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阳光存折”让贫困户收获希望

盛夏时节,吕梁市石楼县11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这些贫困户太阳能发电站不仅电力自给自足,还能把富余的电卖给国家赚钱。他们在手机APP发电检测软件上能看到并网电站当日的发电量、收益、减排等数据以及相关数据曲线图。今年4月开工建设的郭家河30MW光伏扶贫项目建成并网发电后,又能带动1000户建档立卡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每年增收3000元。这对加快该县精准脱贫步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生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石楼县平均日照时数2566.2小时,光照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光伏发电站。把太阳能板安在屋顶,就相当于安装了一个小型的发电站,发出的电以每度0.85元的售价全额上网(与国家电网并网)。截至目前,全县9个乡镇11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建设光伏扶贫电站容量总规模73.3MW,惠及贫困户7650户。其中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容量规模43.3MW,建设35个电站,惠及贫困户6650户;集中式光伏电站1个,容量规模30MW,惠及贫困户1000户,铺就了该县脱贫的“光明之路”。

今年36岁的贺瑞明,家住义牒镇留村,为父母安装了20块墨蓝色的太阳能电池板,项目并网运行后,每月发电量预计达到400多度,不仅满足了父母家里每月的耗电需求,而且还可赚得额外几百元的收益,成为了他们养老的一种全新方式。说到家里的光伏系统,贺瑞明笑得合不拢嘴,之前哪懂什么光不光伏啊,现在才知道这玩意这么好啊!自家的屋顶“晒太阳”就能晒出钱。贺大爷家安装有两个电表,一个是用来统计家庭用电量,另一个电表就是用来统计送出至国家电网的电量。“从昨天并网到现在已经走了35.1度电啦,差不多就是个30块钱的收入。”贺瑞明看着家里电表显示的数字,兴高采烈地对笔者说。

据了解,小电站的成本大约4万元,这钱的来源是贫困户贷款,由政府全额贴息,质保期为25年,每年可平均发电7500度,每度电费是0.85元,每年可收入大约6350元。也就是说,6年多贫困户就可以回本,而电力公司和贫困户签订的售电合同是20年。

2016年第一批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容量规模为3.1MW,建设18个电站,惠及贫困户620户,于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并网发电,到2018年3月底累计上网电量260万度,从目前的上网电量看,每年光伏资产预计总收益365万元,除运维费外全部用于扶贫。

山西以南,石楼是光照条件最好的,空气清洁度也很高,特别适合发展光伏发电项目,经过石楼县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地宣传,村民渐渐接受了这场“屋顶革命”,安装发电板的积极性高涨,接下来石楼县计划把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到全县所有符合条件的住户中,在帮助困难群体脱贫的同时推进整村光伏。 (郑慧梅 李晶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