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裝備蘇聯最大反艦飛彈的戰艦,如今卻鏽跡斑斑,「光榮」不再

啊嘍哈,歷史的海洋中,得見紅海軍的榮耀。如今的港口之中,只見未竟的光榮。威武強大的基洛夫級之後,我們就來一睹紅海軍“光榮”級的風采。

曾是裝備蘇聯最大反艦導彈的戰艦,如今卻鏽跡斑斑,“光榮”不再

“光榮”!奔你而來

能力不足的尷尬

如之前所提,整個60年代“反潛作戰”都倍受蘇聯海軍的重視。期間誕生的“克列斯塔II”和“喀拉”級為蘇聯海軍提供了首屈一指的遠洋反潛能力。 但就在“反潛戰力”突飛猛進之時,巡洋艦“反艦”的短板又暴露了出來(1134家族的三型戰艦都是以“反潛”為目的設計的)。

曾是裝備蘇聯最大反艦導彈的戰艦,如今卻鏽跡斑斑,“光榮”不再

肯達級全艦共備有16枚反艦導彈,還可搭載核彈頭,反艦火力可謂相當兇猛

此時蘇聯海軍的水面戰艦中,能夠扛起怒懟美帝航母重任的,只有4艘“肯達級”和4艘“克列斯塔I”。前者雖然反艦火力兇猛,但體型嬌小。而後者則是一款扛著“反艦導彈”的反潛艦,而且反艦火力甚至還不如前者。靠這些與美帝規模龐大的航母艦群硬剛,顯然是遠遠不夠。

曾是裝備蘇聯最大反艦導彈的戰艦,如今卻鏽跡斑斑,“光榮”不再

多變的“克列斯塔I”,該型艦先後被歸於:“大型導彈艦”、“大型反潛艦”、“導彈巡洋艦”等多種類別

打造一支平衡的海軍

1969年,蘇聯正式提出了以構建平衡艦隊為目標的《海軍發展計劃》。根據該計劃,蘇聯海軍的努力方向共有四點:

常備戰略系統(戰略核潛艇)

常備反潛系統

由艦艇、潛艇、飛機組成的攻擊隊

充實支援部隊實力

在此背景之下,蘇聯海軍將分別打造滿足上述需要的各類艦艇。這就是為懟美帝航母而生的“光榮”級的誕生契機。

曾是裝備蘇聯最大反艦導彈的戰艦,如今卻鏽跡斑斑,“光榮”不再

1971年,海軍司令戈爾什科夫向“北方”設計局提議,在“喀拉”級的基礎上,設計一款搭載反艦導彈的巡洋艦。不過到了1972年4月,蘇聯海軍還是放棄了“喀拉”級的改造計劃,狠下決心建造新艦。這就是工程編號1164“光榮”級

不同於方案几經修改、曲折之中走來的“基洛夫”級。“光榮”級的定位十分明確,就是要在遠洋作戰中,為己方艦隊提供掩護殲滅敵人的大型戰艦。加上設計局準備充足,所以“光榮”級的設計進度堪稱神速,1972年底便完成了初步設計方案。

在對初步設計方案的審核時,海軍又要求在方案的基礎上,增加4枚P-500反艦導彈(SS-N-12),以滿足2次8枚齊射的需求(原來是2次6枚齊射,共12枚)。此外,還將兩門100毫米艦炮替換成了一門AK-130雙聯裝艦炮。

曾是裝備蘇聯最大反艦導彈的戰艦,如今卻鏽跡斑斑,“光榮”不再

光榮級首艦光榮號(現莫斯科號)

值得一提的是,光榮級並不像“基洛夫”那樣配有裝甲保護,這與“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的思想不無關係。不過考慮到使用年限問題,“光榮”級的艦體外殼的厚度還是被增加至8毫米。這一無比正確的決定,對如今的俄羅斯海軍居功至偉。畢竟如果今天沒了“光榮”級,俄羅斯海軍嘛,只能呵呵了...如此,圖紙上浮現的是一艘,長186.4米、寬20.8米,標準排水量9380噸,滿載排水量11720噸的戰艦。

曾是裝備蘇聯最大反艦導彈的戰艦,如今卻鏽跡斑斑,“光榮”不再

從外觀來看,“光榮”級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整齊排列在艦體兩側的8座雙聯裝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內裝16枚P-500“玄武岩”反艦導彈。北約稱之為SS-N-12“沙箱”。事實上,光榮級3號艦“瓦良格”號(原名:紅色烏克蘭)號,裝備的是P-500的改進型P-1000型“火山”反艦導彈。只不過由於二者外觀很像,所以北約仍稱之為“沙箱”。

曾是裝備蘇聯最大反艦導彈的戰艦,如今卻鏽跡斑斑,“光榮”不再

“瓦良格”號發射反艦導彈發射情景

這款導彈的最大特點就是:大!其11.7米的長度和6噸的發射重量,是蘇聯實際裝備的反艦導彈中個頭最大的。而且其速度超過2馬赫,配合35萬噸當量的核彈頭,是名副其實的航母殺手。如果16枚悉數裝備裝備核彈頭(通常只有1/4是核彈頭),其當量相當於廣島“小男孩”的280倍。

曾是裝備蘇聯最大反艦導彈的戰艦,如今卻鏽跡斑斑,“光榮”不再

P-500(SS-N-12)在光榮級上的位置

防空上,為“光榮”級撐起遠程保護傘的是,位於後部甲板上的8組8聯裝SA-N-6防空導彈系統。同樣的導彈我們在“基洛夫”級上也見過,但“光榮”級的體格顯然沒有“基洛夫”級那樣碩大,所以使用的發射系統也是簡化的——沒有裝甲防護結構。負責近程“補漏”的則是SA-N-4防空導彈和AK-630M近防炮。

曾是裝備蘇聯最大反艦導彈的戰艦,如今卻鏽跡斑斑,“光榮”不再

光榮級的SA-N-6艦空導彈屬於簡化版本,沒了基洛夫級上的防護結構

曾是裝備蘇聯最大反艦導彈的戰艦,如今卻鏽跡斑斑,“光榮”不再

SA-N-6發射艙蓋依次打開

作為“航母殺手”反潛並非重點,但“光榮”級仍有兩層“水下屏障”。其中,外層由反潛魚雷負責,內層則由經典的RBU系列反潛深彈負責。至於艦炮火力,則選擇了與“基洛夫”級和“現代”級同款的

AK-130型艦炮,擁有每分鐘近3噸的火力投射量。

曾是裝備蘇聯最大反艦導彈的戰艦,如今卻鏽跡斑斑,“光榮”不再

AK-130艦炮性能優異,但受限於結構和體重原因。所以多裝備於“基洛夫”、“現代”、“光榮”級等大型

暴風雨前夜的大建

前面我們說到,“光榮”級的設計方案早在1974年就已被批准,但建造工作卻硬是被拖到了兩年後的1976年11月5日。至於拖更的藉口嘛,主要是由於造船廠

船臺數量緊張,且配套諸多武器裝備開發進度緩慢(其中P-500是1975年才開始服役的,AK-130艦炮直至1976年才生產了原型炮)。但不管怎麼說“光榮”總算動工了。

曾是裝備蘇聯最大反艦導彈的戰艦,如今卻鏽跡斑斑,“光榮”不再

SA-N-6艦空導彈其實也屬於“拖更”的裝備之一

基於每艘“基洛夫”級各搭配兩艘“光榮”級

來計算,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各需配屬“光榮”級。另外還會為黑海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各分配一艘作為旗艦使用。如此光榮級的總量將達到10艘。不過設想終究只是設想,80年代雖然是蘇聯海軍的造艦高峰期,卻也是暴風雨來臨的前夜。隨著大廈轟然倒塌,蘇聯海軍的“光榮”也戛然而止。

曾是裝備蘇聯最大反艦導彈的戰艦,如今卻鏽跡斑斑,“光榮”不再

基洛夫與光榮合影,設想的“搭檔”如今成了“難兄難弟”

未竟的光榮

此時,率先完工的前3艘“光榮”級,作為寶貴的“遺產”,繼續捍衛著早已暗淡的俄羅斯榮光。至於姍姍來遲的4號艦“烏克蘭”號(原名:共青團員號),就顯的命途多舛了,其離完工僅咫尺之遙,卻也永遠也等不來那一天。

曾是裝備蘇聯最大反艦導彈的戰艦,如今卻鏽跡斑斑,“光榮”不再

“光榮”級4號艦現狀,其工程進度已經達到了95%,卻只能永遠止步於此

蘇聯分崩離析之後,烏克蘭曾想建完自用,卻終因兜裡沒錢而作罷。俄羅斯多次表示想“接手”,卻是光動嘴不動手。再後來還一度傳出該艦要“遠嫁”中國的消息,曾一度引起熱議,引發了無數人的遐想,但到頭來終究只是個“傳聞”。

曾是裝備蘇聯最大反艦導彈的戰艦,如今卻鏽跡斑斑,“光榮”不再

鏽跡斑斑的“烏克蘭”號

總的來說,蘇聯巡洋艦是隨著其海軍戰術思想,一起變化前行的。從最初的導彈武器載艦——肯達級,到強調遠洋防空與反潛——1134家族,最後發展出追求全方位獨立作戰能力的多用途鉅艦——基洛夫,以及體型稍小,卻更加經濟實用的光榮級,紅海軍走出了一條獨樹一幟的“巡洋艦發展之路”。

曾是裝備蘇聯最大反艦導彈的戰艦,如今卻鏽跡斑斑,“光榮”不再

天線林立,威武霸氣的蘇式風格

某種程度上講,“光榮”級的悲劇,事實上也是蘇聯以及其海軍的悲劇。恰如一場交響樂,正將迎來高潮,忽又戛然而止,留下的只是停留在港灣裡慢慢生鏽的艦艇和後人的無限唏噓。至此,我們的帝國鐵錘-蘇聯海軍巡洋艦簡史也告一段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