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代表點讚北京市首例環境汙染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庭審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代表点赞北京市首例环境污染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庭审

7月4日,由石景山區檢察院審查並提起公訴的北京市首例環境汙染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開庭審理,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北京市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和城建環保委員會工作人員等30餘人受邀觀摩庭審。北京市檢察院副檢察長甄貞,石景山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王春風參加活動。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代表点赞北京市首例环境污染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庭审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代表点赞北京市首例环境污染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庭审

圖為北京市檢察機關依法審查並起訴的全市首例環境汙染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庭審現場

庭審中,石景山區檢察院指派兩個檢察官辦案組,分別以公訴人和公益訴訟起訴人的身份出席法庭履行職責。公訴人、公益訴訟人緊緊圍繞保護公共利益這一核心,詳細向法庭出示證據,全面展示了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事實,並就環境汙染的危害及環境治理的重要意義進行深刻闡述。該案將擇期宣判。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代表点赞北京市首例环境污染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庭审

圖為石景山區檢察院檢察官出庭履行職責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代表点赞北京市首例环境污染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庭审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代表点赞北京市首例环境污染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庭审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代表点赞北京市首例环境污染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庭审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代表点赞北京市首例环境污染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庭审

圖為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和北京市環保局工作人員等觀摩庭審

庭審結束後,參與觀摩的全國和北京市人大代表紛紛點贊檢察機關和檢察官的表現,充分肯定了北京市檢察機關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發揮刑事公訴職能和公益訴訟職能的合力,與相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密切配合,為打贏環保汙染治理攻堅戰所做的努力和有益探索。

伊彤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教育科技文化衛生教育委員會委員,北京科學學研究中心副主任

檢察機關作為公益訴訟起訴人庭前準備充分,證據紮實,庭審表現也體現了較高水準,全面詳細的展示了環境受侵害的事實,為檢察機關點贊。幾名被告人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識淡薄,造成了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建議檢察機關加大普法力度,針對本案判決結果進行大力宣傳,真正起到懲戒、教育作用。

馬兵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石景山區金頂街街道社會治理綜合執法指揮中心辦公室主任

這次由石景山區檢察院提起的全市首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開啟了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共同向汙染環境的犯罪行為全面宣戰的新篇章,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也有著示範、警示和震懾效應!體現了檢察院和法院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也是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環境保護、踐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際舉措!

王丹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甘家口大廈有限責任公司百貨經營管理部主崗

經過這次的庭審旁聽,我感受到了法律的莊嚴,瞭解到庭審的程序,公訴人的淡定與堅定展示出了檢察院的工作風範。檢察官的工作細緻入微,證據鏈確實充分,希望通過這次庭審,能夠讓社會大眾增強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意識,共同維護首都的綠水青山。

王紅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北京市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內務司法辦公室副主任

親身經歷這次近四個小時的庭審活動,意義不同凡響!本案中,法院副院長和檢察院副檢察長帶頭辦案,說明法檢兩院對該案件的高度重視;檢方分別以公訴人和公益訴訟人的身份出庭支持訴訟在以往的法庭上也是少見的;庭審中的激烈辯論讓我們感受到了公訴人庭前充分的準備工作以及較強的應變能力。感謝檢察官們的辛勤付出,希望我們的檢察工作越做越好!

王慧敏

北京市人大代表、市人大農村委員會委員、北京農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通過旁聽此次庭審,讓我深刻感受到了法治意識、環保意識和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本案的定性相對比較容易,難點在量刑。建議將廢機油無害化處理的公司及技術選擇的規範性和科學性,作為量刑的考慮因素。

肖微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君合律師事務所主任

非常感謝檢察官們的辛勤工作,你們的努力意義重大!公益訴訟今後將面對形形色色的案情,可能會有大量調查和取證工作,建議在這方面進行實踐總結和相應立法,為檢察機關更好地履行職責提供保障。

倪志華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水務投資中心紀委委員、黨委工作部部長、人力資源部部長

在本案審理過程中,公訴人堅持依法、嚴謹辦案,更是從本案中暴露出的更深更廣泛的問題出發,提出要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增強公民和社會的知法守法意識、預防為先等思路,令人欽佩。這體現出檢察機關自覺承擔社會責任,注重建立法治秩序和法治思維,為檢察機關勇於擔當的責任感點贊!建議在宣傳本案的基礎上,教育引導全社會共同承擔起營造綠水青山的責任和義務!

(供稿:市院檢察聯絡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