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錢穎一:我們目前培養的學生很可能被人工智慧拿下

2017年6月9日,由國務院參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和新華網思客共同主辦的《參事講堂》正式開講。首期《參事講堂》以“創新人才教育”為主題,邀請國務院參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為主講嘉賓。

在主旨演講環節,錢穎一就人工智能與教育改革相關問題發表觀點,他認為經濟和科技的發展迫切要求我們對現有的教育體制和方法進行改革。

清華錢穎一:我們目前培養的學生很可能被人工智能拿下

我們把教育等同於知識,所以把教育侷限在知識上。教師傳授知識,學生獲取知識,高考也是考知識,知識似乎就成了教育的全部內容。創新人才的教育,僅靠知識積累就可以嗎?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但我絕對不是否定知識的用處,而是說停留在知識層面是非常不夠的。而這個問題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可能帶來的後果都更加嚴重。

為什麼呢?我想有兩個最基本的原因:第一,中國經濟的發展階段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簡單地說,就是要從過去的發展模式,到今後更多地依靠創新驅動。而創新驅動就是要依靠創造性的人才,而創造性的人才並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讀書讀得好的學生。這就是第一個基本原因,我們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了。

第二個原因就是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特別是最近討論很熱的關於人工智能(AI)的發展。儘管目前我們還看不清楚人工智能的影響。但是有一點是清楚的,就是我們已經知道人工智能是通過機器學習、深度學習來工作,而這種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圖像識別,就是大量的識別和記憶已有的知識積累。這樣的話它就可以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過死記硬背、大量做題而掌握知識的人腦。

清華錢穎一:我們目前培養的學生很可能被人工智能拿下

而死記硬背、大量做題正是我們目前培養的學生的通常做法。所以,一個很可能發生的情況就是,未來人工智能首先會替代那些在我們教育制度下培養學生的優勢,即對已有知識的積累。這是我的一個判斷,是聯繫到現在科技的發展做出的一個判斷。

這兩天有一些報道,6月7號,人工智能機器人參加了高考數學考試,報道說有兩臺機器,數學滿分是150分,它們的得分分別是134分和105分,而且分別只用了10分鐘和22分鐘。這只是開始,據說做人工智能的人的目標是到2020年機器能夠參加全部的高考,現在只是從數學開始。

清華錢穎一:我們目前培養的學生很可能被人工智能拿下

所以以上這兩點,一個是經濟發展的階段,一個是科技發展的勢頭,讓我們認識到對現有教育體制和方法進行改革的迫切性。

這既是在肯定現有教育的長處及對過去經濟發展所作的貢獻的基礎上做出的判斷,也是基於經濟發展未來趨勢、科技發展未來趨勢做出的判斷。

我想,參事們做的工作,就是立足國情,思考未來。我認為這樣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