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供應十年新低無解背後,深圳出路在哪?

摘要:如果我們最成功的特區不能滿足公眾的住房需求,特區還有啥意義

住宅供應十年新低無解背後,深圳出路在哪?

撰文|張銀銀

對於深圳樓市來說,又是遺憾的一年。

媒體報道稱,2017年,深圳新房住宅供應33707套,成交25820套,均創下10年來的最低水平。

2015、2016年,深圳住宅供應分別為6.3萬套和4.4萬套——2017年,比2016年下降了30.4%。

此前,深圳計劃2017年新建商品房供應量提高到8萬套,保障房計劃供應量也由去年的4萬套增加到今年的5萬套,增長約20%。最終結果卻如此之低……

住宅供應十年新低無解背後,深圳出路在哪?

如果說成交下降,供應增加,這算是調控、長效機制真起了一定作用。現在情況是供應也創下多年新低。

雖然數據顯示深圳房價略跌了一點,但考慮到供應的區位和延後開盤等情況,最關鍵的是,這是在史上最嚴厲調控之下的“成績”。

換句話說,如果不發生嚴重的經濟、金融危機,調控只要稍微放鬆,以這個供應情況,深圳住房上漲的壓力可想而知。

深圳的邏輯很簡單,供應太少,房價漲的壓力實在太大。優質就業崗位那麼多、有錢人那麼多,加劇了深圳的房價上漲勢頭。

道理既然如此簡單,解決之道不就是加大供應。深圳方面有這個意思。

在兄弟廣州喊出了,五年75萬套房之後,2017年11月,深圳也不甘寂寞,“十三五”擬新增住房有效供應65萬套。

槓桿遊戲曾寫文說,可謂是振奮人心。如此高的供應計劃,對於深圳來說,可謂是久逢甘霖。但問題是深圳能否完成這個計劃?

2018年已經開始,“十三五”過去足足2年,剩下3年要完成這個目標,難度不小。

通過上文我們發現,“十三五”前兩年,深圳商品住宅供應不到8萬套。當然,還有部分保障房。

住宅供應十年新低無解背後,深圳出路在哪?

2016年,深圳計劃供應居住用地125公頃,但實際供應居住用地面積98.5公頃,只完成了全年計劃供地任務的約78%。

而98.5公頃是個什麼概念?也就是98.5萬平米。就算容積率為3,頂多也就只能蓋不到300萬平米的房子。換算成套數,不過3、4萬套房子罷了。

2017年,深圳商品房和保障房用地擬供應218公頃。但在《都罵北京宅地供應不夠,這幾個城市更少!十大城市近3年供地排名》(12月4日)一文中,槓桿遊戲發現,深圳2017年供應非常低。

那麼,2018年深圳能供應多少房子就會成為問題。因為建房子得先有地供應!

2018年咱就不說了,反正總的來說,按照深圳的計劃,“十三五”剩下這3年,深圳還差四五十萬套房子。深圳“十三五”住房供應65萬套的目標中,商品房為30萬套,另外35萬套為保障房和人才房。簡單一算,剩下三年商品房缺口依舊有20萬套左右。

很久以前,槓桿遊戲查閱過深圳統計年鑑發現,除了21世紀初,深圳有幾年住宅竣工面積超過400萬平米/年外,大部分時候都很低,兩三百萬方的年竣工面積。

如果這個效率,實在不敢想象。

深圳問題到底出在哪裡?開發商熱情很高,全國優秀開發商都恨不得拿下深圳的地,購房剛需也非常足,流入人口數字大到驚人——問題在於深圳宅地供應難。

住宅供應十年新低無解背後,深圳出路在哪?

深圳市域面積全國十大城市中最小。整個深圳經濟特區1996.85平方公里,通過《深圳市城市建設與土地利用“十三五“規劃”》,槓桿遊戲看到,至2020年,深圳要求基本生態控制線範圍面積不少於974萬平方公里。

至2020年,深圳市建設用地總規模被要求控制在1004平方公里以內。

沒有多少地給你蓋房子。

按照這個計劃,到2020年,新增建設用地控制在87平方公里以內,完成建設用地清退58平方公里。可棚改、舊改、廠改也不是那麼容易,利益協調糾紛很多。

也就說,計劃容易、供地執行真的太難。

而僅2016年,深圳市年末常住人口就增加了62.97萬。而外界,對於深圳實際人口的估計實際更多。

住宅供應十年新低無解背後,深圳出路在哪?

可以說,就算深圳完成了上述供地、供房計劃,供需矛盾依舊存在。有沒有辦法?

產業疏導,特別是中高端產業的轉移、疏導是不容易的,經濟、金融中心往往是資源、人才越來越集中。

槓桿遊戲覺得:深圳有必要減少限制開發區域、犧牲一些森林覆蓋率;擴大特區範圍,為深圳注入更多轄區;給小產權房一定轉正的可能,平等土地供應權,讓這些地上可以蓋出更高的房子,向天空要面積。

深圳是特區,就是要幹一些外界不敢想、不能幹、不願意乾的事,就是要做一些嘗試和努力。曾經深圳幹了很多驚天地的事情,未來呢?如果我們最成功的特區不能滿足公眾的住房需求,特區還有啥意義?

歡迎各位杆友關注“槓桿遊戲”的備用號“泡沫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