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的文化意蘊

竹的文化意蘊

竹在中國文化中具有豐富的意蘊。它的“勁節”代表著文人堅強的骨氣,它的虛空代表著君子的虛懷若谷,它的蕭疏代表著文人的瀟灑脫俗。所以,文人的住宅中,大都種植著竹子。

竹的文化意蘊


瀟灑的魏晉之風,自然少不了竹。嵇康、阮籍等七人,以其灑脫的魏晉風骨留下了竹林七賢的絕響。

宋代大文豪蘇軾曾經說過:“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竹,已經成為文人追求雅緻生活的象徵。 唐代女詩人薛濤曾作《酬人雨後玩竹》:“南天春雨時,那鑑雪霜姿。眾類亦云茂,虛心能自持。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晚歲君能賞,蒼蒼勁節奇。”薛濤此詩,盡顯了竹在古典文化中豐富的意蘊。

竹的文化意蘊


竹與松、梅並稱“歲寒三友”,在冬天觀賞更能品味它那剛勁之風。若在春天欣賞,也能夠看出它的謙謙君子之風。竹林七賢的瀟灑,舜妃淚灑斑竹 的忠貞悲苦,都在這首賞竹的詩中了。

除了詩人,自古畫竹者也不在少數,而最有石的,當數鄭板橋。 鄭板橋善畫竹,用一支畫筆,以竹的氣節表白自己。鄭板橋做官時,曾為百姓獲罪,仕途不順,卻仍堅持著自己的氣節。他最有名的題畫詩《竹石)便是如此:“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落拓不羈的鄭板橋,在這一詩一畫中,使青竹在破巖之中挺拔生長,不畏磨礪的堅韌之態躍然紙上。

竹的文化意蘊


(選自滕延秋《梅蘭竹菊的文化意蘊》,有刪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