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历史」郭子仪功盖天下,为何历经七朝还能全身而退?

「趣谈历史」郭子仪功盖天下,为何历经七朝还能全身而退?

常言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历朝历代功高盖主的功臣们,尤其是武将,往往倍受猜忌,甚至不得善终,可郭子仪偏偏例外。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五十九岁的郭子仪被朝廷重用,成为平定安史之乱的头号功臣。到至德二载(757),六十一岁的郭子仪终于收复河东、河西、河南大部分失地。唐肃宗直言:“大唐李家天下,是你再造的!”

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冬天,吐蕃入寇,攻入长安。六十七的郭子仪带兵第二次收复长安。唐代宗说:“我就是任用你太晚,才弄到这个地步!”

「趣谈历史」郭子仪功盖天下,为何历经七朝还能全身而退?

网络配图

大唐先后先后罹造安史之乱和吐蕃之战,郭子仪从五十九岁打到八十三岁,大唐无他,早就完了。唐肃宗和唐代宗都亲口承认,大唐是郭子仪打下来的,甚至唐代宗还说,如果郭子仪想当皇帝,根本就没李家人啥事了。

这位一生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的元老,功盖天下;唐德宗在郭子仪生前,就尊他为“尚父”,古代也唯有姜子牙享受过这个称号了;郭子仪死后,谥号又是代表最高荣耀的“忠武”,诸葛亮的谥号也是这二字。郭子仪在大唐的地位和荣宠,可见一斑。

「趣谈历史」郭子仪功盖天下,为何历经七朝还能全身而退?

郭子仪像

那么,郭子仪明明功高震主,为何还能在云诡波谲的险恶官场上全身而退呢?

首先,郭子仪非常忠诚。皇帝们也曾怀疑过重兵在握的郭子仪,并多次收缴他的兵权,但郭子仪每次都毫无怨言,交了兵权就闲居在家,安分守己,真正做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二来,郭子仪很有立身处世的智慧,从不与奸臣正面交锋。

当年郭子仪在吐蕃浴血奋杀,大宦官鱼朝恩却让人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这比背后插刀更让人寒心,大臣们都担心郭子仪会因此举兵造反。但郭子仪回朝后,却哭着对皇帝说:“我长期带兵,但没能禁止士兵破坏百姓的坟墓。如今别人挖我父亲的坟,是上天对我的惩罚,并非有人跟我过不去。”朝野由此得以安宁。

有一次,郭子仪生病,百官前去慰问,他都不叫伺候的丫鬟们退下。唯独卢杞来探病时,郭子仪突然提前让丫鬟们都退下了,他独自倚着几案,亲自接待还只是一个小官的卢杞。等卢杞走后,家人询问缘故。郭子仪说:“卢杞相貌丑陋,侍女们见了会取笑他。此人聪慧,但是心胸狭隘,将来他必定掌权,那样我们郭家会被他整垮。”郭子仪看人的眼光非常准,后来卢杞的确当了宰相,整了一大波人,连他的恩人颜真卿都没逃过他的魔爪。郭家因郭子仪的小心谨慎,躲过了卢杞这一劫。

「趣谈历史」郭子仪功盖天下,为何历经七朝还能全身而退?

网络配图

再者,郭子仪太厉害了,以至于风雨飘摇的大唐分秒都离不开他。郭子仪六十八岁时,带着几十人就敢闯几万人的回纥大营。回纥人纷纷丢下兵器,下马跪拜郭子仪,由衷敬佩地说:“果然是我们的父辈。”郭子仪顺利说服与吐蕃联合攻唐的回纥转而与大唐联合,一起攻打吐蕃。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割据一方,目无朝廷。可当但郭子仪一派人到魏州,田承嗣赶紧自动向西跪拜,并指着膝盖对郭子仪的使者说:“我这膝盖很久没向人跪拜了,今天拜一拜郭令公(郭子仪)。”

「趣谈历史」郭子仪功盖天下,为何历经七朝还能全身而退?

网络配图

仅仅郭子仪的一个旗号,就这么有用,大唐皇帝们当然不敢轻易动他,因为大唐还得靠他支撑,边境还得靠他镇守。大历九年(774年),七十八岁的郭子仪仍在边境威震吐蕃,他不堪年迈,上表“乞骸骨”,主动放弃兵权、职务。但唐代宗却无奈地拒绝:“朕终始要倚赖您镇守边境,不能放您卸任啊。”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趣谈历史」郭子仪功盖天下,为何历经七朝还能全身而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