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的暴行令人髮指,爲何蔣介石還要對日本「以德報怨」呢?

日軍的暴行令人髮指,為何蔣介石還要對日本“以德報怨”呢?

日本投降

蔣介石早年由清政府選送到日本陸軍預備學校——振武學校學習,在學校裡,蔣介石加入了孫中山的中國同盟會,在浙籍同盟會員中活動。蔣介石從振武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日本新溻縣某野炮兵聯隊實習,在那裡,蔣介石當了十個月的二等兵,而他本人也把日本新溻縣稱作為自己的“第二故鄉”。

關於如何對待戰後日本的問題上,蔣介石說:“能輔則厚,不能輔則仇。”意思是如果日本能成為對中國的輔助的話,那就親近它。那麼如果不能,那就成為敵人。正是基於這種想法,1945年8月15日,也是日本天皇宣佈投降的當天,蔣介石在重慶立即發表講話,以基督教徒式的口吻提出了對日本“以德報怨”的寬大包容政策,蔣介石說:“我們當然要嚴密責成它忠實執行所有的投降條款,但是我們並不要報復,更不可對敵國無辜人民加以侮辱,我們只有對他們為它的納粹軍閥所愚弄、所驅迫而表示憐憫!”

日軍的暴行令人髮指,為何蔣介石還要對日本“以德報怨”呢?

著日本軍服的蔣介石

蔣介石“以德報怨”的寬容政策,讓200多萬日本戰俘和僑民得以安全遣返;不僅如此,蔣介石還授意軍事法庭,對大多數的日本戰犯從輕發落,使得大批戰犯未受到應有的懲罰,就連罪大惡極的日本侵華總司令岡村寧次也被無罪釋放。在開羅會議上,即使面對美國總統羅斯福,蔣介石也毫不吝惜地對日本大發“仁慈”。當時,羅斯福非常坦率地問蔣介石:戰後日本會變成什麼樣呢?蔣介石說:日本戰後的政體、國家應該是由日本人民來決定的。從政治話術上來講,這句話一點毛病也沒有,但這裡隱含著另一層含義,就是日本人決定保存天皇制的話,那就實行天皇制。不僅如此,當羅斯福向蔣介石提出中國可以向戰後日本駐軍時,蔣介石反應消極。後來,蔣介石打算派六十七師進駐日本,但最終還是放棄了。

日軍的暴行令人髮指,為何蔣介石還要對日本“以德報怨”呢?

那麼,蔣介石對日實施“以德報怨”政策,是真的因為他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嗎?蔣介石是一個很狡猾、很現實的政治家,他為什麼會對一些戰犯採取比較寬容的態度呢?其實,他所寬恕的戰犯全都是帶兵的,當時還有一百萬日軍在中國境內,蔣介石是有點害怕的,如果真把這些日軍惹急了的話,就可能在中國打起一場混戰,所以蔣介石才對他們進行安撫。還有一個動機,就是希望日本在中國未來的內戰中幫助自己。

不管當時蔣介石是出於何種目的,而將200多萬戰俘和僑民安全遣歸日本、保全了天皇、沒有駐軍佔領而保全了日本領土的完整性、還有上文未提到的主動放棄戰爭賠款等等,這些實實在在的措施表明蔣介石對戰後日本的最大寬容是不容質疑。因此二戰後在一些日本政客中甚至流傳著“日本造就了蔣介石,蔣介石成全了戰後日本”的說法,許多日本人對蔣介石是感激涕零的,將他看作日本的“大恩人”,以至於今天的日本愛知縣還建有“中正神社”,以感懷蔣介石當年對日本的恩情啊!

親愛的讀者們,你們對這段歷史有何感想的呢?(本文是原創)

日軍的暴行令人髮指,為何蔣介石還要對日本“以德報怨”呢?

中正神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