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壓正》——你看懂了姜文有什麼變化嗎?

《邪不壓正》——你看懂了姜文有什麼變化嗎?

1 、

姜文壓根沒打算在《邪不壓正》裡給我們看那個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北平。

在訪談裡,高曉松津津樂道地說他是多麼著迷於張北海原小說裡的"灰房兒、大槐樹、喇叭花兒、蟬鳴、衚衕口的洋車、果子攤兒"。姜文笑著說這些都留給你拍。他的北平沒有這些世俗回(yi)憶(yin)中帶著溫和氣息的舊念想,而是一個閃著刀光劍影的殺機和撲朔迷離笑意的隱喻童話世界。

雖是如此,這一次姜文依然很講究地呈現那些毫釐之間帶著舊北京城印象的細節:比如協和醫院西門口汽車環繞而出的匝道,鐘樓後影兒帶斜坡和矮牆的小院,更別提過去只要稍稍站高一點就盡收眼底的藏青色紋路橫豎交錯的瓦片房頂(為此姜文特地從北京定製了可以覆蓋四萬平米房頂的青色瓦片運到雲南外景地)。這些視覺元素對一個"北京孩子"來說挺重要,它們是這個城市暗暗隱藏的血脈。有它們在的時候,你不會覺出什麼驚天動地的異樣;但有朝一日它們沒了,這個城市就垮了。

在這些細節基礎之上,姜文放開了頭腦,用自己的想象對曾經的歷史進行了狠狠地"增強",以各種怪力亂神的意向和嬉笑怒罵的荒誕填充了那段本該是沉重甚至恥辱的歲月。

《邪不壓正》——你看懂了姜文有什麼變化嗎?

2、

姜文導演的電影作品,大概只有最早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帶著現實主義基調的正面浪漫情懷之作。從隨後的《鬼子來了》開始,他開始切斷敘事和表意之間的外在聯繫,逐漸走上了以特殊的類比化隱喻而"借題發揮"的道路。

如果說《鬼子來了》還有一條線索清晰,人物行為動機明確的故事線,那麼接下來無論是《太陽照常升起》,還是《讓子彈飛》或者是《一步之遙》,都被姜文納入了一個"如何不講故事,依然把電影拍好"的創作設定之中。在這幾部影片裡,電影的主線情節變成了簡單而直白的背景,而跳躍的碎片化情節、快如疾風的剪輯節奏、帶著濃厚舞臺色彩的連珠炮式誇張對白和亢奮激昂的人物情緒狀態成了表現主軸。

而在拼貼的片段和四處遊走的情節之外,他頭腦中想說的另一件事暗釦著人物的一言一行甚至是影片預設的走向:比如《讓子彈飛》中對群眾革命話語機制形成的探討,《一步之遙》中對"真相"為權力話語所扭曲的暗喻。這些核心主旨遠遠超越了影片表層敘事的承載能力,姜文也完全不想在故事講述中給觀眾出一份帶著讀解指導意義的"說明書"。讓人物們隔三差五地在臺詞中以嬉笑癲狂的方式甩出一兩個接駁暗喻的入口,已經是他對觀眾們釋放的最大善意。

用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的視聽元素構築外在形式,搭配語帶嘲諷玩世不恭的口吻,而內涵社會政治歷史思考的超越性母題,這是姜文做為一個導演在21世紀所形成的完整個人風格。做為觀眾,能不能接受他這樣荷爾蒙四處飛濺的表述方式,或者是否理解他暗藏玄機的內在意圖,這都是極具爭議的話題。

但在《鬼子來了》以降,他所涉及的每一個核心母題,都是曾對中國的歷史現實產生過至關重要影響的層面。從這個角度看,姜文是一個以看似嬉皮笑臉的態度進行嚴肅作者範兒思考的導演。這樣的人,在當下的中國電影圈裡,並不多見。

3、

《邪不壓正》中的李天然是個帶著怪胎多重身份的傻小子。

《邪不壓正》——你看懂了姜文有什麼變化嗎?

他身世未明,幼年跟隨東北師父學功夫,成年後在美國接受教育,操著一口臺灣腔,認協和醫院的西洋大夫為"爸爸",卻自視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

他身處1937年時局前所未有混亂的北平,受到和各國勢力都暗中勾結的警察局長朱潛龍以及日本特務根本一郎的前後夾擊,又被神秘勢力的代理人藍青峰收到賬下,對後者言聽計從唯馬首是瞻。

他回到北平時胸中懷著怒火從牙縫裡擠出兩個字"報仇",信誓旦旦要手刃當年虐殺他師父全家的朱潛龍和根本一郎。他也確實練就了只有傳說中的義和拳人士才會的飛簷走壁刀槍不入(能躲子彈),但真正實踐起來卻像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一樣左顧右盼,在提問"生存還是死亡"的問題之餘到處走神兒:泡妞、耍酷、洋洋自得地潛入日本人家偷東西、神魂顛倒中朝女人屁股後面蓋章。

亂世中,他被走馬燈一樣不斷在身邊出現而立場不明的各色人等徹底轉暈,雖然每每提起復仇就咬牙切齒,轉頭卻又稀裡糊塗被藍先生以無人能明白其奧妙的綏靖計謀勸服,心安理得跟著他的指揮棒瞎轉悠,甚至最後乾脆管後者也叫起了"爸爸"。

我們在此看到的是一個自我感覺良好也胸懷大志,但一到關鍵時刻就一腦袋漿糊,"大主意沒有,小聰明搓堆兒"("搓堆兒"是北京話中"氾濫"的意思),屢屢被各路人馬當成棋子下的糊塗蛋。他自我賦予的想象中的勇氣和堅定,與實際中表現出的盲從和猶豫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最致命的是,他沒有自己的主心骨,總得諮詢別人才知道自己下一步該往哪兒邁。

至此,各位明眼人終於可以把李天然和他身邊這些各懷鬼胎活動著的人物——藍青峰、朱潛龍、根本一郎,甚至唐鳳儀和關巧紅——都與那民國斷代史中湧現出的各個不同勢力一一對仗起來。

姜文借了《俠隱》的外殼,隨手在表面勾畫了一段段在舊北平房簷屋頂上發生的"陽光燦爛的日子",迷人又奔放。但內在他卻仍然遵循著一貫的借喻思路,用經過偽裝的故事情節和角色劍指那些曾經決定了未來中國命運的方方面面各色人物。他們無論善惡、強弱還是美醜,出於何種動機什麼目的,從屬於哪一個派別和勢力,都是決定那段歷史走向舉足輕重的因子。

姜文將他們的個性特徵通過巧妙地提煉、概括和再創造,植入了影片角色的肌體,然後扔給他們一個經過精心打造的童話中的北平,讓他們以荒誕派戲劇的方式重新演繹一遍那段可以從微觀中透視全局的歷史。

《邪不壓正》和《讓子彈飛》《一步之遙》構成了完全意義上的整體。與其說它們是"民國三部曲",倒不如說是"國民性三部曲"。至於其中到底誰正義,誰邪惡?或者誰聰明,誰笨蛋?找一本還沒經過簡寫的中國歷史書對著電影一起看,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歡迎朋友們觀看留言討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