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者,總有六義

本期導讀:眾生有無量無邊的機,所以也就有無量無邊的法。本期推出“心的世界”系列之《大乘百法明門論》第五講,探討“百法”如何把宇宙萬法簡明扼要的概括出來,讓我們能夠一步又一步,一層又一層逐漸透由佛法認識到自己的心,圓成實性,通達無我。

心法者,總有六義

佛言祖語:世間五欲德,心法說第六,於彼欲無慾,解脫一切苦。——《雜阿含經》卷二十二

學誠法師法語:“心法”,從它的通義來講,有六個通義;從它的別義上來講,就是八識。“通義”就是什麼叫心法,什麼叫心所法,什麼叫色法,什麼叫心不相應行法,什麼叫無為法,就是共通的,共通八識的,它怎麼定義。共有六種。


文章:

【“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應行法。五者、無為法。”】

一百個法,過去有一個偈頌: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個心所法,二十四個不相應,六個無為成百法。這四句把它概括了,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個心所法,二十四個不相應,六個無為成百法。

下面的註解,“心法者,總有六義。”

我們那個投影儀上面,不是“法的通義”,是“心法的通義”,還是掉了一個字,上面還要加一個字,“心法通義”。“心法的通義”,就是五位百法麼,那第一位就是心法,總有六義名為“心法”。

“心法”,從它的通義來講,有六個通義;從它的別義上來講,就是八識。“通義”就是什麼叫心法,什麼叫心所法,什麼叫色法,什麼叫心不相應行法,什麼叫無為法,就是共通的,共通八識的,它怎麼定義。共有六種。

心法者,總有六義

心法者,總有六義。

一:集起名心,窺基大師的註解,“唯屬第八”。

如果從“集起義”來說,“唯屬第八”,只屬於第八識。那麼也就是隻有第八識可以稱為“集起義”。

集諸法種子起諸法現行,也就是,種種現行的出現,都是有種子的,如果沒有種子,就沒有現行。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種種的相,都是跟我們內在的種子有關係的,有種子它才能夠發芽、開花、結果,才能夠有果實。

在部派佛教的時候,它所談到的是說,我們人身語意造了種種的業,這個業都能夠結合起來,最後感果。大乘佛教唯識宗的說法是,這個業會變成種子,就是業種——業的種子,業產生種子。這個說法就更加確切,更加好理解。

部派佛教只談六識,大乘佛教唯識宗談八識,其中就談到種子、現行。我們造了種種業,業過去了就成為種子——業種,這個種子以後再感果。種子實際上就是因,起了現行實際上就是果。所以“此義唯屬第八心王阿賴耶識”,其它心法沒有這種功能。

“若就現行集起,則通其餘諸識。”

諸識,如果從“現行集起”前面是“種子集起”,“集諸法種子起諸法現行”,從“現行集起”,通其他的諸識——其他的識也可以這麼(集起)。

“名為集起”,也就是其它識的現行的這些特點、現行的這些狀態,也都是有種子,和種子也是有關的。這是第一義。(2)(未完待續)

——摘自學誠法師2009年5月北京龍泉寺開示《心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