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該怎麼辦?

imisa


有病當然要治!但是不能盲目!

一說到糖尿病,馬上想到的是:完了,吃藥吃到死,其實這是不對的,得了糖尿病,第一反應不是病急亂投醫,而是先搞明白為什麼得病,也不要盲目的先吃西藥,而是先考慮在無損狀態下治療,比如中藥,因為一旦吃了西藥後,中醫的很多手段會無效。有很多人會說我先把血糖穩定了再考慮中醫,但是我告訴你,西藥不會穩定血糖,說到這會有人不服氣噴我,但是我還是要告訴你這是真的,西藥的穩定血糖是有時間性的,這就是為什麼不吃西藥馬上血糖就升高的原因,所以這個穩定和我說的穩定不是一個概念。

而且一旦服用一段時間西藥後,中醫的手段會變得沒有效果,這就是很多人在得了糖尿病吃了很久的西藥覺得效果越來越差再去找中醫,很多中醫醫生是不願意治的,原因就是這個。而且很多人就會覺得中醫沒效果,但是我要告訴你,中醫不背這個黑鍋,現在都是西醫治的沒效果,再找中醫,中醫難道是給你們擦屁股的嗎!本來西藥激素類居多,尤其是三高類藥物,在你覺得看到效果的同時,它也在破壞你身體的一些機能,導致失去中醫治療的基礎,此類案例本人見過很多,這是血的教訓。我沒有抹黑西醫的意思,只是說事實。

糖尿病在中醫學中屬“消渴病”範疇。認為主要發病原理為素體陰虛,飲食不節,過食甘肥,復因情志失調,勞欲過度,導致腎陰虛損,肺、胃燥熱,病延日久,陰損及陽,陰陽兩虛。臨床分為上、中、下三消,上消為肺熱津傷,病見煩渴多飲,口乾舌燥,尿頻量多,舌邊尖紅,苔薄黃;中消為胃熱熾盛,症多見食易飢,形體消瘦,大便乾結,苔黃;下消為腎陰虧虛,症見尿頻量多,渾濁如脂膏,口乾舌燥,舌紅。

一般情況下,臨床上常“三消”症狀並見,只是略微有偏重而已。因此在中醫治療上,常常以三消中一消為主,同時治療其他二消一照顧全面。

降糖益胰方分享給需要的人,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功效;健脾實胃,止渴抑飢,降糖益胰。主治糖尿病。

組方:炒蒼朮20克、炒白朮15克、淮山藥30克、生地黃20克、熟地黃15克、玄參15克、北沙參30克、玉竹20克、五味子15克、桑螵蛸10克,水煎服。

臨床療效:治療80例。治療前,血糖220-280毫克19例,180-220毫克61例,治療後血糖150-170毫克41例,100-120毫克39例,治療前4個加33例,3個加47例,治療後尿糖2個加41例,一個加39例。

按語:本方治療脾氣虛弱、胃腑有熱的糖尿病,臨床上可有飢而不能的症狀,脾氣虛則納而不能造化,胃熱則消谷善飢,同時胃氣上逆,則胃脘塞,亦可出現不嗜食的症狀,故重用健脾益氣、養陰生津和胃之藥,取得療效。

再次重申本人一直不排斥西醫,一直認為只要能治病的都是好的,如果以上言論有不到之處還請各位同行或者醫生海涵。

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關注我可以獲取更多三高調理治療方案。


名老中醫匯


你好!養生君以為,先不必過於擔心、焦慮,調整好心態,慢慢學會如何控糖。

提出這樣的問題,養生君考慮是新糖尿病友的可能性較大。而新糖尿病友在被查出患有糖尿病以後,通常都會表現出過於擔心、焦慮。養生君看到過幾位糖尿病友,早期的時候,甚至都想到死亡。

因此,養生君認為,新糖尿病友首先要做的是調整好心態,儘快走出心理誤區。那麼應該怎麼辦呢?

養生君一直都提倡與糖尿病友老司機多交流,這樣的效果比較好。病患之間的交流,更容易敞開心扉。

走出心理誤區以後,接著就是要認清殘酷的現實。就目前而言,糖尿病一旦確診了,是無法治癒的。因此,在你今後的生活中,都會有糖尿病與你相伴,你不會在孤單。若是對它不理不睬,要不了多久,短則3~5年,長則10年左右,糖尿病併發症就會來找你了。

若想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則需要與糖尿病學會和平共處,做到與糖共舞。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

養生君以為,你需要知道防治糖尿病的五駕馬車。

1、教育

多學習糖尿病相關知識,瞭解的越多,越能科學控糖,也越不容易上當受騙。

2、血糖檢測

在今後的生活中,想要控制好血糖,首先就需要學會如何測血糖。知道了血糖值,才能知道飲食、運動以及用藥。

3、飲食

確保每天所需的各種營養,如果血糖偏高,則儘量選擇含糖量低、升糖指數低、熱量低的飲食。

4、運動

適量運動可以有效幫助我們控糖,根據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薦,每週需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因此,患了糖尿病後,需要注意堅持合理的運動。

5、藥物

如果是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學會自己注射胰島素。如果是2型糖尿病患者,則除了注射胰島素以為,還需在醫生的指導下規律用藥。

最後,養生君祝你控糖成功!

希望以上建議可以幫到你,獲取更多糖尿病資訊,請關注養生細談!


養生細談


糖尿病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病,患者多為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且染患率特別高。 在日本,四十歲以上的人口中佔10%,即十人當中就有一位"糖尿病"患者。一旦患上"糖尿病",將減少壽命十年之多,可能發生的併發症遍及全身。 那麼,如果患了糖尿病,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飲食方面的注意事項,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擺脫糖尿病的困擾,享受健康生活。



①多吃蔬菜,少吃水果。尤其是含糖類的水果,切記不可貪吃。

②飲食規律,甚至在感到飢餓時,可以適量少餐,但是絕對不能飢餓過渡,過分飢餓會導致低血糖,嚴重時會引起飢餓酮症。

③不要飲酒。飲酒會加重肝胰的負擔,所以除非招待客人必須喝酒,平常在家的時候能不喝則不喝。

④禁用甜食。姜等調料不加限制。甜味可用木糖醇、糖精或甜葉菊酯調。

⑤少吃鹽。過多的鹽,促進小腸吸收遊離葡萄糖的作用,可引起血糖濃度增高。



糖尿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平時不注重生活飲食習慣,導致患者病情越來越嚴重。所以一定要多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久而久之,樂觀的生活態度會讓病情轉好。

如果您也是健康養生的愛好者,可以關注健康果冉好,我會經常和大家分享健康養生小知識。


冉冉有約


我國是典型的糖尿病大國,有數據顯示,在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糖尿病患者高達22.86%,也就是說,在五位中老年人中,就有一位是糖尿病患者,可見患病比例之高。

其實很多人得糖尿病,感覺並不可怕,因為對身體沒有太大影響,但是如果不加以重視,很可能發展為糖尿病併發症,危及腎臟、眼部、心腦血管等,這個時候再想醫治恐怕就已經來不及了。所以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要格外注重血糖的控制。

有些人說了糖尿病是吃糖引起的,平時少吃糖就可以了,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然,導致糖尿病的因素有很多,如肥胖、吸菸、情緒壓力等都會導致胰島素代謝障礙,吃下去的糖不能及時利用掉,所以才會誘發糖尿病。

所以要想控制好血糖,除了少吃糖類,還有2種食物要限制,這些都是引起血糖升高的罪魁禍首:

1、糖尿病人也要少吃:高鹽食物

有研究發現,每天攝入食鹽的量超過6g,不僅會導致血壓的升高,還會使血糖升高,引發多種心腦血管疾病。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要求我們成年人每人每天的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g,但是實際調查發現,大多數人群的食鹽攝入量已經超過10g/天,顯然都屬於超標狀態。

其實這裡所說的食鹽量不僅僅指的是食鹽,還有很多調味料、零食、加工類肉製品都屬於高鹽食物,如醃鹹菜、豆瓣醬、火腿腸、醃肉、薯片等。以薯片為例,我們常見的一盒薯片大概為104g,但是鈉的含量卻高達636mg,可見,都屬於高鹽大戶。

2、糖尿病人也要少吃:高油脂食物

高油脂食物其實指的是脂肪,我們平時經常會吃一些油炸食品、肥肉、點心等食物,這類食物中脂肪含量非常高,經常食用不僅會增加罹患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慢性病的風險,還會引發腫瘤等惡性病發生。

如果是已經罹患糖尿病的人群,更要控制脂肪的攝入量,挑選肉類時儘量選擇去皮的禽肉、魚肉等代替豬牛羊肉,而脂肪含量較高的肥肉、動物油、動物內臟等更應敬而遠之。

有些人說了,我不吃肉光吃素菜可以控制血糖嗎?其實這種做法大可不必,因為肉類能給我們提供優質的蛋白質,這是純素食不能比擬的,如果因為血糖高而不吃肉,不僅不利於血糖控制,還有可能因為抵抗力不足而引發多種問題。


爆炸營養課堂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發病原因是由於胰島素的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到損害無法正常“工作”,或兩者兼有引起的。糖尿病以目前的醫學水平是無法治癒的,但可以通過治療控制住病情的發展。

現代臨床治療糖尿病主要靠以下幾種療法同時治療。

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確診糖尿病後最先採用的抑制血糖快速有效的方法。可以口服降糖藥也可以注射胰島素,具體情況根據診斷結果來判斷。常用的口服類降糖藥有磺脲類藥物,雙胍類藥物、格列奈類藥物以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此類藥物都是增加體內胰島素的分泌,從而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運動治療:多運動可以改善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胰島素與細胞膜結合,加快人體代謝。同時加快體內熱量的消耗,降低人體的體重,使血糖的調節更容易些。

飲食治療: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治療主要以控制糖類和熱量的攝入為主。控制熱量的攝入後部分患者會容易出現飢餓。此時可以選擇一些含糖量較少的蔬菜焯水涼拌食用。患者在控制熱量和糖類攝入的同時也要注意食物多樣化。膳食纖維的攝入可降低血糖含量。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部分患者可單靠飲食治療就能控制血糖的含量。定期檢測血糖的含量,根據病情的變化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共享醫生網


得了糖尿病應控制血糖,並進行綜合管理。

糖尿病一旦診斷明確,就應根據血糖水平啟動不同的治療方案,將血糖控制在目標範圍內,這裡需要說明的是,不管採取任何治療措施,飲食控制都是基礎。歸納起來,就包括:飲食控制,運動療法,藥物治療,血糖監測,糖尿病教育這五個方面,也就是常說的糖尿病管理的五駕馬車。

飲食上,建議避免對血糖影響大的食物,比如:粥,西瓜,葡萄,麵食等;運動上,建議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比如:快走,慢跑等;治療上,密切配合醫生,按時用藥,並定期監測血糖,定期門診隨訪,發現異常及時就醫;正確認識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用藥,不能隨意停藥,並且正確服用或使用常見藥物。

除了上述原則外,現在的糖尿病更提倡進行綜合管理,根據患者的年齡,基礎疾病,預期壽命等,在血糖管理的同時,考慮將血壓、血脂水平控制在理想範圍內,預防或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儘可能提高生活質量。


藥事健康


一旦確診為糖尿病,首先要做到控制血糖的上升,而有效的控制方法則是藥物治療與日常生活飲食。飲食的調整對控制血糖有著極大幫助。

一、 糖尿病的12個生活注意事項

1. 飲食 在確保總熱量平衡的前提下,採取少量多餐,多吃含纖維素較高的粗糧、麥胚、豆類及蔬菜等,每日每人食物纖維的攝入量不低於35克,對於已有較重併發症的高齡患者不必過分限制飲食。

2. 減肥 如果你的體重已經超重,就要通過適當的飲食控制和運動來減少你的體重。這將有助於降低血糖,改善你的血壓和血脂。

3. 睡眠 睡眠對血糖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睡眠過多或過少都可以增加你的食慾,增加你對高碳水化合物食品的渴望。這也可能會導致體重增加,增加的併發症的風險。所以,每天晚上七八個小時的睡眠是最好的。如果你有睡眠呼吸暫停,積極的治療可以改善睡眠,降低你的血糖水平。

4. 運動 凡是身體狀況允許的老年人均應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由於老年人心肺以及肌肉、骨骼功能減低,故運動必須量力而行。一般可進行慢跑、快步走、健身操、太極拳等活動。

5. 每天監測血糖 每天測量血糖,使血糖保持在正常的水平,可以避免糖尿病併發症,如神經性疼痛。檢查也可以幫助你瞭解各種食物和運動對你的影響。

6. 壓力管理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學會管理自己的壓力,壓力會導致血糖水平上升。可以嘗試一些緩解壓力的方法,如呼吸練習,瑜伽和冥想,這對於2型糖尿病是非常有效的。

7. 少吃鹽 減少鹽的攝入量可以減少很多疾病的發生,它可以幫助降低血壓,保護我們的腎臟。讓醃製食品,加工食品,方便食品,遠離我們的餐桌。可以用添加其他香草和香料來代替鹽。 51歲以上的成人,如果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臟病,他們的鈉攝入量應減少到每天1500毫克,這相當於不到半茶匙的鹽。

8. 心臟疾病 心臟疾病有時也是嚴重的糖尿病併發症。一定要注意它的風險,可以諮詢醫生,定期進行相應的檢測。

9. 防止碰傷和擦傷 糖尿病會引發感染的風險,並會減緩傷口癒合,所以,即使是簡單的割傷和擦傷也要快速進行處理。正確清洗傷口,使用抗生素藥膏和無菌繃帶進行包紮。如果幾天後還是不見好轉,就要及時的去看醫生。每天檢查雙腳是否有水泡,割傷,潰瘍,發紅,或腫脹。保持雙腳滋潤,以防止乾裂。

10. 戒菸 糖尿病患者抽菸,更容易引起死亡。菸草對心臟和肺部都是不利的。戒菸可降低血壓,減少中風,心臟病,神經損傷和腎臟疾病的風險。

11. 健康食物 沒有針對糖尿病的單一飲食。但我們可以為自己制定一個健康的飲食習慣,享受一些超級食物,像漿果,地瓜,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深綠色蔬菜,葉菜類蔬菜。減少脂肪的攝入。

12. 訪問醫生 需要定期去醫院進行相關檢測。如果你需要胰島素來幫助平衡血糖水平,你可能需要更多的訪問。每年還要對身體和眼睛進行相應的檢測。以防止糖尿病的併發症。

想要了解更多的疾病健康的知識就請關注大象心健康微信公眾號,我們將及時回答您的問題。


大象心健康


糖尿病患者一般都“談糖色變”,恐懼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因為血糖升高導致身體出現一些列的併發症。很多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補充胰島素,幫助身體穩定血糖,以免高血糖對身體的其他器官造成損傷。

身為“三大慢性殺手”之一的糖尿病佔全國4億慢性疾病的25%,也就是說全國有上億的人背上了這個“甜蜜的重擔”。如果再不自知,是胰島素分泌失衡,導致血糖失控,造成糖尿病加重,併發症出現,將會給身體帶來很大的健康問題。

當糖尿病來襲的時候,身體會出現這3個變化,可能是胰臟撐不住了。

1.口渴尿頻

血糖升高會損傷人體內的器官,首當其衝的便是腎臟,因為血液中的葡萄糖升高數量,導致超過了腎小球的吸收分解的數量,導致葡萄糖大量滲入尿液中,這是也伴隨著水分的流失,造成滲透性的利尿。所以當糖尿病初到時可能會出現口渴、尿頻的現象,血糖越高,口渴尿頻的情況就越明顯。

2.腳部發麻

腳部發麻是糖尿病足的早期表現,腳部的神經血管是血液供給最遠的地方,而糖尿病患者因為糖尿病精神病變導致血管疾病出現,影響腳部神經。早期症狀有足部發白、僵硬、麻木、腫脹。嚴重者會出現潰瘍、感染等惡性的糖尿病足的症狀,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導致下肢出現更為嚴重的併發症。

3.視力下降

視力下降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併發症之一,在2型糖尿病之中,30%左右的患者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視力下降,嚴重者會導致失明。這是因為血糖過多,導致視網膜內毛細血管受到損傷,造成毛細血管破裂,這也屬於糖尿病微血管病的症狀之一。

糖友在生活中該如何穩住血糖?——保護胰臟降血糖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能夠直面控制血糖的就是胰臟,胰臟可以分泌胰島素來與體內葡萄糖進行合成。所以要做到保護胰臟不受傷害,而且還要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增加與葡萄糖的合成量,從而起到降血糖的作。,所以中醫認為食補是促進胰臟分泌胰島素的關鍵如——芝草孢子。

芝草是天然菌屬植物,在古籍《食藥譜》中記載:久食芝草,消渴利尿,強體魄。可以從內而外對胰島進行修護,增加胰島素的分泌,代謝更多的葡萄糖。而現代西醫研究發現,芝草孢子中含有的三萜成分能能夠抑制體內葡萄糖的合成,減少葡萄糖的生成,從而起到穩定體內葡萄糖的作用。

胰臟中的胰島更像是一個不接受任何招安的“俠客”,很少有方法能直接對胰島進行養護,所以結合日常吃點芝草孢子,對胰臟也是較為有效的養護措施之一,此外還要結合健康的生活習慣,多運動、少吃糖,可以刺激胰臟分泌,達到保護胰島降血糖的目的。


崇高的目標173


今天我們來講點乾貨:如何通過吃、運動來防控糖尿病。

接下來你將看到:

1. 糖尿病人為啥要吃動平衡?

2. 糖尿病人該如何吃

3. 糖尿病人該做什麼運動?

4. 防治糖尿病的5駕馬車

其實這不是一句空話,是有科學道理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原始人類,吃的是綠色食品——瓜果鮮蔬,呼吸的是新鮮空氣。

最重要我們還上躥下跳,整天吃不飽卻閒不住,適應了少吃多動的生活習慣,於是就逐漸形成了“節約基因”

啥意思?就是我們身體擁有節約能量的本領。

一旦得到食物,就會將能量轉化變成脂肪儲存下來,當沒有食物供給的時候,就靠消耗脂肪來維持生命。

就這樣,節約基因讓人的能量消耗越來越少,可以安全度過食物不足,環境惡劣的時代。

節約基因在過去時代是好的,但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真的不需要節約了,可它不知道變通,還在拼命地往你身上屯肉

再加上平時我們長久坐著玩手機,不愛運動,又是一個吃貨,偏愛火鍋炸雞奶茶等高熱量的食物。

於是就產生肥胖,導致胰島素分泌缺陷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不敏感)。

還記得我們之前說的肥胖和糖尿病的關係嗎?複習一下:每10人中就有1個糖尿病,別僥倖,年輕人,學點知識防身吧!

久而久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悄無聲息地找上門來。所以得出結論,防病的關鍵是:

  • 合理飲食

  • 多運動

  • 杜絕肥胖

一個地球人都知道的知識,被你這麼一說,好像變得高大上了……

嗯,看我文章的人,走到哪裡都是社交小能手~

下面就先來說說糖尿病人該怎麼吃,如何能瞬間提升長輩對你的好感度,就看這條了!

其實對於糖尿病人來說,只要管好自己的嘴,這個病真的不可怕。

可我就剩吃這點愛好了,臣妾做不到呀!

很多人以為得了糖尿病,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每天的生活就像苦行僧一樣。

其實不然,只要你按照狗狗的細則吃,幾乎什麼都可以吃。

提醒一句,健康人群也同樣適用

這個飲食細則需要達到2個目的:

  • 減少對胰腺的再次傷害,不能讓它繼續加班加點了;

  • 儘量避免讓更多的血糖堆積在血管裡,引發可怕的併發症。

1.主食這樣吃

①定量,每頓1拳頭

主食建議要定量,不可以吃太多也不可以吃太少。可以參照每頓一拳頭的量(熟米飯)。

吃過多會使血糖升高,過少會導致分解體內的脂肪和蛋白質,出現酮症酸中毒。

②粗細搭配,全穀物、雜豆類佔 1 /3

一般來說,食物加工得越精白、打得越碎、烹煮得越軟爛,消化就越容易,餐後的血糖上升速度就越快。

所以要做到粗(糧)細(糧)搭配,全穀物、雜豆類佔主食的1/3

一般規律是粗糧的血糖指數(GI值)①低於細糧,多種食物混合低於單一食物。

①血糖指數是反映食物引起人體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標,是人體進食後機體血糖生成的應答狀況。血糖指數越低說明食物對血糖的升高反應越小。

其中:

  • 血糖指數<55低GI食物

  • 55<血糖指數<70中GI食物

  • 血糖指數>70高GI食物

2.多吃低GI的蔬果,種類顏色要多樣

新鮮的蔬菜水果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及礦物質,同時飽腹感也很強,有利於血糖的控制。

建議每天蔬菜和水果的種類至少達到4種,蔬菜的量到1斤/天

但是一些甜度較高的水果不建議吃,我們以GI值來做參考。

可是夏天來了,西瓜都不讓我吃,這我辦不到!你剛才不是說幾乎什麼都可以吃嗎?

早知道你會這麼問!如果實在想吃,就要減少主食的量。

3.補充蛋白質

①每天吃50-100g蛋白質可滿足一天需求

②奶類豆類天天吃,常吃魚禽,蛋類和畜肉適量,限制加工肉類

除了控制GI指數外,我們也要保證蛋白質的攝入,這一點對健康人群也是如此,不然容易造成營養不良。

記住總的原則如下:

上海女性健康研究結果顯示,經常吃大豆製品,會降低中年女性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推薦每日 300 ml奶製品,喝酸奶的話應選擇不含蔗糖和蜂蜜的原味酸奶。

雞蛋每天不超過1個

為啥最差的是豬牛羊肉?

因為紅肉(豬牛羊)的脂肪含量相對白肉(雞鴨魚)來說要高一些。

豬肝等內臟含有大量的脂肪,而加工肉類含有大量的食鹽和亞硝酸鹽,這些都加大了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對於我老爸來說,不吃臘肉等於要了他的命,還是罷了

別喪氣,這裡說的限制吃,不是指絕對不能吃,而是建議少吃,比如每個月吃1-2次問題不大。

③零食加餐這樣吃

可用堅果作為零食,注意,每天的量大約為30克。

上週我們說到糖尿病人很容易餓,而一旦吃了更多東西又會導致血糖飆升。

所以餓的時候用西紅柿和黃瓜作為加餐是不錯的選擇。

④改掉一些壞的飲食習慣

重油重鹽

改成少油(25克/天以內)少鹽(6克/天以內),清淡飲食。

不按時吃飯、吃飯快

建議定時定量進餐。

觀察研究顯示,進食速度與體重指數、腰圍增加呈正相關,細嚼慢嚥,減慢進食速度可降低糖尿病發病風險。

進餐順序不對

我們一般都是飯菜同時吃,但對於糖尿病人來說,需要改變進餐順序,這樣有利於控制血糖。

喝水少,愛喝酒

糖尿病人尿多,所以要及時補充水分,另外也可適量喝淡茶或咖啡(無糖)。

研究證實喝茶和咖啡可以降低 2 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看來,過節拜訪長輩,大家都愛送茶葉,其實也是有科學道理的呢~

為什麼要限制飲酒呢?

因為酒精本身能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增強胰島素的作用。

  • 增加了胰腺的負擔;

  • 酒精跟碳水化合物一樣,也能給身體提供能量。

如果身體沒有血糖提供能量,從而處於低血糖的狀態,而喝酒就掩蓋了這種狀態。

另外,口服磺脲(huáng niào)類藥物的糖尿病患者,再喝酒的話,就相當於增加了藥量,用藥過猛,從而導致低血糖。

狗子,這點我爸又做不到了,腫麼辦?

你爸爸還真是任性呢,建議少量飲酒吧!

注意:血糖>14~16 mmol/L(毫摩爾每升)、明顯的低血糖症或者血糖波動較大、有糖尿病急性代謝併發症②以及各種心腎等器官嚴重慢性併發症者暫不適宜運動。

註釋②併發症如:

▲酮症酸中毒(DKA)

▲高血糖高滲透壓綜合徵(HHS)臨床以嚴重高血糖而無明顯酮症酸中毒、血漿滲透壓顯著升高、脫水和意識障礙為特徵。HHS的發生率低於DKA,且多見於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總之糖尿病患者的運動要遵循:有氧的、溫和的、適量的,要運動但是又不能用力過猛運動過量,運動前也可以適當地補充些能量。

總體來說,糖尿病需要一個綜合治療的方案,我國著名的向紅丁教授提出了治療糖尿病的5駕馬車。

除了我們前面說過的飲食、運動之外,還有檢測、藥物、教育同行。

由於糖尿病的藥物種類非常多,涉及更多醫學知識,這裡就不贅述了。建議大家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用藥。

下面我們來說說檢測。

血糖檢測:指端測糖法和糖化血紅蛋白

指端測糖法:手指扎一下,擠出一滴血(表害怕,不疼),血糖儀測一下,立刻出結果。

空腹血糖只要低於7.0mmol/L(毫摩爾每升)就算良好;

而餐後2小時和隨機血糖值則只要低於11.0mmol/L(毫摩爾每升)情況也算樂觀。

這個方法簡單易行,但也存在一個弊端,結果可能不是很準確。給大家推薦另外一個準確的檢查:

糖化血紅蛋白

它可以代表你採血前2到3個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這個檢測要去醫院進行抽血檢查。

自我血糖的檢測,配合醫生的合理用藥,就可以降低併發症的風險。

說了這麼多,總結一句:糖尿病不可怕,只要注意飲食,保持合理運動,將血糖控制好,減少壓力(壓力可影響血糖)那麼你的身體健康就沒有問題~

參考文獻

[1] 顧景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解讀[J].營養學報.2016,38(6).

[2]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中國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 年版)[J]. 中國醫學前沿雜誌, 2015, 7(3): 26-89.

[3] 中國營養學會糖尿病營養工作組.《中國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及解讀[J].營養學報 ,2017,38(6):521-529.

[5] 顧景範, 孫長灝等.臨床營養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7:260-265.

[4] 楊月欣. 食物血糖生成指數[J]. 北京: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2004: 78-190.


維他狗營養家


現在經研究發現,糖尿病目前屬於代謝性疾病,通過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以前得了糖尿病人們會第一時間去醫院看醫生,吃藥,結果呢,你的糖尿病好了嗎?沒有吧,反而是藥量增加,甚至有的需要扎胰島素。這是因為糖尿病是代謝性疾病,藥物只能起到控制血糖數值的作用,但同時長期吃藥也會造成肝臟的損傷。

那得了糖尿病怎麼辦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

首先,飲食上必須要控制,吃升糖指數低的食物。例如用粗雜糧代替米麵,不要喝粥,多吃蔬菜,吃瘦肉不吃肥肉等等。

其次,一定要運動。這裡說的運動不是很高強度的,而是每天飯後快走半小時,每週2-3次舉礦泉水瓶做一下抗阻運動即可。另外可以多做一些家務,例如拖地、擦拭傢俱等等。

最後,定期檢測血糖。既然血糖出現問題,就要定期檢測,尤其是吃完水果後2小時,這樣的好處是知道哪兒些水果不會引起自己血糖的升高。

這裡給你介紹的方法,並不是說反對吃藥,藥該吃還是要吃,但是除了吃藥之外,注意生活方式更為重要。

營養海賊團精靈魔法師~

劉倩(國家公共二級營養師/衡膳營養+編輯、微課負責人/王興國特訓班5期學員/中國營養學會會員,擅長代謝性疾病的生活方式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