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有效改善母牛繁殖能力

k提高母牛繁殖力是一個技術、經濟、組織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課題。繁殖力水平的高低,標誌著獲取畜產品能力的大小,影響養牛業的發展。牛的繁殖力,首先決定於其本身,即遺傳,其次就是我們為發揮其遺傳潛力而採用的各項措施。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如何提高母牛繁殖力 提高母牛繁殖力的技術介紹給大家。1、加強空懷母牛的飼養管理加強空懷母牛的飼養管理,使母牛能夠正常的發情、排卵、配種,避免出現發情排卵異常、不孕的現象。空懷母牛的飼養管理重點是避免母牛不孕,因此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查清不孕的原因,並採取有效的措施來提高母牛的繁殖力。母牛不孕很大程度上與營養有著直接的關係,因此要在飼養上提供充足且配比均衡的營養,以滿足空懷母牛的營養需求,尤其是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需求。如果母牛的營養不足或者缺乏會導致母牛的在空懷期發情推遲或者不發情;而營養過剩則會導致母牛過肥而使脂肪在生殖器官上大量沉積而影響生殖機能的正常發揮,常表現為卵子出現發育障礙,無法正常排出,激素的分泌紊亂等。因此要保證適宜的營養,一般使母牛保持中等偏上的膘情即可。合理的搭配日糧,並且要保持飼草飼料多樣化,新鮮、無黴變腐敗。加強管理,保證母牛的運動量,這對於提高母牛的體質和繁殖力都很有幫助。給母牛提供適宜的生活環境,提供科學的管理方法。對於產後久不發情的母牛要及時的查出原因,及時對母牛的健康、營養狀況以及生殖器官和功能進行檢查和治療,以預防不孕的發生。如果有必要可採取藥物催情的方法,促使母牛發情,以提高母牛的配種受胎率。2、做好母牛的發情鑑定適時配種做好母牛的發情鑑定1二作,掌握母牛的發情、排卵的特點,做到適時的配種是提高母牛配種受胎率,提高母牛繁殖力的重要措施。研究表明,由於配種時機不當而引起的不孕要比由繁殖疾病引起的不孕要多。因此適時配種對於母牛的繁殖力影響非常大。通常母牛的發情週期為18~21天,一個發情期可持續1-2天,母牛正常發情時會表現出一系列明顯的特徵,這就要求配種人員要做好母牛的發情觀察工作,掌握好母牛的發情鑑定技術,以保證配種時間的準確性。一般母牛發情時會表現為食慾不佳、精神不安、不斷的嗚叫、尿頻、拱背,交配欲強烈,爬跨其他牛,陰戶有白色半透明的黏液流出,出現靜立反射。排卵一般出現在發情結束後10~15 h,因此選擇在母牛上午發情,當天晚上8-10點配種,第2天上午7~8點復配1次;下午發情則在第2大上午8~10點配種,下午或傍晚復配1次,效果較好。母牛通過自然交配的配種受胎率較低,易出現空懷,所以生產上廣泛使用人工授精技術。目前凍精冷配技術在我國得到了大力的推廣,這樣可以大大的提高母牛的配種受胎率。在操作時要注意凍精的解凍工作,並在配種前要做好牛體和用具的消毒工作,以防止母牛感染陰道炎或者子宮炎等生殖系統疾病。在進行人工授精時要正確掌握技術方法,以提高受胎率,同時還可避免母牛的陰道受到損傷

3、加強妊娠母牛的飼養管理母牛在妊娠期的飼養管理的目的是保證胎兒正常的生長髮育、維持適宜的體況以及為產後的泌乳做好準備。要根據母牛妊娠期的不同階段提供不同的飼養管理方法,但是要注意在整個妊娠期都要做好保胎的工作,防止發生流產、死胎、早產、難產等現象。首先要提供適宜的營養,母牛在妊娠初期,胎兒的生長髮育還較慢,營養的攝人僅用來維持所需,胎兒主要依靠子宮內膜分泌的子宮乳作為營養,隨著妊娠的繼續,營養的來源則是通過胎盤吸收母體的營養,因此要加強這一階段的營養供給,如果這一時期營養不足,會導致胎兒發育不良,甚至會出現死亡。在妊娠後期,胎兒的生長迅速,營養的需求量大增,如果不注意加強飼養,極易導致母牛產弱犢、死胎。因此要提供適宜的營養,注意各營養物質,尤其是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的量以及比例。妊娠母牛要嚴禁飼餵發生黴變、有毒、冰凍的飼料。

4、做好分娩產犢的工作做好母牛臨產前的鑑定工作,母牛在分娩前多表現為外陰腫脹、乳房膨脹,陰門處流出透明黏液,臨近分娩時會出現陣痛,臥立不安,排洩頻繁,行動不安。要提前的將臨產母牛轉入產房。做好接產的準備工作,包括環境的清掃、牛體的擦洗、工作的準備和消毒等,做好分娩時的接產工作。最好將母牛能自行的產犢,如果發生難產時要及時進行人工助產。待產出犢牛後要做好犢牛和母牛的護理工作。為了促進母牛在產後儘快的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同時防止發生疾病,要加強母牛產犢後的護理工作。對於剛分娩完的母牛,可用溫熱的肥皂水或者高錳酸鉀溶液來沖洗母牛的外陰部和周圍部位。圈舍內被汙染的墊草墊料要及時的更換,並保持圈舍清潔、乾燥、溫度適宜。注意觀察母牛產後胎衣和惡露的排出情況,如果分娩後24 h胎衣未排出則應視為胎衣不下處理,如果母牛在分娩後15天惡露還未排盡則要找出原因並及時的解決。母牛在產後要採食適口性好、易於消化的飼料,這對於消化機能的恢復很重要。

如何才能有效改善母牛繁殖能力

1.做好母牛的發情觀察牛發情的持續時間短,約18h,25%的母牛發情徵候不超過8h,而下午到翌日清晨前發情的要比白天多,發情而爬胯的時間大部分(約65%)在18時至翌日6時,特別集中在晚上20時到凌晨3時之間,爬胯活動最為頻繁。約80%母牛排卵在發情終止後7-14h,20%母牛屬早排或遲排卵。據報道,漏情母牛可達20%左右,其主要原因是辨認發情徵候不正確,懷孕母牛有5-7%會表現發情。

2.適時輸精把一定量的優質精液輸到發情母牛子宮內的適當部位,對提高母牛受胎率是非常重要的。牛一般在發情結束後排卵,卵子的壽命為6-l0h,故牛在發情期內最好的配種時間應在排卵前的6-7h。在實際生產中當母牛發情有下列情況時即可輸精,①母牛由神態不安轉向安定,即發情表現開始減弱;②外陰部腫脹開始消失,子宮頸稍有收縮,粘膜由潮紅變為粉紅或帶有紫青色;③粘液量由多到少且成混濁狀;④卵泡體積不再增大,皮變薄有彈力,泡液波動明顯,有一觸即破之感。

3.提高輸精效果除了適時輸精外,尚可在輸精的同時淨化子宮,以提高受胎率。其方法為在母牛配種前後用紅黴素100萬IU,蒸餾水40ml,稀釋後用於子宮淨化。也可應用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在配種前8-12h子宮注射硫酸新斯的明l0mg,並注射青黴素80萬IU和生理鹽水30-50ml混合液。

4.注意牛的營養加強牛的營養供給,特別是對於高產牛(如奶牛)在妊娠期的營養水平。為牛提供均衡、全面、適量的各種營養成分,以滿足牛本身維持和胎兒生長髮育的需要。對初情期的牛,應注重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營養的供應,以滿足其性機能和機體發育的需要。但過高的營養水平,常可導致公牛性慾及母牛發情的異常,應保證種牛體況不過度肥胖或消瘦。青飼料供應對於非放牧的青年牛很重要,應儘可能給初情期前後的公母牛供應優質的青飼料或牧草。

5.加強牛的管理在牛的繁殖管理上,要注意牛場環境的影響,儘可能避免炎熱或嚴寒,特別是前者對牛的影響。實踐和研究都證明,炎熱對牛繁殖的危害要大大高於寒冷。在炎熱季節,重點是加強防暑降溫措施。例如,可採取遮蔭、水浴等辦法降溫。要注意母牛發情規律的記錄,加強流產母牛的檢查和治療,對於配種後的母牛,應檢查受胎情況,以便及時補配和做好保胎工作。要做好牛的接產工作,特別注意母牛產道的保護和產後子宮的處理。給產後母牛灌服初乳或羊水,能促使胎衣排出,對母牛產後的子宮復舊有一定效果,從而縮短產犢間隔。為了提高牛的繁殖效率,應當保持合理的牛群結構。不同生產類型,基礎母牛佔牛群的比例有所區別,乳用牛約為50-70%,肉牛與乳肉兼用牛約為40-60%比較合理。過高的生產母牛比例,往往使牛場後備牛減少,影響牛場的長遠發展;但過低的生產母牛比例,也可影響牛場當時的生產水平,影響生產效益。6.防治牛的不孕症牛的不孕症類型很多,病因也很複雜。必須分門別類,採取綜合防治措施。對於先天性和生理性的不孕,如公、母牛生殖器官發育不正常、子宮頸狹窄、位置不正、陰 道狹窄、兩性畸形、異性孿生母犢、種間雜交後代不育、幼稚病(即功能性不孕)等,應注意選擇,淘汰。異性雙胎中90%以上母犢先天不孕,應及早淘汰。老齡母牛繁殖力減退,也應及時淘汰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