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要人命:多地频发的热射病,究竟是什么?

进入三伏天以来,全国各地开始了上下火烘烤模式。如今的我,没出汗是烤面,出了汗是煮面,进房间是焖面,出房间是蒸面……这种情况下,人可能会得一种十分严重的疾病——热射病。

科 普 时 间

热射病

高温要人命:多地频发的热射病,究竟是什么?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相当于重症中暑。

持续闷热会使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而红外线和紫外线可穿透皮肤直达肌内深层,体内热量不能发散,此时热量集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引起皮肤干燥、肌肉温度升高、导致排汗功能障碍,进而伤害到中枢神经,继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体力活动或非体力活动都可能引发这种严重中暑。

高温要人命:多地频发的热射病,究竟是什么?

患者会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咳嗽、哮喘、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现象,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热射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引起;非劳力性热射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达40%至50%。

劳力性热射病

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160~180次/min,脉压增大。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非劳力性热射病

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的致命性急症。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瘫或截瘫患者。

高温要人命:多地频发的热射病,究竟是什么?高温要人命:多地频发的热射病,究竟是什么?

热射病预防

中暑的程度可以分为三级

1. 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中,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体温≤37.5℃。

2. 轻度中暑。具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同时体温>38.5℃,并伴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或者出现皮肤湿冷、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而快的情况。

3. 重症中暑。除以上症状外,发生晕厥或痉挛,或不出汗,体温>40℃。

哪些人容易中暑?

高温要人命:多地频发的热射病,究竟是什么?

1.长时间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包括环卫工人、货运司机、快递小哥、建筑工人。

2.体质弱者,如孕产妇、婴幼儿,重度中暑常见于老年患者,尤其是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

3.患有基础疾病者,包括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

怎样预防中暑?

在高温闷热的天气中,尤其是高温下户外长时间工作的人群。可采用一些简易方法轻松避暑。

1.在室内保持自然通风,外出带上淡绿茶水或淡盐水。盐水调制法:1公升水,放入盐1/2茶匙水调和,每15分钟喝半杯,一天喝3-4次。

高温要人命:多地频发的热射病,究竟是什么?

2.外出坐车时,冰袋冷敷降温。可到医院购买医用冰袋,或者自制冰袋:准备一些湿的绒布把冰块包裹起来,再用一个干净塑料袋套上放入冰箱。出门擦擦脸和胳膊,会感到凉快。

3.回家多用温水洗澡,如果感觉身体发热发烫,可用一些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擦拭,蒸发吸热。

4.凉水冲手腕,每隔几个小时把手腕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5秒,可以降低血液温度。

遇到中暑病人怎么办?

专家提醒:如果发现有人在高温下发热、昏迷、抽搐,应立即将此人抬放至通风阴凉处,浇凉水敷冰块等以降低昏迷者的体温,并持续监测其体温变化,高热40度左右持续不降的要马上送到有经验的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要认为是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机。

对于有慢性心血管、肝、肾疾病和年老体弱患者不应从事高温作业。

暑热季节要改善劳动及工作条件,在高温环境停留2—3小时,应饮用含钾、镁和钙盐的防暑饮料。

炎热天气应穿宽松透气的浅色服装,避免穿着紧身深色服装。

中暑恢复后数周内,应避免室外剧烈活动和暴露阳光下。

高温要人命:多地频发的热射病,究竟是什么?高温要人命:多地频发的热射病,究竟是什么?

编 辑 | 颜 聪

审 核 |急诊重症医学部主任 付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