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搭档韩昭侯和申不害

在战国七雄中,韩国因为地缘关系以及国家实力原因,一直是一个存在感比较低的国家,而且也基本没有出现过能力很强的君主,似乎命中注定韩国就是来打酱油的,每天看着日出东方,日落西方。但是一个君主的出现,使韩国一下子成为各诸侯注目的焦点,他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韩国在战国时期的第六任君主韩昭侯。当然,也要带上他的最强CP申不害。

韩昭侯,姬姓,韩氏,名武,公元前362年--公元前333年在位。申不害,战国郑国人,韩国吞并郑国以后,变为韩国人,专攻“黄老之术”,以“术治”著称,著有《申子》。韩昭侯在位初期,韩国政治混乱,朝令夕改,官员臣民无所适从,韩昭侯不甘心继续打酱油,到处寻找人才,变法图强。后来,在韩国做小官的申不害经过一件解围事件走入他的视线。公元前354年,魏国出兵攻打韩国,并包围了宅阳,韩昭侯束手无策。这时候申不害让韩昭侯执圭去面见魏惠王,以示弱魏国,并对魏国大加追捧,以此来取悦魏惠王,并博得其他诸侯国的同情。韩昭侯按照申不害的说法去做了,魏国果然撤兵了。申不害非常善于揣摩君主之意,公元前354年,魏国攻打赵国,赵国请求韩国支援。韩昭侯就问申不害该怎么办,申不害说这是国家大事必须深思,于是没有当场表明态度,后来他让两个辩士向韩昭侯进言,申不害察言观色,准确揣摩到韩昭侯的意思,最终让韩昭侯联合齐国,伐魏救赵。

黄金搭档韩昭侯和申不害

战国七雄地图

韩昭侯越发赏识申不害,公元前352年,正式任用申不害为丞相,进行变法。君臣二人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经过15年的变法,韩国君主专制加强,政治趋于稳定,人民逐渐富。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君臣二人组实施的变法,可以从以下几个小故事看出梗概。

遵循法令,不徇私情。有一次,韩昭侯对申不害说,这法令也颁布了,但是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啊。申不害说法令就是要有功者才能赏赐,有才能者才能授官,君上您去老师被周围的人言所左右,实施起来就难了啊,韩昭侯觉的不错,就决定铁面无私。后来申不害想帮自己的堂哥谋个差事,韩昭侯果断拒绝,并用申不害之前的言论反驳他,申不害知道自己错了,只得下跪谢罪。

“治不逾官,虽知弗言“。就是只管自己分内的事,别的事都不要插手。有一次韩昭侯喝酒喝醉酒了,倒头便睡了,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身上多了一件衣服,心里感觉很温馨。于是就问左右是谁帮他加的衣服,原来是一个掌管帽子的侍从,这下韩昭侯非但没有奖赏这个侍从,反而把他斩首了,同事惩罚了掌管衣服的侍从。

“制造神秘,洞察秋毫”。有一年,韩国的粮食价格突然无故飙升,韩昭侯断定是粮仓管理出了问题,于是就派人秘密检查,果然发现粮仓的种子被管理私下卖了很多,导致价格飙升,韩昭侯果断处理了这次案件。申不害让韩昭侯要保持深度,不要喜形于色。有一次,他吃饭的时候,发现肉羹里面夺了一片生猪肝,侍卫很害怕,要把大厨抓起来,而韩昭侯却让他们去追查大厨的助手,结果出来,原来是助手为了取代主厨,私下放在里面的。每当遇到有军国大事,韩昭侯总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就寝,妻妾、侍从都得离开,因为他害怕自己睡觉的时候说梦话,把重要的机密给泄露出来,可见韩昭侯想的是多么深远。

黄金搭档韩昭侯和申不害

战国时期的变法

韩昭侯和申不害这对黄金搭档合作十五年,为韩国的富国强兵做出了努力,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短暂时间内还可以自保。据说当时天下最强的弩就出自韩国。但是他们的变法过分追求权术,而且有很多内容不合理,比如“治不逾官,虽知弗言”,大家知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如果只为了遵纪守法,只为了固守本职,就闭目塞听,那对国家的危害是巨大的。最重要的是这种政策产生了一个后果,即“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如果君主是个明主,那么政策实施正确,那么国家能够富强,如果不遇明主,那么国家则会一败涂地。所以这对君臣的变法并不彻底,成效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