥程度。隨手拈取一根茶條,幹茶通常有刺手感,易折斷,以手指用力揉搓即成粉末。如果是受潮的茶葉,則沒有這個特徵。但是,在觸碰茶葉的時候,不要大把抓,避免手上的汗水滲入茶葉中。

(2)眼觀

隨手抓取一把幹茶放在白紙或白色瓷盤上,觀察紅茶幹茶的外形是否均勻,色澤是否一致,部分品種還需要看是否帶金毫。條索緊結完整乾淨,無碎茶或碎茶少,幹茶色澤烏黑油潤者為優;條索粗松,色澤雜亂,碎茶、粉末茶多,甚至還帶有茶籽、茶果、老枝、老葉、病蟲葉、雜草、樹枝、金屬物、蟲屍等夾雜物,此類茶視為次品茶或劣質茶。此外,通過沖泡後看湯色和葉底也能進行辨別。優質紅茶的湯色紅豔,清澈明亮,葉底完整展開、勻齊,質感軟嫩;次品茶和劣質茶的湯色則為紅濃稍暗、渾濁的色澤,有陳黴味的劣質茶則表現出葉底不展、色澤枯暗的特徵。

講茶,紅茶小百科

(3)鼻嗅

通過嗅覺來辨別紅茶是否帶有煙焦、酸餿、陳味、黴味、日曬味及其他異味。優質紅茶的幹茶有甘香,沖泡後會有甜醇的香氣;次品茶和劣質茶則不明顯或夾雜異味。事實上,在紅茶的加工過程中,如果加工條件(如溫度,溼度等)和加工技術(如萎凋、發酵等)控制不當,或者因紅茶成品儲藏不當,就會產生一些不利於品質的氣味。然而,有些不愉快的氣味含量較少,嗅幹茶時不容易被發覺,此時就要通過沖泡來辨別。如果發現含有酸餿味、陳味、黴味等,則不應飲用。如果自己存的紅茶出現潮味,若未發黴變質,可以通過適當加溫烘焙來處理;但若已生黴,則可直接丟掉。

(4)品嚐

當幹茶的外形、乾燥度、色澤、香氣等都符合選購標準後,可以取若干茶放入口中咀嚼辨別,根據滋味進一步瞭解品質的優劣。此外還可以通過開湯來進行品評。優質紅茶的滋味主要以甜醇為主,小種紅茶具有醇厚回甘的滋味,工夫紅茶以鮮、濃、醇、爽為主。這些特徵在次品茶身上則不明顯,而劣質茶的滋味為濃澀和苦澀,甚至有異味。

講茶,紅茶小百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