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哭!再哭就打你!——粑粑麻麻,这样教育真是神逻辑!

家里有娃之后

生活的酸甜苦辣才真正来了

当宝宝还在肚子里的时候

大家都期待着它出生那一天

出生后又期待着他长大

等他会爬会走能说几个词的时候

开始懊恼

小孩怎么变得不听话了?

越长大越麻烦?

不许哭!再哭就打你!——粑粑麻麻,这样教育真是神逻辑!

当孩子不停地哭闹,怎样哄也哄不停的时候,身为父母的你是否也会失去耐性,很大声地向孩子吼叫,以“不要他了”等之类的话,制止、威怯他不要再哭泣了呢?

当父母甩出这样的话来的时候,通常就可能意味着父母已经到了极点,用尽了所有方法都不能使孩子停止哭闹,不知道怎样办才好,最后才用威怯这个杀手锏。但是,这样做真的有意义吗?“易燃易炸”的父母们是不是也该反省反省......

一个小小孩,如果他干干净净

衣帽整齐,如果他规规矩矩

这可并非一件多好的事

如果他一开口

便是叔叔好阿姨好再见再见你好

如果他四岁就能让梨

这又有什么意义

一个小小孩,应该是满地乱滚

满街疯跑,脸和小手都脏兮兮的

还应该有点坏,有点不听话

他应该长时间玩着毫无目的的游戏

他是一只自私、可爱又残酷的小动物

他来到世上,是为了教育我们

让我们得以再一次生长

而不是朽坏下去

——海桑诗集《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

孩子们来到世上不仅仅是长大成人,更重要的是对家长们来说,是一次重生,是一场自我修炼。

不许哭!再哭就打你!——粑粑麻麻,这样教育真是神逻辑!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运动能力的发展

宝宝的身体活动能力逐渐成熟,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的独立活动空间,因此不断地去独立尝试做新的事情。这时,很多妈妈对宝宝的行为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使宝宝产生不满情绪,自然就跟妈妈对着干了,所以“不听话”。

自我意识发展

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加上他开始意识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么事都想参与,但这种表现往往与你的规范相抵触。如果你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身上,他就会反抗,进而产生挫折感,时间一长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宝宝好奇心强,对什么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这种好奇的探索心理,认为宝宝是在胡闹、调皮而限制他的行动,甚至训斥、打骂他,很容易引起宝宝不满,“不听话”就由此而生了。

不许哭!再哭就打你!——粑粑麻麻,这样教育真是神逻辑!

孩子真的需要你去骂吗?

其实,很多时候你的焦虑往往比孩子的问题本身更可怕。

比如一个孩子刚刚学说话,口齿不清,一着急就结巴。我想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孩子有时候急着跟我说一件事的时候,就会急得说不清,我会听着,告诉他慢慢来,一句话允许他说几遍。慢慢地,他不再说话打结,表达越来越流畅。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说不清话,心里很着急:这个孩子今后读书怎么办?会不会变成一个结巴子?那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办?被焦虑控制之后,爸爸妈妈就会严厉而急切地关注这个问题,第一遍可能耐心教导,第二遍如果还老样子,直接就劈头盖脸地骂过去,结果就是孩子越说越结巴。

本身一个不严重的问题,被父母焦虑的情绪影响着,变成了真正的问题。

不许哭!再哭就打你!——粑粑麻麻,这样教育真是神逻辑!

‍不吼不叫做有修养的父母

① 耐心倾听

家长经常责骂孩子,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更加不听话。这时,家长应该冷静下来,问清楚孩子犯错的原因,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也许事情并不是想的那么糟糕!

② 放下身段

家长如果一直采用上下级的方式命令孩子,非但不能让孩子听话,反而会激化与孩子之间的矛盾,不防试着放下身段,多用商量的语气来和孩子交流,少些命令,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家长的建议。

③ 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后果

有的孩子,家长怎么教育都听不进去,家长在确认没有危险的情况下,不防让孩子去体验一下不听家长话的“后果”,自身的体验,效果强过父母劝说百倍。

④ 结合实际情景教导孩子

用具体的情景去教导孩子,更容易引发孩子的同理心,让孩子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利用故事情节让孩子联想到自己的行为,从故事中明白怎样做才是对的。

⑤ 给孩子另一种选择

教育孩子时,采用讲道理的方式,孩子听不进去时,不如换个思路,给孩子另一种选择。

情绪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影响力,具有极强的感染性。父母常常大发其火的话,孩子也会慢慢变得没有耐心,既对父母充满抵触、逆反,对同龄人也不太友好。

所以说,父母的情绪稳定,对孩子非常重要。另外,父母只有在控制住自己情绪的状态下,才有耐心去倾听孩子犯错后的解释,才能有足够的理智去开导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