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緒朝只有18個巴圖魯,其中有一個是廣西壯族的張世榮

巴圖魯是勇士的意思。 有巴圖魯封號的人並不多,光緒朝獲封巴圖魯稱號只 18人。 清朝光緒時期,廣西百色出了個壯族“巴圖魯”張世榮。張世榮原籍廣西武緣四坡(今平果縣四塘鎮),是安南(越南)抗法戰場上名震一時的將領。

張世榮的曾祖父張英才是思恩府武緣縣(今武鳴縣)陸氏大族的上門女婿。由於母族人瞧不起,其子張國清攜家帶口,來到現在的平果坡造一帶一個叫淥谷的地方。靠帶來的財富成為成為淥谷一帶富戶,後來因戰亂又遷移到現在的四塘鎮龍盤村坡舊屯安居。

張世榮是父親張成丈第二個妻子所生,12歲時,父母就都過世,兄長都不養他。張世榮沒有名字,因在家中排第三,就叫張三斡。張世榮後來到達沙屯一帶給人放牛。他靠吹木葉能指揮牛群進退聚散,同伴們紛紛歎服,願以花生、紅薯等食物給他多他作酬,代幫驅趕牛群。但有一惡少眼紅他,想置他死地。為安全起見,他去感圩(今屬平果縣太平鎮)投靠凌阿東,學了一手武藝。凌阿東是會黨頭目,張世榮跟隨他出生入死,最後為官兵鎮壓,凌阿東戰死。他想為凌阿東復仇,但報仇未成,便另謀出路。一天,張世榮在山道遇一群土匪想搶劫他,卻為他制服。土匪便邀他入了夥。

一天,有一男人被人追殺,,張世榮率眾擊退追兵,救了這名男子。沒料此人正是西林西鄉團總岑毓英。岑毓英因與東鄉團首領葉正邦爭鬥失敗,而遭到追殺。張世榮早就聞岑毓英忠勇大名,一見如故,與岑結為異姓兄弟,但岑毓英認為做土匪不是長久之計,決定去雲南闖蕩,張世榮便送他一筆錢,並親自挑選了幾十個精幹的弟兄隨岑毓英前往雲南礦山做護礦隊。

咸豐六年(1856 年)因漢族土霸王勾結地方官府殘殺回民,導致雲南發生大規模回民起義,昆明城被圍困。歲期間,岑毓英率護礦隊投奔官兵,參與鎮壓回民起義。岑毓英深感人手不夠,就寫信給百色的張世榮,讓他前去支援。張世榮就帶領親信奔赴昆明,人城後,得知圍城的回民義主叫馬如龍,決定孤身一人前去秘密會見。原來張世榮曾經救過馬如龍。經過張世榮從中斡旋、勸說,岑毓英就拿出誠意招安了馬如龍,化解了一場一觸即發的戰事。張世榮自此加入岑毓英的隊伍,岑毓英留他在身邊做護衛。同治七年(1868 年)三月,岑毓英受任雲南巡撫,張世榮出任花翎副將盡先補用遊擊永昌協右營守備。光緒五年(1879 年)任騰越(雲南騰衝)都司,光緒六 年(1880 年)在昆明任權督左守備(相當昆明警備司令)。

光緒十 年(1884 年)二月,在中法戰爭中,已晉升雲貴總督的岑毓英指揮西線滇軍對法作戰,法軍退守宣光城。宣光城位於越南北圻中部,陸路可達滇桂兩省,水路可順紅河直抵河內。為北圻戰場中法兩軍必爭之地。1884年10月中旬,北圻戰場西線清軍主帥、雲貴總督岑毓英根據清廷正式對法宣戰後確定的東南沿海防禦、北圻陸路反攻的戰略方針,指揮滇軍、黑旗軍分兩路進軍:一路為劉永福黑旗軍10營3700人和滇軍5營2500餘人,陸續佔領宣光外圍地區,達成對宣光包圍的戰役態勢;另一路滇軍7000人南下威脅興化、山西,以牽制河內法軍。法軍工事堅固,我清兵受損嚴重,岑毓英便採取“圍城打援”的策略。11月初,法軍多次沿清河船運援兵赴宣光,均於左育地方遭黑旗軍截擊,損失較大。法軍又派大型軍艦5艘、商船1艘,拖帶木船10餘隻,滿載2000餘名侵略軍,逆水而上,得以衝到宣光,增加了清軍攻城的困難。12月以後,清軍總兵力增加達1.6萬人,岑毓英也於1885年1月上旬進扎館司,親臨前線指揮。26日,清軍6000人從城南發起強攻,一舉攻克並焚燬法軍城南大寨,直逼城下,並於31日奪取城南炮臺。法軍困守孤城。2月,清軍採用挖地道炸城牆的戰法連續攻城,岑部滇軍以地雷炸破宣光城牆,張世榮親率尖兵衝入城內突人敵陣, 一度失聯,岑毓英以為他死了,還寫了一副對聯: “哭將無殊哭弟,仁民必更仁親。”未料張世榮脫險,因作戰英勇獲光緒皇帝賜封“綽勒歡·巴圖魯”榮譽稱號。

清朝光緒朝只有18個巴圖魯,其中有一個是廣西壯族的張世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