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忍辱行,并获得成就?佛陀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原则性教导

编者按:有着“经中之王”之称的《金刚经》,属于般若类经典。《金刚经》与种族、年龄、性别、爱好、职业没有任何关系,尤其与信仰没有任何关系,它超越了信仰,不是佛教宗教信仰者的专属。它是哲学经典、修行经典、智慧经典,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学习《金刚经》并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

2012年,潘麟先生在净土宗祖庭终南山香积古寺,讲授千古第一经《金刚经》。《到彼岸赏月——〈金刚经〉的智慧》一书即由先生此次授课录音整理而成。本书内容深入浅出,首次从生命科学角度,引领读者直探《金刚经》之本义,重新认识东方文化的内涵与本质。2017年1月,此书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

《到彼岸赏月——〈金刚经〉的智慧》正在“生命与国学”头条号专栏连载中,敬请关注。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如何修忍辱行,并获得成就?佛陀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原则性教导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只有一个词“得成于忍”需要解释一下。此处“忍”为忍辱之义,“得成于忍”就是成就忍辱行,获得了忍辱行的成就。忍辱是菩萨必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之一。如何“得成于忍”?经文说得十分明白:“知一切法无我。”

如何修忍辱行,并获得成就?佛陀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原则性教导

西安法门寺塔下的地宫于一九八七年出土了大批稀世国宝,最著名的就是佛陀的指骨舍利了,这是佛门的最高圣物。法门寺也因此扬名天下。可是有几人知道,在文革中法门寺地宫曾险遭劫难,如果没有一个人的舍身壮举,地宫将难以保全。这个人就是良卿法师(1896-1966)。

一九六六年夏天,文化大革命爆发,红卫兵多次“光顾”法门寺,将其破坏一空。一九六六年七月十二日,一群红卫兵又到了法门寺,要挖掘破坏镇寺之宝——佛指真身舍利塔的地宫。良卿法师多方劝阻无效,为了表达护寺决心,他在庭院中堆积柴草,置身于柴草之上,声称:“你们谁要挖掘地宫,破坏佛指舍利,得先把我烧了。”挖掘的人不理会他的呼喊,继续挖掘,良卿法师见阻止无效,他自己点燃柴草,端坐于柴堆之上,引火自焚。一时之间熊熊大火燃起,烈焰冲天,挖掘地宫的红卫兵都吓坏了,他们丢下手中锄镐工具作鸟兽散,而熊熊烈焰上的老法师却已成为焦灰。良卿法师举火自焚,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但法门寺的地宫未被挖开,佛指舍利得以保全。

如何修忍辱行,并获得成就?佛陀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原则性教导

这就是一代高僧!这就是忍辱行!鲁迅先生所说的“民族的脊梁”。为民请命者,民族之脊梁也;为法忘躯者,民族之脊梁也。良卿法师正是典型的为法忘躯者。是他们撑起了这个民族的天空、精神的大厦,这一代代民族的脊梁们,无论他们是不是宗教家或修行家,他们都是忍辱行者。

怎么样才能够把忍辱行顺利地修下去,并获得成就?佛陀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原则性教导——无我。只有一切法无我,才能够“得成于忍”。自我越强的人越自私,越不能忍受任何痛苦,更别说担当起别人的苦难了,他整天想着的都是谁来担起他的苦难呢!这种人是没有办法修忍辱行的,也没有办法修慈悲行。反之,自我越淡的人,越能够忍受自己和他人的烦恼和痛苦,彻底无我的人,则可以忍受世间一切苦难。为什么菩萨能够担起人类的所有苦难?就是因为菩萨无我。无我时担起的苦难,自己不觉其苦。

“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为什么不受福德呢?“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我佛慈悲,又解说了一遍:因为这些菩萨无我,不贪著。一个无我的人是不会心生贪著的,他不会在行布施的时候贪图布施所带来的一点善报,他只是单纯地布施,这就叫“不住相布施,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忍辱也是如此,一个修忍辱行的人,所获得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但是,菩萨不会贪恋修忍辱所得的功德。因为“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佛性已经具足一切了,你还有什么要贪的?不贪著忍辱、布施等所获得的那一点福德,那一点福德是非常有限的,而佛性内涵的功德是无限的。无限和有限,你要哪个?

法门寺的良卿法师,为什么能够坦然赴死?因为他无我,乃至于他证到了那个不死之我、那个真我、那个永恒之我。所以他可以慷慨就义,杀身成仁。如果没有他亲自见到那个佛性,他是做不到“得成于忍”的,而我们不能得成于忍,是因为我们有“我”在,尚未真正明白佛性之理。

如何修忍辱行,并获得成就?佛陀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原则性教导

《到彼岸赏月——〈金刚经〉的智慧》的作者:潘麟先生

潘麟先生《到彼岸赏月——〈金刚经〉的智慧》连载三十五

关联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