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小心职业性中暑!

【案例】

据《南方工报》报道,重庆籍农民工吴嘉祥是东莞塘厦镇环卫所的一名环卫工,2015年6月20日下午3时许工作时,吴嘉祥突发疾病被送往医院抢救。经医生诊断为劳力型热射病和日照病、非感染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肺部感染。如今,进入康复阶段的吴嘉祥虽然意识清醒,但因小脑烧伤,失去平衡功能,从发病至今,无法站立而处于瘫痪状态。

据广东省职防院的一名专家介绍,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属重症中暑的一种。

【说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卫生标准》规定,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我国《职业病目录》将物理因素所致中暑列入职业病范畴。物理因素所致中暑是指劳动者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因体内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由于起病急,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我国现行的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中,将中暑分为轻症中暑与重症中暑,后者包括热射病、热痉挛与热衰竭。

2012年6月,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新发布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安监总安健【2012】89号)第十九条规定: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经诊断为职业病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知识点】

如何现场处置职业性中暑?


1.轻症中暑 迅速将其移离高温场所,松解衣扣,放置阴凉处休息;如果患者清醒,无恶心、呕吐,应补充含盐的清凉饮料;有头晕、恶心、呕吐或腹泻者,可服用藿香正气水(或胶囊)。

轻症中暑患者经上述现场处理,一般多在30分钟至数小时内即症状减轻并逐渐好转。

对于轻症中暑患者的现场处置不可掉以轻心,不能因患者经现场处理症状稍有缓解,就又立即安排其回到作业场所进行高温作业,这是现场处置的误区。 

2.重症中暑 迅速用救护车将其转入附近有条件的医院抢救。在现场等候救援期间,如果现场有条件,治疗原则是降低患者过高的体温,措施可分为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纠正其体内水与电解质紊乱和促进酸碱平衡,积极防止其出现休克、脑水肿等。


需要注意的是,热射病患者如果抢救不及时,死亡率可高达5%~30%。在现场等候救护车救援期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在有空调的房间内或者在阴凉处,用冰水、酒精或井水擦拭患者头部及颈部等动脉血管分布区,放置冰袋,并扇风;必要时可以将患者半卧位放在15℃~16℃水中浸浴,同时按摩患者四肢及胸腹部,见其皮肤擦红为止。还应注意患者的呼吸及脉搏,如果患者体温降至37℃~38℃(肛温),即可停止浸浴。(注:“知识点”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