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問題,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01.

昨天下午,葉子老師在後臺收到一個孩子的留言:

老師,我開學上初三了,但是物理和數學都學不好,上課感覺聽懂了,但一做題就不會;語文的文言文和英語單詞背了忘,忘了被,總是記不牢,我還有救嗎?

對這個問題,我一反往常對孩子們溫和、鼓勵的態度,回覆說:

孩子,你想讓我怎麼回覆你呢?是希望我說“你沒救了”,好讓你心安理得地放棄自己嗎?

有救沒救,從來不在於別人的評價,而在你自己的努力程度。

這個孩子沒有再回復我,也許是因為被戳中痛處,傷心難過;但我更希望他是放下手機,放下顧慮,去發奮讀書了。

你的問題,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之所以這樣不留情面地對待這個孩子,是因為想起了楊絳先生那個故事: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十分崇拜楊絳。高中快畢業的時候,他給楊絳寫了一封長信,表達了自己對他的仰慕之情以及自己的一些人生困惑。

楊絳回信了,淡黃色的豎排紅格信紙,毛筆字。除了寒暄和一些鼓勵晚輩的句子外,楊絳的信裡其實只寫了一句話,誠懇而不客氣:

“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對於這句話帶給人的衝擊,知乎上有個網友這樣說:

我迄今都覺得這是對包括我在內的大部分人的精神苦惱的最簡潔而樸素的概括。

要麼多讀書,要麼少想點亂七八糟的東西,其實這兩點都是十分困難的——不僅是孩子,即使是大人,也嚐嚐陷入“想太多而做太少”的泥潭中。

你的問題,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02.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變得“精明”起來,做事情時,總是忍不住反覆問自己:我能走到終點嗎?終點有什麼呢?萬一終點給我的回報不夠怎麼辦?就像上面那個孩子一樣,他有努力學習的願望,但又忍不住質疑:還來得及嗎?還有救嗎?我能學好嗎?

這樣的反覆,磨損了我們本就有限的上進心和精力,最後,在這場徒勞的內耗之中,我們丟掉了曾經的夢想。然後安慰自己:看吧,我果然不行。

郭德綱曾經講過一個段子:

有一個人去廟裡拜佛:菩薩,請您保佑我中彩票吧。中了以後我會出錢重修廟宇,再塑金身。

一週後,這個人又來了:請保佑我中獎,重修廟宇,再塑金身。

半個月後,還是這個人,來許了一樣的願望,走了。

又過了兩天,這個人又來了,一進廟就說:我要把這砸了!都是騙人的!我根本沒中獎!

這時候菩薩說話了:首先,你得買彩票啊……

雖然這是個段子,但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你自己不努力,神都幫不了你。

你的問題,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03.

當然,我們不提倡大家不去思考,一拍腦子就憑著一腔熱情去做事。但是,一旦你經過權衡,確定了目標,便不要再舉棋不定,更不要患得患失——如果努力不能讓你得到你想要的,糾結更不能。

前幾天,看了許知遠以前採訪蔡瀾的節目。在節目中,許知遠一直試圖從蔡瀾身上挖出理想主義的一面,蔡瀾卻已對此毫無興趣——至少,他表現如此。他說:“你不要想得太多啊,老兄,你整天想太多。”


如果說許知遠的“想”,還屬於知識分子讀書後的“上下求索”,我們大多數的想,還處於空想、幻想、糾結的範疇。

所以,也許你目標宏偉,但是目標還在腦海裡徘徊;也許你躊躇滿志,但你還想更完美;也許你心有不甘,但是你還沒有想出更好的方向;也許你對自己不滿,但還沒有下定決心逼自己一把……

你有太多的理由,不行動。人生中的一大絆腳石:“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你不行動,上帝都沒法幫上你。

所以孩子,如果你還在想怎麼背得更快,別想了,拿起課文來就死背,揹著揹著就熟能生巧了。如果你大學目標是清華還是北大沒想清楚,別想了,先坐下來學習,高三再去找學長聊。如果你覺得明天再努力也來得及,高三再衝刺,那我告訴你,更別想了,沒有人會原地踏步等你。小跑都不一定不被甩下。記得《論語》中那句話: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只要你敢想,敢幹,從現在開始,任何事情都來得及。記住這兩條: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希望我們都做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