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那些事(之九):简单有趣的玩具和游戏

大院那些事(之九):简单有趣的玩具和游戏

当年我们玩的游戏有四个明显特点:

一是不用花钱。我们玩的很多都是原生态的游戏,是指没有被特殊雕琢,最原始的、最随意、最接地气的游戏。要从父母捂着的口袋里掏出钱,买上一件新玩具是多么的不易,但不要紧,我们可以徒手玩或自制玩具。没有场地不要紧,因陋就简、见缝插针就能玩自己喜欢的游戏。

男同学喜欢的游戏和玩具:攻城;滚铁环;打水漂;抽陀螺;抬腿斗鸡;跳马;弹玻璃球;逗蛐蛐;赌香烟盒,赌洋画片;叠纸飞机;摔元宝;等等。女同学喜欢的游戏:跳皮筋,边唱:马兰花开⋯⋯;抓沙包、踢毽子;扔沙包;跳格子,每栋楼前都有用粉笔画的方格,用单腿跳;能玩出各种花样的翻绳。

夺地皮:大多数是两人游戏。先用小刀在地面画一长方形,从中一剖两半,再在旁边画一交叉十字,用小刀“夺”中心,靠近中心且刀不倒者先选“家”,而且先“侵略”,“侵略”对家只能一刀,且沿刀尖直线画线,并问对家要那部分。夺的土地必须与自己原有土地相连。如果不连或刀倒,就换由对方“侵略”。直至一家土地有一个方向小于两指,既“失败”,游戏结束。

二是锻炼了动手能力。在自制玩具和自发游戏的过程中,智力得到启发,动手能力得到增强。自己制作的玩具很多。用布头缝制成小口袋,装上小石子就是沙包。羽毛和铜钱捆绑扎成毽子,钢筋弯成圆圈做成铁环,弯折铁丝与皮筋组合成弹弓枪。木头削成陀螺,废旧画报折叠成小人、衣服、帆船、飞机。大院里竹子很多,可以制作小竹人,把一截细竹竿截成不同尺寸,用线串连起来。一般利用有缝的课桌做舞台,双手在课桌下拉动两条线来控制小竹人的舞蹈动作与节奏。

自制武器五种:一弹弓;二弹弓枪;三火药枪,用自行车辐条制作,辐条帽的小孔内塞上火药;四滋水枪,用竹筒和筷子制成;五桔子皮枪,一节鸭毛管,二头在桔子皮上穿一下就堵起来,一个细竹棍从一头穿上去,“碰”地一声就可以把另一头的桔子皮打出。

自制土火箭:把乒乓球剪碎,用锡纸包紧成火箭状,后面留一个小孔喷气,用火柴或蜡烛加热后即可喷气飞出。自做滑轮车,在木板下方安3个轴承,这是科技含量最高的玩具了。

三是基本都是集体活动。那时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太紧密了。由于家长顾不上我们,除了吃饭睡觉各自回家,其余时间都在一起玩,比跟自己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都长。玩伴是自由组合,相识相近相好的在一起,随便一件小事就搭帮凑对。一般都不愿意带比自己小的孩子玩,有些年纪小的孩子,属于跟屁虫型,喜欢跟着大哥哥、大姐姐玩,就苦苦央求带他们玩,十分可怜。那时候,惩罚别人最有效的一句话就是:不带你玩了。

虽然物质不富裕,却从不缺乏乐趣,我们有玩的时间和自由。有时候小孩子们拼命挤成一团,被挤压在里面的孩子最倒霉,几乎有窒息的感觉,外面的孩子非常得意,边挤边起哄喊到(一定要用南京话!):挤油挤油咋咋,挤出 * 来淌粑粑。

四是走进大自然。那个时代的童年,课业负担不重,到了文革期间,更是无学可上,闲在家里,也没有电子产品和网络,那每天干什么呢?自然要走出户外亲近大自然,把所有能去的地方都去到,所有能玩的都玩个遍。

初夏的晚上,当夜幕完全降临,每栋住宅楼前的空地上都能看到一束束手电筒的灯光在树上晃来晃去,上半夜大部分出土的知了蛹都成了孩子们的囊中之物。被捉住的知了蛹有的成了玩物,有的成了餐桌上的美食。我们还会结伴去小花园小河里摸鱼虾,当时餐桌上肉、蛋、鱼一类的荤菜是不多的,能吃到自己捕捉的鱼虾、知了,也是别有一番滋味。据说现在有的地方,知了蛹已经成一种非常受欢迎而且很贵的食物,能卖到几十块钱一斤!

我们还会去炮标大操场上钻进旧坦克车里玩耍。就连地上的蚂蚁大战,也能津津有味地看上半天。在草场上捕获小小的莹火虫,把它装在小瓶子里,挂在蚊帐里面,伴随着点点闪亮的莹火而进入梦幻的世界!

看看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功课重压,几乎失去了与邻居孩子一起玩的机会,当年的很多游戏现在已经失传了,很多的乐趣也没有了。儿时的童年和现在孩子的童年,如果让我挑一个,我宁愿要我那时的童年。

全文共十二节,未完待续。

文:沙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